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效言》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白话文:八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用网把它捕捉到并调整它的舌头,(加以训练),久而久之,便能模仿人说话,但只能模仿几句罢了,一天到晚说的就是那么几句。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白话文:蝉在院子里叫,八哥听了讥笑它。蝉对八哥说:“你能说人话,很好,可是你自己要说的话却未曾说出来,哪能像我这样自己表示自己的意图啊!”八哥听了低下了头,非常惭愧,终生再也不模仿人说话了。
寓意:
1、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做真正的自己。
2、鸲鹆学舌,能说几句人话,就傲笑蝉鸣。然而蝉之鸣唱,虽非人言,却都是自己的心声。这个故事正讽刺了效言学舌的不良风气。
《鸲鹆学舌》翻译
一、译文
(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就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话),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在院子(的树上)鸣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
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话,哪里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达自己心意的声音!”鸲鹆惭愧地低下了头,到死也不再模仿人说话了。
二、原文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三、出处
明·庄元臣《叔苴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叔苴子》是明代庄元臣的著作。它从多方面发挥了道家思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过去很少为人所注意。
二、寓意
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应该勇于表现自己。
《鸲鹆学舌》中的鸟笑蝉,它嘲笑:蝉的叫声不够悦耳,没有它聪明能模仿人类的话,用现在的意思理解也就是它感觉自己很酷!很有才!
蝉说,你能模仿人的说话很好,但是那只是模仿,并不是自己的心声,自己的叫声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仿别人从而也就失去了自我!
三、作者简介
庄元臣,字忠甫,江苏吴江人,约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隆庆二年进士。他的著作还有《三才考略》、《金石撰》、《觉参符》、《时务策》、《凤阁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鸲鹆学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