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妇是什么
鼠妇的介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二、鼠妇的生活环境及采集 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相对潮湿就可以。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湿土最好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最佳,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三、鼠妇的饲养 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在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进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妇的密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妇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也可在晚上开灯,也能起到防止鼠妇逃跑的效果。 四、鼠妇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而丢掉。 2、在实验室放置鼠妇时,要留心周围是否有其它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细沙进行调节。 4、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饲养鼠妇时尽可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 5、不要将饲养的鼠妇放在太亮的地方,尽可能给它提供较为黑暗的环境
鼠妇有什么特征
鼠妇又称“潮虫”、“湿生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等足目潮虫亚目潮虫科鼠妇属。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体形扁平、较长(15~20毫米),前后两端尖,不光滑有疣突,色较浅,灰色有花纹,尾足长于尾节,明显突出于后端。受到惊吓后会“加速跑”不能蜷缩,对光敏感,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不属于昆虫。鼠妇(湿生虫)体长椭圆形,稍扁,长约10毫米;表面灰色,有光泽。头部前缘中央及其左右侧角突起显著。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血呈白色。鼠妇外壳有层薄薄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粘住,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卷潮虫能盘起身体,像微扁的圆盘。有眼1对,触角2对,第一对触角微小。共3节;第二对触角呈鞭状,共6节。胸部分7个环节,每节有同形等长的足1对;第一胸节前缘延向头部前边,后侧隅向后突出,第二至第七各节侧突不显著。腹部小,分为5个环节,第一及第二腹节狭,第三至第五腹节侧缘整齐而圆。尾肢扁平,外肢与第五腹节嵌合齐平。常集居于朽木、枯叶、石块等下面。鼠妇繁殖能力极佳。不怎么怕水,能在水底自如行动。
“鼠妇”的资料
一、鼠妇的介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二、鼠妇的生活环境及采集 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相对潮湿就可以。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湿土最好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最佳,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三、鼠妇的饲养 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在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进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妇的密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妇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也可在晚上开灯,也能起到防止鼠妇逃跑的效果。 四、鼠妇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而丢掉。 2、在实验室放置鼠妇时,要留心周围是否有其它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细沙进行调节。 4、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饲养鼠妇时尽可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 5、不要将饲养的鼠妇放在太亮的地方,尽可能给它提供较为黑暗的环境。 释名: 鼠负、负蟠、鼠姑、鼠粘,湿生虫、地鸡,地虱。 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1、产妇尿秘。用鼠妇七个,熬过,研为末,酒送服。 2、撮口脐风。用鼠妇捣烂,绞取汁少许灌取。 3、风牙疼痛。用鼠妇、巴豆仁、胡椒各一枚,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棉裹一丸咬住,涎出吐去。有奇效。 【别名】潮湿虫、潮虫、地虱婆 【来源】为平甲虫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或鼠妇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的干燥虫体。春、夏、秋三季捕捉,用铁锅炒干,或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性味归经】酸,温。 【功能主治】利咽止痛,破瘀利水。用于慢性气管炎,术后疼痛,牙痛,口腔炎,鹅口疮,咽喉肿痛,小便不利,闭经。 【用法用量】 1.5~3分(0.5~1克),研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