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龙是不是群居恐龙
五角龙生活在距今约7500万-7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生活地点是北美洲,是较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五角龙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古生物学家一开始认为它面部长有5只角。实际上,它只有常见的3只角——鼻拱上1只直角,眉拱上2只角。古生物学家看到的另外2只角,不过是它的眼睛下、后颊的两个骨质突起。五角龙的整个身体看起来很结实,它的四肢几乎一样长,前肢非常强壮,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起它那颗巨大而沉重的头颅。五角龙的尾巴比较短,不过末端很尖。虽然这样的尾巴非常有个性,但是所起到的平衡作用实在有限。幸好它的髋部骨骼与背部的骨骼已经愈合,后肢宽阔,脚上有蹄状爪,所以走起路来才不会左右摇晃。五角龙的颈盾很高大,边缘点缀着一列呈三角形的小突角,看起来很是威武雄壮。为了支撑这个沉重的颈盾,它们的颈椎都是紧缩在一起的,这就有承受这份重量的承受力了。 五角龙过着群居生活,经常一起觅食,遇到敌害时,也会共同抵御。
角龙是什么时期的恐龙
角龙:是白垩纪末期生活在北美地区的一种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很大,嘴似鹦鹉,头后部生有颈盾,以保护颈部。头上长有数量不等的角,有的长在鼻骨上,有的长在眉骨上。体态威武,非常勇猛。植食恐龙中,数它的武器最精良。年轻气盛的角龙,根本不把霸王龙放在眼中。角龙之间也常常进行角斗。它们体长5~9米,重4~8吨。种类较多,有独角龙、三角龙、五角龙、戟龙、刺甲龙、隙龙等,是恐龙家族最后演化出来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