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虫的分类
是最为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简单而不呈羽状。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与有亲缘关系的海葵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有外骨骼。石珊瑚见于所有海洋,从潮带到6000米深处。群体生活的种类,其水螅体直径1至3毫米。大多数现存石珊瑚为浅黄色,浅褐色或橄榄色,依生活于珊瑚上的藻类而定。但其骨骼为白色。最大的营单体生活的石珊瑚属石芝属,直径可达25厘米左右。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状,包住水螅体,其成分几乎纯为碳酸钙。其生长率取决于年龄、食物供应、水温以及种类的不同。环状珊瑚岛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的速度平均每年约5毫米到28毫米。常见的石珊瑚类型包括脑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态命名。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毛状、树木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或巴拿马沿岸海域。(左上和右下图为圆管星珊瑚。珊瑚虫触手呈鲜黄色透明点斑状,盛开的珊瑚虫颜色鲜艳美丽,个体间体壁不相连。也有触手白色透明,其顶端呈橘红色球状,非常特别,惟个体较小直径约3厘米。)
珊瑚虫有哪些种类
珊瑚虫是一种海洋腔肠动物,是生长在海洋中不能移动的动物,它们营群居生活,有石灰质的外骨胳。在它们死后,这些石灰质的骨胳经过数以万计乃至亿计的日累月积,就形成了绚烂的、多姿多彩的珊瑚。
海洋腔肠动物珊瑚虫,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苍珊瑚、笙珊瑚等。其中的石珊瑚分为造礁石珊瑚和非造礁石珊瑚。
我们通常说的珊瑚礁就是造礁石珊瑚的骨骼堆积形成的。造礁石珊瑚的珊瑚虫能分泌石灰质,制成圆筒形的骨骼包围着自己的身体。当珊瑚虫向上生长时,它们不断地分裂,把骨骼留下,再加上其它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个骨骼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我们所常见的珊瑚礁(平常所说的珊瑚,一般都是指珊瑚丛,即珊瑚虫+石灰质骨骼)。
造礁石珊瑚生长在水深0—60米、水温18—20度、盐度27—40、光照条件好的热带、亚热带浅海海域。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珊瑚礁不断扩大、上升,当珊瑚礁最终接近或露出海面时,便形成了礁盘或岛屿。如同海上明珠的我国南海诸岛,就是珊瑚造礁运动的不朽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