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螈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蚓螈的生活隐蔽性较大,再加上它们的挖掘行为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所以和其他两栖动物相比,人们对于蚓螈知道得很少。蚓螈定居在地面的松枝落叶层和松软的土壤里。它们头钝,眼睛小。在挖掘时,蚓螈先用脑袋推开土壤,然后依靠触觉来寻找食物。同所有两栖动物一样,成年蚓螈是食肉动物,但猎物的种类取决于自身的大小。最小的蚓螈吃昆虫、蜈蚣和蠕虫,但最大的蚓螈能够对付青蛙和蛇。有的蚓螈直接生出幼螈,但多数蚓螈小时候是水中流动的蝌蚪,这一特征表明:它们与蝾螈、青蛙和蟾蜍都有联系。
鱼螈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鱼螈在中国发现较晚,所以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版纳鱼螈已经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蚓螈类是无足目两栖类动物。它们分布在热带地区,已知约有160种,版纲鱼螈是中国无足目两栖类的惟一代表。蚓螈类体形似蚯蚓,头、颈区分不明显,四肢和带骨均退化消失,体表富有粘液腺,身体有些部位有鳞片的残余。繁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些种类的雌性有孵卵行为。版纳鱼螈无四肢和尾。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睛退化,仅可见点状残迹。栖息于海拔200-600m,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喜居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畔,营穴居生活。捕食方式与食物,昼伏夜出。觅食蠕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呈蠕虫状,乍看似蚯蚓,无四肢和尾,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隐于皮下,眼鼻间有触突,体具环褶360个左右,体背棕黑,体侧具一黄色纵带纹。全长约380mm。
蚓螈怎么读
蚓螈拼音yǐn yuán 蚓螈,裸蛇目(蚓螈目〔Gymnophiona〕,前作无足目〔Apoda〕)约155种两生类的统称。穴居或於水中游泳,常隐伏,分布於西半球(从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非洲、东南亚和塞舌尔(Seychelles)群岛。体长,四肢及腰带已退化。特徵为体表有许多体环,体长10∼150厘米(约4∼60英寸),直径最大为5厘米(2英寸)。颜色从黑到粉红棕色不等。眼小,隐於皮下乃至骨下。眼与鼻孔间有一化学感受触须。雌雄外观相似,雄性具可插入雌性体内进行体内授精交配器。较原始的种类产卵後由雌性护卵,幼体孵出后能自由生活。其他种类亦产卵,但非直接发育。许多种类为胎生,母体输卵管向胚胎供应营养,小蚓螈发育成熟後出生。蚓螈生活在地下,以蠕虫和昆虫为食,而蛇又常以它们为食。大型蚓螈,多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蜥蜴。一般切碎的鱼虾肉或面包虫都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也能够欣然接受,在食物供给上并不会有任何困难。至于雌雄的辨别一样也十分困难,雌蚓螈将卵在体内孵化并让幼体成长至一定长度才会产下。因此幼体产下后便能够脱离雌蚓螈独立谋生。蚓螈是尾极短或无,无四肢和肢带,蚯蚓状。已知160余种,下分隶6~7科30余属。广布于环球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尤以南美的种类最多,而安的列斯群岛无。非洲东西两侧均有分布,并在塞舌尔群岛有6~7种,而马达加斯加岛无。在亚太地区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及西侧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洲及欧洲无分布。中国现有2种,即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