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原生动物的种类
原生动物种数繁多,数量巨大。已知有65000多种,现生种约占一半,其中多数为海洋种类。按传统观点,原生动物是一个门。1980年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的分类和进化委员会将原生动物提为亚界,下分 7个门。有的学者还根据生物体内某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对一些原生动物进行分类。海洋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为有孔虫(Foraminifera)、放射虫(Radiolaria)、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a)、丁丁虫(Tintinnida)和硅质鞭毛虫(Silicoflagellata)。 一般具自身分泌的特丁质(tectin)、钙质或硅质外壳,亦可胶结外界的物质形成外壳。壳由单房室或多房室组成,壳体一般小于 1毫米,极少数可达数厘米。颗粒状的粒网伪足从口孔或壁孔伸出,经反复分枝、愈合,形成网状,有运动、摄食、消化和建造外壳等作用。主要食物为硅藻,亦兼食其他有机物(如菌类、植鞭毛藻、纤毛虫、甲壳类幼虫和线虫等),个别种摄食砂粒。它们也被其他生物所食,因而成为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有孔虫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的种类,一般具有类似低等植物的世代交替现象,即无性的双倍体世代与有性的单倍体世代交替。这种特殊的世代交替生殖方式有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世代交替方式。生殖后的母体,原生质耗尽,生命终止,仅剩空壳。有孔虫主要生活于正常海洋环境,分布甚广,从潮间带到深海盆,从北极到南极海域都有。大多数种类(约4000多种)生活在海底沉积物表层至数厘米内,少数固着于海草或其他物体上生活,统称为底栖有孔虫。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在水深不超过 200米的陆架区最多,迤向深海递减。它们对环境的反应相当敏感,不少种有明显的深度分布范围,根据它们的分布趋势可以划出各个不同的深度带,因而有孔虫是很好的海深指示生物。少数种类(约40种)随海流移动,称为浮游有孔虫。它们绝大多数出现于正常盐度的大洋中,少数几种能生存在盐度较低的海水中。一般说,它们的数量随深度而增多。大洋中数量尤多,其沉降到海底的空壳要占沉积物的30%以上,组成有孔虫软泥,是海洋沉积生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对温度的适应性,有孔虫可分暖水种和冷水种两大类群。南、北极海域有3~4个冷水种,数量最多的为厚壳方球虫(Globoquadrina pachyderma)和泡抱球虫(Globigerina bulloides)两个种, 它们的数量向低纬度递减;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数量多的种类有敏纳圆辐虫(Globorotilia menardii)、 袋拟抱球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等,其数量向高纬度递减以至绝迹。根据各类有孔虫出现数量最多的区域,可将世界大洋的浮游有孔虫划分为 5个组合。这些组合的界线与地球的温度带界线和大洋环流的界线基本吻合。有孔虫从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5亿年前)到现代均有发现,历时5亿多年,已记载的约有34000多种,占已知原生动物种数的半数以上。其中现生的约有4600种,如抱环虫(Spiroloculina)、编织虫 (Textularia)、企虫(Elphidium)(图1)。 大小由数微米到数厘米,单体或群体,常呈球状。细胞质由囊膜分为内、外两部分,囊膜上有穿孔,细胞质可由孔中通过。囊内有内质、细胞核、油滴、结晶体和凝块,以及共生的虫黄藻;囊外为外质层,有各种形状的伪足(如粒网伪足和轴足)。某些种类还有肌纤丝,可使身体膨胀或收缩,以在水中沉浮。绝大部分放射虫都有骨骼,骨骼形式繁多,有放射形、同心形、介壳形以及其他形状。骨骼结构的形式是放射虫分类的重要依据。除等幅骨虫的骨骼是由硫酸锶或由钙铝的硅酸盐组成外,大部分都是硅质。放射虫仅生活于海洋,为大洋性浮游生物,遍布世界各个海域的不同深度,大多数分布在热带海区和大洋环流中。大部分种类分布在离岸较远的海域,愈接近黑潮和湾流区,种类和数量愈多;近岸分布很少,甚至没有。