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蝗虫灾时,为什么人们不吃蝗虫度过难关呢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再加上我国本来就是一个农耕文明为主的农业大国,因此,一旦发生蝗灾,就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严重影响。据史书记载,密密麻麻、漫天遍野的蝗虫袭来之时,只会留下草木凋零、庄稼全无的惨景。
蝗虫对中国农业所造成的极大威胁,早被列为了中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不过,蝗虫并非毫无用处,虽说蝗虫是一种对庄稼危害极大的害虫,但是,蝗虫也是一种可以吃的食物。相信许多农村出身的人,小时候都干过逮蚂蚱烤蚂蚱吃的事儿。而且,只要有勇气吃就会发现,其实高蛋白的蝗虫吃起来味道相当不错。既然如此,古代发生蝗虫灾害时,为什么人们不吃蝗虫渡过难关?
蝗虫可以作为食物这事绝对不假,据资料显示,这种虫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5.8%,甚至要远高于平常食用的各种肉类;据营养专家实验结果得知,一盘炸蝗虫的蛋白质,甚至要比一盘煎牛排的蛋白质,高出3、4倍之多,它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为9.78%,极易于人体吸收。
除此之外,蝗虫,含富有维生素ab、磷、铁等诸多矿物质,再加上蝗虫的肉质辛甘、性温,这也让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原来蝗虫的肉质如此优秀,这样一来,那些受到蝗虫灾害影响的百姓,不就可以通过捉捕蝗虫的方式,解决庄稼被破坏殆尽的问题吗?
既然蝗虫可以食用,还具有如此高的营养价值,那么,古代人在蝗灾发生时,为什么不吃蝗虫来渡过难关呢?
第一:古代人民受封建迷信影响很深,不少人将蝗虫视为“神虫”。当古代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之时,人们便觉得是上苍动怒,才派出了蝗虫惩戒百姓。所以,当蝗虫灾害发生时,古代百姓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捕杀蝗虫,而是在田间给蝗虫磕头上香,给他们眼中的“神虫”上供。就是由于这种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蝗虫灾害对于当地农业的影响。百姓连蝗虫都不会捕杀,更别提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了。
蚂蚱是益虫还是害虫说出是为什么,
蝗属农业害虫。形似蝗而略小,头呈三角形,善跳跃,常生活在田陇间,吃食稻叶。宋杨万里《题山庄草虫扇》诗:“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打开,里面跳出了无数的蚱蜢来。”王统照《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有许多灰黑点的蚱蜢跳来跳去,因为天旱,这些小动物便日加繁殖。”2.船名。极其小而灵便。明唐寅《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沉周同赋》诗之三:“寄情聊蚱蜢,随手奏觥船。”清曹寅《岸上水牯》诗:“平滩无蚱蜢,烟火足黄昏。”清周亮工《桐江阻涨》诗:“笭箵暮集喧如市,蚱蜢朝吹乱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