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白海豚的生物问题
背鳍 --- 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直立的平衡器官。 胸鳍 --- 相当於高等脊椎动物的前肢;位於左右鳃孔的后侧。 主要的功用是使身体前进和控制方向或行进中 \“煞车\“ 的作用。 腹鳍 --- 相当於高等脊椎动物的后肢,不同於胸鳍的是,它的位置随著种类而有很大的不同,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硬骨鱼类进化程度愈高,腹鳍的位置愈位於体的前部。 尾鳍 --- 尾鳍位於尾部末端,在鱼的运动中为推进和舵的作用。身体呈纺锤型(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背鳍突出并呈后倾三角形(后倾减小水的阻力)尾鳍呈水平状(有利于上下摆动产生向前的推力)。
中华白海豚与白鳍豚的区别
一、外形不同
1、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2、白鱀豚(又名白鳍豚)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光滑而富有弹性,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产生的阻力。白鱀豚吻部极其狭长,约 30 厘米,前端略微上翘,后方的嘴角闭合线也轻微上扬,看上去像在微笑。
约有130 颗圆锥形的同型齿,上下颌两侧各有 31-36 颗,受颞颌关节功能的限制而无法用于咀嚼,但对猎物可造成瞬间性的杀伤,并能将猎物牢牢地固定在口中。
二、栖息环境不同
1、中华白海豚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 m的海域,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中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 km之远。
2、白鱀豚有恒定体温,在 36℃ 左右。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水温变化后又迁入另一区域。
喜欢结成 2-16 头个体的小群活动,常见其与江豚共游,交配期间的集群行为尤其明显。习惯栖息于江流中心的深水区,也会进入湖泊、支流与干流汇合处。主要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胆怯害羞,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常在晨昏时游至浅水区捕食鱼虾。
3、分布范围不同
1、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
2、白鱀豚分布主要限于长江洪湖段、九江段和铜陵段三个区域。最后一次发现白鱀豚的确凿记录,是 2004 年8月在南京江段搁浅的一具尸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白海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鱀豚 (中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
为什么中华白海豚是一级保护动物
因为当前中华白海豚这个“家族”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有濒临绝迹的危险。由于每三年才生一胎,中华白海豚繁殖率低、生存率低,同时生存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它们。据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截至2011年,存活的白海豚仅有802头,比大熊猫还稀少。所以被设为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