中国沿海有 400多种,如四门孔虫(Tetrapyle)(图2)。放射虫的现生种与化石种现记录共约7180种,分为等幅骨虫类、多囊虫类、稀孔虫类和捧矛虫类。在原生动物中,其数量仅次于有孔虫,死亡后的残骸沉降到海底形成放射虫软泥等。 体表遍生细纤短毛,靠纤毛的波动得以运动。具一铠壳,壳为胶质,除用来保护身体柔软组织外,还可作为浮游器官,并在移动时指引方向。运动时口端向后,类似枪乌贼那样。个体大小可由20微米到1000微米,通常在100~200微米之间。已知约有1200种,现生种为 840种,其中海洋种类约占40%,如类铃虫(Codo-nellopsis)。丁丁虫是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一个主要成员,可生活在各大洋和沿海水域,绝大部分种类栖息在真光层上部。它们以细菌、藻类、腰鞭毛虫和小型纤毛虫为食,又是较大的浮游动物(如被囊类)的饵料。硅质鞭毛虫 为海洋浮游生物中分泌硅质骨骼的小鞭毛虫类。个体小,直径一般为20~50微米。具黄绿色的色素体,能营光合作用,属自养生物,因而植物学家将其列入藻类,称为硅鞭藻。体内有一无色圆形至卵圆形的细胞核,原生质透明清晰。外层中骨骼弯角处伸出伪足,虫体前端伸出单根鞭毛。骨骼一般为小管状,呈放射对称。现生约有58种,如格棘虫(Dictyocha)(图4)。
怎样培养草履虫,纤毛虫和制作洄水啊,越简单越好.最好不用去采集种源的.
再转一篇《洄水的培养》,也是用来饲养小鱼苗的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初学动物学最先接触的动物。以草履虫为代表的纤毛虫在水质净化及监测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实验主要是介绍草履虫的纯化和多种培养方法,并通过观察,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而更好地理解有关原生动物的其他知识。一、实验准备(一)材料 干稻草、旧稻草垫子、干玉米雄花穗、干荷叶、小麦粒、离芭叶、干酵母、动物内脏(肝、胰、甲状腺等)、蛋黄、牛肉汁(50g牛肉、 100 g水,煮熟)。(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电炉、恒温培养箱、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烧杯、培养皿、凹玻璃片、纱布、吸水纸、大头针、琼胶、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碘液、葡萄糖、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的洋红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三)采集和培养 1.采集 选取多处进行采集。凡是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均可采250~500 mL水样,当场用放大镜检查。水样镜检,凡呈乳白色,个体较大,圆柱状,一端稍圆一端稍尖的动物,就是草履虫。如果多次检查均未发现草履虫,水样可弃之,另选别处采集。水样取回,经显微镜检查,凡含有草履虫的水样,要在离水样瓶10~20cm处,放置一盏灯,经以24 h照明,使草履虫向水的上层聚集。 2.培养液制备 制备方法较多,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 (1)稻草培养液 干稻草10g,剪成3Cm长,放人烧杯,加水1000 m1,煮沸10~15 min,放凉,补足失去水分。在1000 mL水面处划一刻度线,便于日后失水再补。 (2)玉米雄花穗培养液 干玉米雄花穗15 g,剪成3Cm长,加水1000 m1,煮沸10~15 min。 (3)荷叶培养液 干荷叶50 g,适当撕碎,加水1000 mL,煮沸15~20 min。 (4)麦粒培养液 小麦粒100颗,加水1000 mL,煮沸10~15 min。 (5)离芭、稻草混合培养液 离芭叶25 g,加水500 m1,煮沸5 min,补足失去的水分后,再加稻草培养液500 m1。 (6)干酵母培养液 市售干酵母0.59,加水1000 mL,摇荡均匀后备用。 (7)脏器培养液 动物内脏5g,剪碎,加水1000 m1,浸泡1 d,滤去内脏与残渣,留下纯净培养液。 (8)蛋黄培养液 煮熟鸡蛋黄2g,加水1000 m1,搅拌均匀。 (9)稻草垫培养液 旧稻草垫,取其10 g,剪成3cm长,加水1000 mL,再加50g葡萄糖。以上方法中,第1~8种,无论培养液煮沸与否均要放进恒温箱,在25~300C下培养1~2 d,目的是促使培养液长出细菌,以便接种草履虫后,供草履虫索饵。