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的形状有哪些
海螺的形状
教你认识我们常食用的海螺
一、扁玉螺:又叫肚脐螺。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可食用。
二、拟紫口玉螺,俗称香波。壳体小型,耳形,壳高6厘米,壳宽12厘米,壳质薄,但坚实。壳面灰白色,有的间杂紫色斑点。可食用。
三、托氏昌螺,俗称玻璃牛、沙玻、玻璃匠,壳质坚实稍厚,壳面光滑。壳低圆锥形,壳塔较低,螺层六级,缝合线处有红褐色螺旋线环绕。可食用。
五、疣荔枝螺,俗称辣玻或苦来豆。贝壳小型,呈纺锤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高2~3厘米。螺层约6层,疣状突起的有5列,整个壳面密布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线。肉有辣味,但可食用。
六、古氏滩栖螺,俗称戳戳、尖虫。贝壳呈长锥形,壳坚厚。螺层约9层,缝合线明显,各层宽度较均匀。味鲜美,可食用。
七、脉红螺,俗称娃螺拳,贝壳略近梨形,壳口为橘红色,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可食用。
八、朝鲜花冠小月螺,俗称鸡眼玻,壳口处的厣石灰质,半球形,较厚,外凸内平。
九、单齿螺,俗称盘玻,外形与朝鲜花冠小月螺相似,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厣为角质,圆形。可食用。
海螺有哪些种类
1、鹦鹉螺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位于鹦鹉螺主要产地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还以鹦鹉螺做为国徽的主要图案。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2、大枇杷螺大枇杷螺(学名:Ficus gracilis),是异足目枇杷螺科枇杷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下带。3、织纹螺英文名Nassariidae,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盛产于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4、凤凰螺分布很广、从日本奄美岛以南、澳洲以北、东非以东的印度太平洋海域皆有其踪迹。海南、西沙、南韩、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5、龙宫翁戎螺俗名蛇皮螺。拉丁学名;Entemnotrochus rumphii、plerurotomaria rumphii 。命名者;Schepman, 1879。英文名称;Rumphius’s slit Shell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