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豚尾猴现身云南龙陵,你对北豚尾猴了解多少?豚尾猴的介绍

admin|
144

北豚尾猴现身云南龙陵,你对北豚尾猴了解多少

北豚尾猴数非常聪明,喜群居生活,属于易危物种,在中国受到国家一级保护。北豚尾猴主要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森林地带,它们与绝大部分猴子一样都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不过与某些品种的猴子相比,北豚尾猴在地面上活动的时间相对比较多。当待在树上的北豚尾猴受到惊吓时,它们一般不会在树冠间逃窜而是会下到地面之后再进行远逃。不过在休息抑或是睡觉时,北豚尾猴则与其他猴子一样都是待在树上。

北豚尾猴有一个名为“平顶猴”的别称,这一别称源自于它们的头顶不仅平且还长有一毛旋。除了这一外形特征之外,北豚尾猴的尾巴比较短且尾巴毛也较为稀疏。因为这种尾巴就像是猪尾一样,因而北豚尾猴又被称为“猪尾猴”。北豚尾猴喜好群居,它们的群居队伍一般可以达到3-20只不等的规模。北豚尾猴平时也会进行相互梳毛,相互进行梳毛的两只猴子通常为同性。

北豚尾猴的分布地包括越南、中国、泰国以及柬埔寨等国家,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北豚尾猴则主要生活在西藏、云南两省。其中在泰国,由于北豚尾猴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所以泰国人有时会训练北豚尾猴来帮助采摘椰子,而北豚尾猴一天时间里可采摘的椰子数量多达数千个。就北豚尾猴整体的分布情况来看,这种动物的分布范围并不算十分广阔,而狭窄的分布地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豚尾猴的数量增长。

中国境内的北豚尾猴大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才被发现的,发现地点为云南南部地区。分布数量本就不算多的北豚尾猴,近些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的过度捕猎等一些原因而进一步减少。基于不怎么乐观的发展趋势,北豚尾猴也是被列入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名单之中。除此之外,北豚尾猴还是《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兽类》中的“濒危种”的其中一员。

据研究,北豚尾猴还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北豚尾猴不仅会通过抬眉、眯眼等动作来表现以及传达感情,它们还能通过“说话”来进行交流。在不同的情况下,北豚尾猴所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它们的“说话声”也都是存在差异的。

豚尾猴的介绍

豚尾猴(学名:Macaca leonina):体长54-62厘米,体型较粗壮,头顶平坦,具辐射排列的黑褐色顶毛。脸周毛斜向后方,耳周毛则向前方,彼此相连似一围带。通体毛色淡黄褐,唯背中线色较深暗,略呈一脊纹。尾较细长,常上翘呈‘S’型。尾两色型,背面暗黑,腹面赭黄。尾端毛蓬松,形似帚状或猪尾。尾长不及身长的四分之一。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脸侧及颞需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周的毛侧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围带。分布于中国西藏的豚尾猴,上体颜色较深,脸部橙黄色,体背至尾端黑褐色,颈和头后为赤黑色;头顶黑色,两侧土黄色染赤色;腹面黄白或灰白。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或海拔较低的针叶林内,营树栖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和小鸟。

豚尾猴的外形特征

豚尾猴雄兽的体长为50-77厘米,体重为6-15千克,雌兽的体长为40-57厘米,体重4-11千克。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脸侧及颞需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周的毛侧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围带。分布于西藏的豚尾猴,上体颜色较深,脸部橙黄色,体背至尾端黑褐色,颈和头后为赤黑色;头顶黑色,两侧土黄色染赤色;腹面黄白或灰白。头顶平而有一毛旋,又被叫作“平顶猴”。额头较窄,吻部长而粗,略有些象狒狒。面部较长,呈肉色,具较长的黄褐色须毛,颊部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朵周围的毛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条围巾将耳朵遮盖住,眼睛具有明显的白色眼睑。冠毛短而黑,头顶上有放射状的毛旋,但前额却辐射排列为平顶的帽状,象是留着“板寸”发型,所以也被叫做平顶猴。尾巴也很短,约为体长的十分之三左右,尾巴上的毛也很稀疏,尾的基部较粗,尾梢较细,但末端有一簇长毛,在行动的时候常呈“S”形弯曲如弓,状似扫帚或猪尾,所以得名,也叫猪尾猴。豚尾猴的大拇趾和一般猕猴相似,是向外展的,但显得很大,原因可能是其他猕猴爱下地,豚尾猴则主要在树上栖息。体态较为雄壮,尤其特别是成年雄兽,体毛长而柔软,具有光泽,身上略有一些斑点,背脊和尾巴的色泽为深棕色至黑色,其他部位为浅黄色至灰棕色。雌兽不仅体形较小,毛色也不如雄兽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