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有何特征?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年代划分

admin|
153

中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有何特征

最新发现并命名的新种“九峰吐鲁番兽”与之前在新疆发现的博格达种比较,主要特征区别包括:泪骨与隔颌骨相连,鼻骨突显著凸起,犬齿位置相对眼眶前缘更靠后,泪骨向前延伸不及前额骨,前颌骨有背中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指出,虽然二齿兽类是当时常见的四足动物,有完整的骨架的属种还是很少,尤其是中到大型的种类。新发现的“九峰吐鲁番兽”正型标本中保存了由50枚脊柱组成的完整脊柱(6枚颈椎、23枚背椎、6枚荐椎、15枚尾椎)。

目前看来,二齿兽类脊椎数目介于40-50枚之间,大多数有6枚颈椎、3-7枚荐椎,不超过25枚背椎及15枚尾椎,尾巴都不长。

扩展资料:

二齿兽类简史

齿兽类在中二叠纪首次出现,在一阵快速的演化辐射后,成为晚二叠成功且大量的陆地脊椎动物。在这段期间,它们占据大量多样性的生态位,大型、中型、小型、与短腿穴居的动物。

只有两科在二叠纪一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其中一科水龙兽科是纪最早期(印度阶)最常见且广布的草食性动物。这些中等大小动物演化出兽科,并被肯氏兽科取代,肯氏兽科是笨重、猪到牛大小的草食性动物,从尼克阶到拉丁阶期间是最大量且广布的动物。

到了卡尼阶,肯氏兽科被犬齿兽类的 Traversodontidae科、三棱龙类超越叠纪晩期(诺利克阶),可能因为逐渐地干燥,它们迅速地衰落。

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中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系首个跨热带温带分布二齿兽

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年代划分

榆社境内古脊椎动物化石,按地理年代大体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产自马会、高庄和麻则沟组的化石,可收做华北三趾马动物群(距今600—250万年);另一部分产自海眼组,可叫做华北真马动物群(距今250—100万年)。它代表着距今700—100万年地球历史的重要阶段,是代表地球历史重要阶段的重要典型。榆社化石发掘考察活动已有很长的历史,从1918年开始就先后有瑞典、法国、前苏联、美国、法国、英国、芳兰等国的专家、学者来榆社考察研究古生物化石,并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专著。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有关专家、学者积极研究榆社化石并发表上百篇论著。其中,最为重要的专著有孙艾铃、杨钟健分别1963年在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专刊发表的《中国的肯氏兽类》和1964年发表的《中国的假鳄类》,有邱占祥所著的《中国露西尼和维拉方期的狗化石》(1987年发表于慕尼黑地学专刊)。1988年,王太明、贾文亮合著《榆社一一哺乳动物化石宝库》文稿,发表于山西文物工作通讯专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