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有哪些流行环节?淡水螺为什么是吸虫无性增殖的宿主

admin|
154

血吸虫病有哪些流行环节

从血吸虫生活史可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①传染源排出虫卵;②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③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④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逸出尾蚴;⑤尾蚴感染终宿主人、畜等哺乳动物。(1)成虫:成虫分为雌、雄两种。合抱的成虫常到肠系膜下层的静脉末梢交配产卵。与其他血吸虫相比,日本血吸虫产卵量最大,一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3500个,是曼氏血吸虫产卵量的10倍左右。(2)虫卵:由于卵内毛蚴分泌物可使虫卵周围肠壁组织溃烂,在血流压力、腹内压力、肠蠕动等作用下,部分虫卵从破溃组织处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日本血吸虫卵仅有17%随粪便排出体外,其余沉积在宿主肝脏和肠壁组织内。在病人粪便中查出的大多是成熟卵,未成熟卵和萎缩性的卵极少。成熟虫卵是经单细胞期、细胞分裂期和器官发生期发育而成。发育时间约11天。在宿主体内,成熟虫卵的寿命仅10~11天。所以,虫卵在宿主体内从产出到死亡仅21~22天。过后,体内的虫卵,包括成熟的虫卵和没有发育成熟的虫卵均发生变性、死亡、钙化。(3)毛蚴:毛蚴有向光、向上趋性。毛蚴多在光线充足的上层游动。钉螺释放到水中的化学物质“毛蚴松”,对毛蚴有吸引力。毛蚴的趋向性有利于它获得入侵钉螺的机会。毛蚴侵入钉螺体的途径,主要是钉螺的鳃、鳃丝、口囊及食管、肛门与直肠等对外腔道,侵入的方式是利用其头腺分泌物的溶组织作用及纤毛的摆动和虫体的伸缩运动。毛蚴的寿命很短,一般为15~94小时。适宜毛蚴孵化的温度,也适宜于其活动。在10~33℃范围内,水温愈高,毛蚴活动性愈大,衰竭死亡愈快。37℃水温,20分钟内活动的毛蚴数量大大减少,1小时后只有少数的毛蚴缓慢运动,2小时后毛蚴几乎全部死亡。(4)胞蚴:毛蚴侵入钉螺后脱去纤毛板,除胚细胞外,原有一些结构退化,转变为胞蚴。胞蚴分为母胞蚴、子胞蚴两个阶段。早期的母胞蚴体小,袋状,两端钝圆。母胞蚴体内的子胞蚴体小,袋状,有前后端之分。后来,子胞蚴活动增强,从母胞蚴内破壁而出,向钉螺肝脏移动并定居下来。胞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是无性繁殖,所需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6~7月份,气温在30℃左右,平均需47~48天;10~11月份,气温在17℃左右,平均需159~165天。气温在22~26℃,约需60天可发育出成熟的尾蚴。一个毛蚴侵入钉螺体后,经母胞蚴、子胞蚴阶段的无性生殖,可产生成千上万个尾蚴。(5)尾蚴:日本血吸虫尾蚴属于叉尾蚴,由其体部和尾部两部分构成。尾部分为尾干与尾叉。感染钉螺约65天后出现尾蚴。尾蚴在水中并不摄食,寿命很短。在自然条件下,尾蚴一般能存活2~3天。尾蚴寿命和感染力与水温、pH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温愈高,活力愈强,死亡也愈快。在3~5℃经72小时后升温复苏,或在15~25℃经56小时,尾蚴仍具感染力,但感染力显著下降。pH1.0~1.2时尾蚴立即死亡,1.6~3.0时存活几分钟至10多分钟,4.6~9.8时存活2天,6.6~7.5时尾蚴的感染力影响较小。尾蚴对明矾耐力很强,明矾浓度为0.53克/升,尾蚴并不死亡。水中的盐浓度低于5.25%对尾蚴无影响,大于17.5%时,尾蚴很快死亡。尾蚴钻入宿主皮肤后,丢弃尾部,发育成童虫。随血液移行,童虫经过肺到达肝脏和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在此期间,虫体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与其生态相适应的变化,并逐步向成虫发育。这个过程至少要20多天才能完成。杀血吸虫药物——吡喹酮杀灭童虫的作用不明显,这就是接触疫水后20多天才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的原因。

淡水螺为什么是吸虫无性增殖的宿主

淡水螺为什么是吸虫无性增殖的宿主淡水田螺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饲用价值。据测定,鲜螺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2%,其中赖氨酸占2.84%,蛋氨酸含2.33%,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等。此外,田螺壳矿物质含量高达88%,其中,钙占37%,钠占4%。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田螺味腥,含有盐分,适口性强,同时,田蛳还可作药用,据记载,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本草纲目》说“田螺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治脚气、黄疸。”民间根据田螺有“清湿热、利小便”等之作用,常应用于治疗小便不畅、黄疸、中耳炎、痔疮等症。但因田螺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虚寒之人不应多吃。值得注意的是淡水田螺常作为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第一中间宿主存在,常是毛细吸血虫、细菌等宿住的首选场所,而这些寄生虫或细菌被人食后,很容易给人带来健康隐患。未煮熟的淡水田螺千万不要吃所以,应进行蒸煮或烘干加热,以分解其中的有害有毒成分,避免给机体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