而第9种方法,既不需煮沸培养液,又不需接种草履虫,直接将培养液放进恒温箱培养,只要稻草上附有草履虫包囊,当包囊处于适宜条件时,草履虫就会破囊而出,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在5~7 d内大量繁殖起来。 3.培养 下面介绍三种培养方法。 (1)采集的水样经一昼夜照光,从水面下1Cm处,在瓶壁上已经形成一圈“白线”的地方,用微吸管取液。滴一滴到载片上,经镜检证实水滴中只含草履虫,无任何其他微型生物时,就可用一个新的干净滴管吸培养液,将载片上的草履虫吹人培养瓶中,放置在25~300C环境中继续培养5~7 d,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起来。 (2)如果水样中混有少量其他微型生物,可以在载片上先滴一滴牛肉汁,再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水样,两滴间距2cm左右,用解剖针从肉汁一端引一条线到含有草履虫的水滴上。两滴连结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草履虫对牛肉汁敏感性很强,草履虫游到牛肉汁滴的速度也快。然后迅速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检查,在确认牛肉汁滴内尤其他微型生物时,迅速用吸水纸切断连结线,用纱布擦干另一侧的水滴,用于净滴管把含草履虫的牛肉汁吹人培养瓶中。如此重复操作几次,然后将培养瓶放在25~300C温度下继续培养,5~7bd后就会有大量草履虫繁殖出来。 (3)如果水样中混杂微型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过多,不易排除,就需要采用逐步扩大法。一般是从水样中取液,在凹玻片内滴上1~2滴,放置在显微镜下,边观察边用微吸管吸走其他微型生物。当凹坑水中无任何其他微型生物而只含草履虫时,往凹坑放少许培养液,在25~300C下培养,每日补加1/3~2/3培养液。如果几天后,草履虫数量有所增加,就将其转入表面皿或培养皿,继续扩大培养。如果再过几天后草履虫纯化培养效果理想,数量又有所增加,就要再转入大容器培养液继续培养,一直到大容器培养液出现云雾状群落,镜检全是草履虫时为止。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草履虫的培养有可能失败。究其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可能是接种草履虫的数量过少,个体质量又较差,它们进入新环境后,遇有不适,很快死去,未能传宗接代;其二,可能是稻草之类的材料发霉或残留农药过多,接种后的草履虫中毒死亡,不能繁殖。因此,一旦发现培养液混浊、有特异臭味,镜检无草履虫,就要弃之。为避免由于培养失败贻误教学工作,应多做几瓶培养液,多选用几种培养方法。4.保种 下面介绍三种保种方法。 (1)培养和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一结束,可将培养液集中在一起,放置在环境适宜处,时常滴上1~2滴牛奶(或豆浆),再补足失水量。这些水样就是培养新的草履虫的材料,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2)也可以将实验所剩培养液,注入几支试管里,按1:4比例,注入新的麦粒浸出液,管口用脱脂棉封住,然后将试管捆在一起,外裹纱布,竖放在容器内,就可长期保存。 (3)也可以在所剩培养液的容器上,加盖一张较厚的洁净的纸,天长日久,培养液会逐渐干涸,只剩干稻草。实验前,只要向容器里加注凉开水,搅拌一下,浸渍ld。用这种浸渍液作接种材料,放人预制的新培养液里,在25~300C的环境中培养,3~5 d后就会有新的草履虫出现。 二、观察草履虫的方法步骤 (一)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取一滴清水,滴到干净载片上。在清水滴旁边滴一滴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在培养液远离清水滴的边缘放一小条棉纤维,再在棉纤维未端放一点食盐,然后用解剖针迅速从清水滴一侧向培养液水滴划去,将两者连通起来。这时逐步溶解的氯化钠沿着棉纤维桥梁缓缓进入培养液滴中,草履虫由于受到氯化钠的刺激,立即产生强烈的回避反应,一个个向清水滴游去。 (二)草履虫的运动、消化、排泄细胞器的观察 1.第一种方法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再加一滴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液,用大头针轻轻混匀,盖好盖片,虫体由于在较轴稠环境中,运动受到极大限制,速度明显减慢,在低倍镜下很容易找出运动最慢者,将它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会见到虫体呈倒草鞋形,口沟明显,周身纤毛缓缓摆动,胞咽内波动膜急速地运动,体内有大量的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而流动。