肝吸虫病表现及如何诊断
肝吸虫学名称为中华分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时间,虫体摄取宿主的红细胞、白细胞,并不断排出代谢产物和分泌有毒物质,损害宿主。成虫不断排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肝吸虫卵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尾蚴从螺体内逸出,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如果遇到淡水鱼、虾,尾蚴则即附着鱼体并侵入鱼、虾组织,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即囊蚴。这时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小鱼、小虾,或生鱼片、没有煮熟的鱼、虾以及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发病。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感染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长时间重度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
肝片吸虫病的病原是什么
肝片吸虫背腹扁平,呈叶片状,新鲜时呈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虫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出,称为头锥。头锥后方变宽,称为肩部。肩部以后变窄。体表有很多小刺,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在口吸盘和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肝片吸虫为雌雄同体,可自体或异体受精。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有一不明显的卵盖,卵壳薄而透明,虫体大小为116~132微米×66~82微米。
幼犬体内驱虫要用什么驱虫药
建议小狗使用含有米波西姆(mirboxime)等成分的杀虫剂,这种杀虫剂对消化道的刺激性较小,杀虫效果更好。 该药物主要用于杀死普通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和钩虫,但如果狗感染了球虫病等寄生虫则建议使用磺胺类药物。 小狗一般是指小狗或小于6个月大的狗,这个年龄组的狗狗胃肠道功能一般比较脆弱,在选择体内的杀虫剂时使用什么药物,建议用小肠刺激性比较低的药物。 通常建议使用含有米波西姆的杀虫剂,这种杀虫剂有广泛的安全性,对狗的肠胃的刺激性较小,杀虫效果更好。 主要用于杀灭蛔虫、绦虫等常见肠道寄生虫。 为预防驱虫,建议每月一次。 如果狗有明显的寄生虫感染的症状,继续喂养2-3天,必要时在你的宠物医生的指导下。 此外,如果一只狗感染了一种不那么常见的寄生虫,如鞭毛虫病,建议使用相关的杀虫剂,例如,感染性心律转移酶,推荐含有甲硝唑等成分的药物,而感染则需要磺胺类药物。 最后,幼犬需要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驱虫剂。 体外杀虫药主要用于杀死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如跳蚤和虱子。 建议使用含有西雷米素等成分的体外驱虫药,并在用药前根据狗的体重选择适当的剂量。 体外驱虫剂是一种可以直接涂抹在狗不能舔到的部位(如头部和颈部)的皮肤药剂。 这些药物一般能维持25至30天,因此建议每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