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如何理解
意思是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诗句,是说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这一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可谓其地域之辽阔,其意境之高远矣。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芙蓉国”代指湖南,诗人疾呼:“让我的灵魂在芙蓉国里享受灿烂的朝晖吧”。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诗,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
扩展资料
近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原文: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写给毛泽东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的,兼寄李达、乐天宇。
当收到湖南老同学、老朋友乐天宇、李达、周世钊送来诗词及斑竹等礼物时,毛泽东读诗思友,睹物思乡,兴奋之情难以自禁,欣然命笔谱写了这首灵动而瑰丽的友谊之歌,深厚而情浓的怀乡之曲。
毛泽东此诗初稿写于1961年,当时他的秘书林克曾对毛泽东的一些诗词进行抄写,该诗的标题是“答周世钊”。1963年,毛泽东在这个标题的周世钊名字后加上了“同学”二字,最后他将“周世钊同学”五字去掉,把标题改定为《答友人》。
诗词赏析
《答友人》的首联与颔联,写的是有关楚地的娥皇与女英的神话传说,但却一洗古代传说中那种哀怨悱恻的情调,展示的是一个神奇而瑰丽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世界。
首联第一句突兀不凡地展现一幅白云缭绕九嶷山峰巅美丽景色,不仅调动读者无限的想象力,而且为第二句“帝子”临凡做好铺垫。“帝子”指唐尧的儿女,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二位仙子乘风从飘渺的白云降临耸翠美丽的九嶷山。
上句的“飞”字,下句的“下”字,形象再现九嶷山的灵动景象和二妃的神采。诗人以“白云”“翠微”,明丽词语,鲜明的色彩,寄托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内心无比的喜悦。而今社会主义巨大的变化,令二妃摆脱愁苦断肠的心境,来到美丽的人间。
颔联诗人咏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二妃乘风飘然而下,她们的衣裳如同万朵红霞。
毛泽东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寄托他对早年为革命牺牲妻子杨开慧无限绵绵哀思。那“红霞”就是光彩照人的杨开慧的化身,那斑斑含血的“千滴泪”饱含、他万般苦痛和深厚的情思。
诗的颈联与尾联虽然也呈现出飞腾的幻想与强烈的夸张,更侧重的却是对现实的抒写和对未来的展望。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此即秋风萧索,落叶飘零伤秋的哀叹。然而,毛泽东为读者展现的是一幅波涛汹涌,水天连接,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展望现实寄托无限希望,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曲感动天地的颂歌。
“长岛”狭义指的是橘子洲头,也可指湘江两岸,广义是960万平方公里祖国神州大地。“动地诗”是中华儿女在国家困难时期,泰山压顶不弯腰,谱写一首首震天地、撼山河的战歌。
诗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浪漫主义手法,形成绚丽飘逸,飞动高远的意境,把古代神话传说与美好的现实和未来的明天交织在一起,给予读者无限的联想和艺术美的享受。
芙蓉国里尽朝晖,这个芙蓉到底写的是什么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有古以来,南自古盛植木芙蓉。屈原《楚辞》有:“采薜荔兮水中,擘芙蓉兮木末”。
湖南为“芙蓉国”,始于五代诗人谭用之。他在《秋夜遇雨宿湘江》中写道:“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
其中“芙蓉国”以极言芙蓉之盛,当时湘江两边遍植木芙蓉,高大挺拔,丛丛簇簇的繁花,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
不过,这个雅号在上千年中都没有被大家接受,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在《答友人》一诗中写下“芙蓉国里尽朝晖”之后,才迅速流传开来。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主席的诗句意思是,我将为此而梦回远方,那是我的家乡,芙蓉盛开,清晨的光辉朗照大地。诗中,主席把思念聚焦于“芙蓉花”——那充满柔情的芙蓉花,那壮大的芙蓉花,那明朗的芙蓉花。
芙蓉作为花中的高洁之士,也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有“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极言木芙蓉的芳艳清丽。南宋诗人吕本中的《木芙蓉》云:“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归桃李,一生开落任春风。”
说到芙蓉,大多数人会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芙蓉,有“水芙蓉”和“木芙蓉”之分。《格物丛谈》明确说:出于水者谓之水芙蓉,荷花是也;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又可称之为木莲。水芙蓉和木芙蓉,一个开在夏天,在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个开在秋天,在水岸迎秋霜而怒放。一个“出水芙蓉”,一个“照水芙蓉”,倒是两相辉映。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赞曰:“晚凉思饮雨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只是,荷花虽美但不耐秋,到了秋天便纷纷凋落;木芙蓉虽小但傲雪斗霜,在瑟瑟秋风、百花凋零的时候依然能一树烂漫,独领风华,因此又被称为拒霜花。苏轼也喜欢这拒霜花,写《和陈述古拒霜花》赞曰:“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芙蓉》又赞曰:“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王安石也有两首,《拒霜花》:“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开元天子千秋节,戚里人家承露囊。”《木芙蓉》“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
白居易《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诗中说:“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看来觉得芙蓉不逊色于牡丹的不止我一个。
范成大有词《菩萨蛮》曰:“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绿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也是赞赏木芙蓉的傲霜丽质。苏东坡的词《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则将木芙蓉的“情与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岳麓书院大门前,有一副闻名天下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的,毛泽东主席题诗“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湖南,就是我的家乡。
如今,长沙与芙蓉亦是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长沙有条芙蓉路,有芙蓉区,还有芙蓉广场,梅溪湖畔的文化艺术中心都是以芙蓉花瓣为造型建筑的......芙蓉花之于长沙的意义,已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