如果我们紧盯着虫体一端观察,就会见到放射状的收集管与位于其中间的伸缩泡交替扩张与收缩。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最好在20 min之内完成,否则虫体会发生变形崩解,如未观察完,需重新制片。 在制片时,为了能显示出食物泡,可以在滴好的培养液中,用玻璃棒蘸少量质量分数为1%的洋红溶液与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与之相混,静置3~5min,再加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液,这样制片后镜检就能见到大小不一呈红色的食物泡,在草履虫体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2.第二种方法 在载片上,先将滴加的培养液与染液相混,将一根略长于载片宽度的头发,放在液滴右侧,垂直于载片长边方向放好,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头发上下两端正好露在载片之外。取一小块吸水纸,沿着盖片有头发一侧的边缘吸水,吸到盖片下的水分大多被吸走而又没有出现失水空缺的现象为止。这时,用左手轻按着盖片,右手将头发轻轻拉出,这样载片与盖片通过剩余的极少量水而紧紧地贴在一起。在低倍镜下观察,就会看到放置头发的位置,有不少草履虫被阻遏在那里,并被盖片压成扁平状,找出其中运动最缓慢者,转换高倍镜继续观察。(三)大核的观察 滴一滴培养液于载片上,加少许碘液与之相混,盖好盖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就会发现被杀死的草履虫的身体中央,有一个大的肾形结构被染成深褐色,这就是草履虫的大核。 (四)草履虫接合生殖现象的观察 经研究,每一种草履虫内存在着不同的繁殖群,每一个繁殖群内又存在不同的接合型,只有同一个繁殖群内不同的接合型之间才能发生接合,进行接合生殖。过去那种将含有生长旺盛的草履虫的培养液,经离心去掉培养液,加自来水稀释,间隔一段时间观察接合生殖现象的方法,之所以有时观察到的接合生殖率过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大多数属于不同的繁殖群,不会发生接合,只有少数草履虫属于同一个繁殖群内的不同接合型,所以观察到的接合生殖现象甚少。为了避免上述接合生殖率过低的现象发生,就要把多处采来的草履虫,单独进行纯化培养,并编号,勿混。当草履虫旺盛的生长势头达到顶点,培养液开始出现变清透明的时候,表明虫体已饱食即要转入饥饿,这时可将各个培养液一一进行离心,然后将浓集的草履虫按照序号两两之间进行混合,放在20~250C环境下,每隔1h观察一次,如果发现某组虫体间发生接合,成对现象较多,就表明它们是属于同一繁殖群内的两个相对接合型。以后只要将这两个相对接合型虫体各自分开培养,不断提供充足饵料,并让它们保持旺盛生长,就可以随时取样相混合,草履虫会立即或在数小时之内发生接合生殖再转一篇《洄水的培养》,也是用来饲养小鱼苗的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初学动物学最先接触的动物。以草履虫为代表的纤毛虫在水质净化及监测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实验主要是介绍草履虫的纯化和多种培养方法,并通过观察,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而更好地理解有关原生动物的其他知识。一、实验准备(一)材料 干稻草、旧稻草垫子、干玉米雄花穗、干荷叶、小麦粒、离芭叶、干酵母、动物内脏(肝、胰、甲状腺等)、蛋黄、牛肉汁(50g牛肉、 100 g水,煮熟)。(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电炉、恒温培养箱、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烧杯、培养皿、凹玻璃片、纱布、吸水纸、大头针、琼胶、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碘液、葡萄糖、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的洋红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三)采集和培养 1.采集 选取多处进行采集。