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共有多少种?穿山甲和犰狳的区别是什么

admin|
125

穿山甲共有多少种

1、马来穿山甲:生活在东南亚,这种穿山甲栖息在树上,它们用爪子 爬树、进入树上的蚁穴捕食,它们也常穴居在树洞里。

2、中华穿山甲:生活在不丹、中国大陆、香港、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台湾、泰国和越南。这种穿山甲通常在地下掘洞,吃睡都在里面,尤其容易被带着猎狗搜寻它们的捕猎者发现。

3、菲律宾穿山甲:被认定为一个新种类,从马来穿山甲种类中独立出来,为菲律宾六个岛屿所独有,生活在低地森林和草地。

4、印度穿山甲:生活在南亚,这种穿山甲在地上生活的时间要比在树上的时间长,穴居在岩石缝中,擅长攀爬。

5、白腹穿山甲:主要生存在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等国家,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生活在热带低地森林和茂密的林地中。

穿山甲和犰狳的区别是什么

穿山甲和犰狳的区别是:

1、科属区别

穿山甲:穿山甲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地栖性哺乳动物。犰狳:犰狳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贫齿目、犰狳科九个属的哺乳动物。

2、形态区别

穿山甲:穿山甲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头呈圆锥状,眼小,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绒毛极少。

犰狳:犰狳用盔甲似的骨质甲保护自己,骨质甲覆盖头部、身体、尾巴和腿外侧,头部、前半部和后半部的骨质甲是分开的,身体中间的骨质甲成带状,可以灵活活动,在身体没有骨盘的地方长有稀疏的毛,有小耳朵和长尖的嘴,前脚上有有力的爪子,用来挖洞。

3、分布区别

穿山甲:穿山甲生活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非洲的部分国家。犰狳:犰狳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在非洲南部地区(博茨瓦纳)也有出现过。

4、食性区别

穿山甲: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

犰狳:犰狳是杂食性动物,多吃甲虫、蠕虫、白蚁、黑蚁、蝗虫、小蜥蜴、鸟蛋、坚果和蛇类等,特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在草原上哪里有死牛、死马及其它动物腐烂的尸体,哪里就有犰狳在打洞,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些食物。

犰狳很像穿铠甲的老鼠啊怎么这么恐怖呢它吃什么啊,咬人吗请简单回答

犰狳,俗称“披甲猪”。尽管它怪模怪样,长相介于猪和穿山甲之间,犰狳还是和食蚁兽和树懒等树栖哺乳动物血缘最为接近。它和它们一起被列为曾被称为“贫齿目”的一类古代物种。虽然字面上“无齿”,但是和食蚁兽不同,犰狳的确有一副简单、牙一样的圆形“牙齿”。这一目类已于最近被更名为异关节亚目。  犰狳如果你第一次见到犰狳,一定会被它那可笑而奇特的怪模样所吸引。因为它活像一个“古代武士”,全身披挂,坚甲护身,可以达到御敌自卫的目的,因而又有人称其为“铠甲鼠”。  犰狳身上的鳞片是由许多细小的骨片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角质的鳞甲,这就成为它抵御敌人的防护壳。有的犰狳凭借自己坚硬的骨甲,把身体紧紧地蜷缩起来,形成一个球形的铁甲团,连大食肉兽也别想伤害它一根毫毛。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齿咬不破,用拳打不疼,用脚踢不伤的家伙。  本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种类都有保护作用的盔甲。这是贫齿目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包括8属20种。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关节的甲。这种由骨质组成的鳞甲上还覆有角质表皮。体上鳞甲形成各种式样,但通常是一个头盾及一系列颈部和身体大部分的保护盾板。在腹部和四肢盾板之间柔软的皮肤上有稀疏的毛。有些种类能卷曲,以保护易受伤害的四肢和腹部。大犰狳是最大的种类,重达60公斤,最小的小犰狳不过120克。头骨长而背腹偏平。牙齿随年龄增长而部分地丢失。所有犰狳四肢都很结实,前后足大而有钝爪。除犰狳属外,前后足都是五趾,后足常为足行性。  与贫齿目其他种类相比,犰狳的食性和运动并无更引人注目的特化。大多数种类主要以昆虫为食,但也吃些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也吃点植物性食料。[编辑本段]科属特征  本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种类都有保护作用的盔甲。这是贫齿目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包括8属20种。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关节的甲。这种由骨质组成的鳞甲上还覆有角质表皮。体上鳞甲形成各种式样,但通常是一个头盾及一系列颈部和身体大部分的保护盾板。在腹部和四肢盾板之间柔软的皮肤上有稀疏的毛。有些种类能卷曲,以保护易受伤害的四肢和腹部。大犰狳是最大的种类,重达60公斤,最小的小犰狳不过120克。头骨长而背腹偏平。牙齿随年龄增长而部分地丢失。所有犰狳四肢都很结实,前后足大而有钝爪。除犰狳属外,前后足都是五趾,后足常为足行性。  与贫齿目其他种类相比,犰狳的食性和运动并无更引人注目的特化。大多数种类主要以昆虫为食,但也吃些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也吃点植物性食料。[编辑本段]价值  这种动物的胆汁可以作药,比如聪明剂。[编辑本段]防御手段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犰狳在哺乳动物中,是具备最完善的自然防御能力的动物之一。其防御手段可概括为:“一逃、二堵、三伪装”。  所谓“逃”,即逃跑的速度相当惊人,犰狳具有令人吃惊的嗅觉和视觉,当它所到处处境危险时,能以极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到沙土里。别看它的腿短,掘土挖洞的本领却很强。曾有人这样描述犰狳的打洞本领:它打洞速度非常快,你骑在马上还看见它,但在下马一瞬间,它已钻到土里去了。所谓“堵”,就是它逃入土洞以后,用犰狳的尾部盾甲紧紧堵住洞口,好似“挡箭牌”一样,使敌害无法伤害它。所谓“伪装”,就是前述的蜷曲法,全身蜷缩成球形,身体被四面八方的“铁甲”所包围,让敌害想咬它也无从入手。[编辑本段]生存本领  为了生存,犰狳除了身上御敌的甲胄外,还有杂食、昼伏夜出和能够栖息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洞穴等有利习性。栖息处可以是茂密的灌木丛、草地、荒野,通常还有一处浅塘或泥坑用来浴身。  白日,犰狳躲在自然形成的洞穴或自掘的洞穴里,洞穴狭窄,截面为圆形,直径大概有8~10英寸,有时可达25英寸长。通常地穴有几处分支,其中的一个终止在一个巢穴处。巢穴里面铺着柔软的树叶和干草。一只能干的犰狳能打几个洞穴,每个又都有几处出口。这些洞口隐藏在树根间、空树干里或堤脚下。  犰狳  爬行中,犰狳能翻过电篱,在浅水中跋涉。如果河流较窄,犰狳就深吸一口气,潜进水中,从河底爬上对岸。如果河宽,它就吸入空气,让肠胃涨满,然后游过去。  在昆虫食物供不应求时,犰狳就会增加觅食时间,连白天也外出活动。觅食对象也扩大到小型蜥蜴、火龙、蛇、青蛙和蟾蜍。它偏爱蛇蛋,偶尔也吃鹌鹑、火鸡和其他地面筑巢的禽蛋和幼禽。有些犰狳也吃偶然遇到的鸡蛋和小型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