凡是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均可采250~500 mL水样,当场用放大镜检查。水样镜检,凡呈乳白色,个体较大,圆柱状,一端稍圆一端稍尖的动物,就是草履虫。如果多次检查均未发现草履虫,水样可弃之,另选别处采集。水样取回,经显微镜检查,凡含有草履虫的水样,要在离水样瓶10~20cm处,放置一盏灯,经以24 h照明,使草履虫向水的上层聚集。 2.培养液制备 制备方法较多,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 (1)稻草培养液 干稻草10g,剪成3Cm长,放人烧杯,加水1000 m1,煮沸10~15 min,放凉,补足失去水分。在1000 mL水面处划一刻度线,便于日后失水再补。 (2)玉米雄花穗培养液 干玉米雄花穗15 g,剪成3Cm长,加水1000 m1,煮沸10~15 min。 (3)荷叶培养液 干荷叶50 g,适当撕碎,加水1000 mL,煮沸15~20 min。 (4)麦粒培养液 小麦粒100颗,加水1000 mL,煮沸10~15 min。 (5)离芭、稻草混合培养液 离芭叶25 g,加水500 m1,煮沸5 min,补足失去的水分后,再加稻草培养液500 m1。 (6)干酵母培养液 市售干酵母0.59,加水1000 mL,摇荡均匀后备用。 (7)脏器培养液 动物内脏5g,剪碎,加水1000 m1,浸泡1 d,滤去内脏与残渣,留下纯净培养液。 (8)蛋黄培养液 煮熟鸡蛋黄2g,加水1000 m1,搅拌均匀。 (9)稻草垫培养液 旧稻草垫,取其10 g,剪成3cm长,加水1000 mL,再加50g葡萄糖。以上方法中,第1~8种,无论培养液煮沸与否均要放进恒温箱,在25~300C下培养1~2 d,目的是促使培养液长出细菌,以便接种草履虫后,供草履虫索饵。而第9种方法,既不需煮沸培养液,又不需接种草履虫,直接将培养液放进恒温箱培养,只要稻草上附有草履虫包囊,当包囊处于适宜条件时,草履虫就会破囊而出,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在5~7 d内大量繁殖起来。 3.培养 下面介绍三种培养方法。 (1)采集的水样经一昼夜照光,从水面下1Cm处,在瓶壁上已经形成一圈“白线”的地方,用微吸管取液。滴一滴到载片上,经镜检证实水滴中只含草履虫,无任何其他微型生物时,就可用一个新的干净滴管吸培养液,将载片上的草履虫吹人培养瓶中,放置在25~300C环境中继续培养5~7 d,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起来。 (2)如果水样中混有少量其他微型生物,可以在载片上先滴一滴牛肉汁,再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水样,两滴间距2cm左右,用解剖针从肉汁一端引一条线到含有草履虫的水滴上。两滴连结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草履虫对牛肉汁敏感性很强,草履虫游到牛肉汁滴的速度也快。然后迅速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检查,在确认牛肉汁滴内尤其他微型生物时,迅速用吸水纸切断连结线,用纱布擦干另一侧的水滴,用于净滴管把含草履虫的牛肉汁吹人培养瓶中。如此重复操作几次,然后将培养瓶放在25~300C温度下继续培养,5~7bd后就会有大量草履虫繁殖出来。 (3)如果水样中混杂微型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过多,不易排除,就需要采用逐步扩大法。一般是从水样中取液,在凹玻片内滴上1~2滴,放置在显微镜下,边观察边用微吸管吸走其他微型生物。当凹坑水中无任何其他微型生物而只含草履虫时,往凹坑放少许培养液,在25~300C下培养,每日补加1/3~2/3培养液。如果几天后,草履虫数量有所增加,就将其转入表面皿或培养皿,继续扩大培养。如果再过几天后草履虫纯化培养效果理想,数量又有所增加,就要再转入大容器培养液继续培养,一直到大容器培养液出现云雾状群落,镜检全是草履虫时为止。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草履虫的培养有可能失败。究其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可能是接种草履虫的数量过少,个体质量又较差,它们进入新环境后,遇有不适,很快死去,未能传宗接代;其二,可能是稻草之类的材料发霉或残留农药过多,接种后的草履虫中毒死亡,不能繁殖。因此,一旦发现培养液混浊、有特异臭味,镜检无草履虫,就要弃之。为避免由于培养失败贻误教学工作,应多做几瓶培养液,多选用几种培养方法。4.保种 下面介绍三种保种方法。 (1)培养和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一结束,可将培养液集中在一起,放置在环境适宜处,时常滴上1~2滴牛奶(或豆浆),再补足失水量。这些水样就是培养新的草履虫的材料,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2)也可以将实验所剩培养液,注入几支试管里,按1:4比例,注入新的麦粒浸出液,管口用脱脂棉封住,然后将试管捆在一起,外裹纱布,竖放在容器内,就可长期保存。 (3)也可以在所剩培养液的容器上,加盖一张较厚的洁净的纸,天长日久,培养液会逐渐干涸,只剩干稻草。实验前,只要向容器里加注凉开水,搅拌一下,浸渍ld。用这种浸渍液作接种材料,放人预制的新培养液里,在25~300C的环境中培养,3~5 d后就会有新的草履虫出现。 二、观察草履虫的方法步骤 (一)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取一滴清水,滴到干净载片上。在清水滴旁边滴一滴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在培养液远离清水滴的边缘放一小条棉纤维,再在棉纤维未端放一点食盐,然后用解剖针迅速从清水滴一侧向培养液水滴划去,将两者连通起来。这时逐步溶解的氯化钠沿着棉纤维桥梁缓缓进入培养液滴中,草履虫由于受到氯化钠的刺激,立即产生强烈的回避反应,一个个向清水滴游去。 (二)草履虫的运动、消化、排泄细胞器的观察 1.第一种方法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再加一滴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液,用大头针轻轻混匀,盖好盖片,虫体由于在较轴稠环境中,运动受到极大限制,速度明显减慢,在低倍镜下很容易找出运动最慢者,将它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会见到虫体呈倒草鞋形,口沟明显,周身纤毛缓缓摆动,胞咽内波动膜急速地运动,体内有大量的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而流动。如果我们紧盯着虫体一端观察,就会见到放射状的收集管与位于其中间的伸缩泡交替扩张与收缩。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最好在20 min之内完成,否则虫体会发生变形崩解,如未观察完,需重新制片。 在制片时,为了能显示出食物泡,可以在滴好的培养液中,用玻璃棒蘸少量质量分数为1%的洋红溶液与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与之相混,静置3~5min,再加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液,这样制片后镜检就能见到大小不一呈红色的食物泡,在草履虫体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2.第二种方法 在载片上,先将滴加的培养液与染液相混,将一根略长于载片宽度的头发,放在液滴右侧,垂直于载片长边方向放好,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头发上下两端正好露在载片之外。取一小块吸水纸,沿着盖片有头发一侧的边缘吸水,吸到盖片下的水分大多被吸走而又没有出现失水空缺的现象为止。这时,用左手轻按着盖片,右手将头发轻轻拉出,这样载片与盖片通过剩余的极少量水而紧紧地贴在一起。在低倍镜下观察,就会看到放置头发的位置,有不少草履虫被阻遏在那里,并被盖片压成扁平状,找出其中运动最缓慢者,转换高倍镜继续观察。(三)大核的观察 滴一滴培养液于载片上,加少许碘液与之相混,盖好盖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就会发现被杀死的草履虫的身体中央,有一个大的肾形结构被染成深褐色,这就是草履虫的大核。 (四)草履虫接合生殖现象的观察 经研究,每一种草履虫内存在着不同的繁殖群,每一个繁殖群内又存在不同的接合型,只有同一个繁殖群内不同的接合型之间才能发生接合,进行接合生殖。过去那种将含有生长旺盛的草履虫的培养液,经离心去掉培养液,加自来水稀释,间隔一段时间观察接合生殖现象的方法,之所以有时观察到的接合生殖率过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大多数属于不同的繁殖群,不会发生接合,只有少数草履虫属于同一个繁殖群内的不同接合型,所以观察到的接合生殖现象甚少。为了避免上述接合生殖率过低的现象发生,就要把多处采来的草履虫,单独进行纯化培养,并编号,勿混。当草履虫旺盛的生长势头达到顶点,培养液开始出现变清透明的时候,表明虫体已饱食即要转入饥饿,这时可将各个培养液一一进行离心,然后将浓集的草履虫按照序号两两之间进行混合,放在20~250C环境下,每隔1h观察一次,如果发现某组虫体间发生接合,成对现象较多,就表明它们是属于同一繁殖群内的两个相对接合型。以后只要将这两个相对接合型虫体各自分开培养,不断提供充足饵料,并让它们保持旺盛生长,就可以随时取样相混合,草履虫会立即或在数小时之内发生接合生殖
怎样杀光池塘里的纤毛虫
纤毛虫病流行特点,该病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寄生引起。南方全年都发生,7-11月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水产养殖品种都会被纤毛虫寄生。特别是河蟹和虾,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发生。卵被寄生,不能正常发育。虾被寄生,幼虾会大量死亡,成虾不能食用。1-5期幼蟹被寄生后,会爬上岸,不下水,死亡率高达70%-95%;成蟹被寄生,因不能正常脱壳而死亡。发病症状,纤毛虫能在河蟹、虾全身寄生、污泥等又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像一层滑滑的油状物。严重寄生时,虾、蟹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最后被饿死或累死。防防治方法1.甲醛溶液浸泡用布缝制成网箱纤毛虫状的网套,深1—1.5米,准确计算水体,用200x10—6-300x10—6甲醛+10克/米3呋喃唑酮浸浴30分钟,浸浴时药物先溶解稀释后均匀泼洒,并在浸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放掉布网套即可。2.硫酸铜溶液浸泡将病鱼集中在布网套中,使水体药物浓度达2克/米3,同时加10~20克/米3氯霉素进行浸浴。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泼洒浸泡效果更佳。3.病轻或未发病的网箱,采用杀虫1号(硫酸铜制剂)片剂挂袋防治,具体操作为网箱内对角各挂1片。药袋深为0.5—1米。
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虫体也可依靠纤毛逆向摆动而改变运动方向,向后移动等。在虫体的近前端有一明显的胞口,下接胞咽,后端有一个较小的胞肛。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与医学有关的仅有结肠小袋纤毛虫。
纤毛虫(ciliate)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通常指纤毛亚门(Ciliophora)的原生动物,约有8000个现存种,纤毛通常呈行列状,可汇合成波动膜、小膜或棘毛。
绝大多数纤毛虫具有一层柔软的表膜和近体表的伸缩泡。有些有丝泡、毒囊或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了解。虽然大部分纤毛虫营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种类如致痢疾的肠袋虫属(Balantidium)则是寄生的。还有许多种类是在无脊椎动物的鳃或外皮上营外共栖生活。有性现象包括接合(个体之间核的交换)和自体受精(在一个体内核的重建),无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横向的二分裂。纤毛虫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50~200)µm×(20~80)µm,无色透明或呈淡绿灰色,外被表膜覆盖斜纵行的纤毛,包绕整个虫体。滋养体借助纤毛的行规则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易变形。在滋养体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cytostome),下接胞咽,借助胞口纤毛的摆动,将颗粒状食物如淀粉粒、细胞、细菌、油滴状物等送入胞咽。进入胞内颗粒形成食物泡,消化后残留物经胞肛(cytopyge)排出胞外。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大核一至几十个,控制代谢和发育功能;小核一至几百个,为接合所必需,但对於生存并不是必需的。这种遗传物质的分离与复杂的细胞质分化有密切关系。纤毛亚门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仅有一纲——纤毛纲(Ciliatea),并以纤毛为依据分成四个亚纲︰全毛亚纲(Holotrichia)、缘毛亚纲、吸管亚纲和旋毛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