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尾螳螂虾一次能生几个卵
雀尾螳螂虾全年可繁殖,在温暖的月份达到高峰。在夜间产卵。通常情况下,虾卵是由雌性大批携带的,雌性会照料它们的卵直到孵化。螳螂虾的交配、产卵、在洞穴中孵化,这些过程的细节难以观察。雀尾螳螂虾通常是一夫一妻制;是软甲纲、齿指虾蛄科的节肢动物。体长最大可达18厘米,外表颜色非常鲜艳,由红、蓝、绿等多种颜色构成。是一种外表颜色类似孔雀的肉食性节肢动物。触角鳞片为橘红色,末端外缘黑色,头胸甲前侧缘具有镶白边的黑色及咖啡色蜂巢状纹路,胸前大螯钩有很大的弹出力量,能在瞬间挥出它那棍子般的前螯砸向猎物。行底栖生活,常栖身于珊瑚礁岩缝、洞穴中,亦可居住于砾石或贝壳的底部。肉食性,主要猎食海洋底层行动缓慢的腹足类、双壳类、甲壳类动物,人工饲养时可喂食鱼肉、虾肉等动物性食物。雀尾螳螂虾的第二对颚足非常发达,是它捕食和御敌的利器。其捕肢最前端的一节呈单刺状,末端如锥子一般非常尖锐,根部则凸起加厚。当它折叠起来时,加厚的部位可以像锤子一样击碎甲壳类、贝类、螺类等动物的硬壳;而当它伸展开时,又可以轻松刺穿动物的软组织。之所以会用“雀尾螳螂虾”来称呼它,除了其外表像孔雀,最主要还是它猎食的方式像螳螂。雀尾螳螂虾的掠肢(第二对颚足)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已经进化成一对威力十足的“弹簧铁拳”。当有猎物靠近时,它就用那对弹力十足的前螯钩狠很地往猎物身上敲下去,而且不止一次,雀尾螳螂虾会视情况给予更多地追击,是相当聪明的肉食性动物,如同拳击手快速使用刺拳攻击对手般,只是雀尾螳螂虾的刺拳更具威力与速度。
虾爬子养殖方法
1、亲虾蛄选择、运输和暂养
亲虾蛄可选择人工养殖或自然海区已交配的雌赖尿虾。虽然体长在8cm以上就能繁殖,但为了保证质量,提高抱卵量,宜选择体长在llcm以上、体重在30g以上的。另外收购亲虾蛄时,要注意虾蛄离水时间要短,性腺发育程度较好,身体健壮,附肢齐全,无伤痕,活力强,体色鲜艳,对外来刺激反应敏感。
亲虾蛄收购后应尽快运至育苗厂,放入池中暂养培育。运输方式有活水船运输、尼龙袋充氧运输,干法保湿运输和帆布桶带水运输等。亲虾蛄首先经甲醛药浴3分钟后,选附肢齐全、活泼的放入事先消毒处理过的水泥池(9mx4mx1.2m),加入经过滤的清新海水,充气,使其恢复活力并暂养。
亲虾蛄暂养池中的水温前1—3天以比海区高1—2℃为宜,如果水温提升太快太高,容易使亲虾蛄早产或流产。以后以0.5-1.0℃/天速度升温至21-22℃的条件下暂养20-30天,投喂少量新鲜的沙蚕、小虾、杂色蛤肉等,使性腺进一步育肥。
虽然口虾站在生殖季节雌体基本停止摄食,几乎胃都是空的,但当温度22℃性腺系数多达14%以上时,产出的卵团中的卵粒清晰,基本上呈团形,即为成熟卵。
2、亲虾蛄培育
亲虾蛄培育是指将已经过交配,卵巢已发育成熟的雌性赖尿虾,或是卵巢虽发育但不成熟的雌性赖尿虾,放入专门的培育池中饲养,使其性腺成熟、产卵、抱卵孵化,直至假蚤状幼体孵出的培育过程。
其促熟培育与抱卵孵化在培育池中进行,培育池具有赖尿虾适合的环境条件,因而促熟效果好,抱卵率高,孵化率也高。亲虾蛄培育的目的是使赖尿虾卵巢发育基本同步,产卵、幼体排放整齐,能得到数量较大的假蚤状幼体,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亲虾蛄的培育池有2种,一种是室内池,只一种是室外池。室内池一般为水泥池,室外池为土池。亲虾蛄培育应特别注意水质管理、饵料管理和日常管理。
3、水质管理
水体保持溶氧在5ml/L以上,日换水1/4—1/3,透明度在30-50cm。赖尿虾属变温性凶猛的甲壳动物,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直接受环境水温的影响。其生活区域的水温大致在6—31℃,最适温度在20—27℃,属于广温性种类。
实验室条件下,把赖尿虾从]7℃直接移入5℃的海水中,身体马上弓起,慢慢伸直后昏迷。把它移入33℃的海水中,赖尿虾先是上下窜起,接着侧倒在底部,只有游泳肢能摆动,3分钟后昏迷。因而认为它的耐温范围在5—33℃。水温惭变的情况下,耐温范围会增大。
亲虾蛄培育时,应特别注意温差,一般来说,培育时,水温控制在20—30℃。水温是赖尿虾性腺发育的抑制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温愈高发育愈快。若夏天气温太高,可增加水位,防止水温太高而影响亲虾蛄的抱卵、孵幼,甚至引起死亡。在水温25-30℃下,卵从受精至孵出幼体,需7—15天。
4、饵料管理
赖尿虾对鱼、虾、贝均能摄食,但以鲜活的小型贝类为佳,可避免污染水质。饵料以小块为好,要均匀散投,以便摄食,井提高饵料食用半及减少因抢食而相互残杀。
根据赖尿虾昼伏夜出的特点,每日傍晚投饵1次即可,投饵量为亲虾蛄重量的5%-20%,并随亲虾蛄的抱卵情况、水温高低、天气情况、饵料种类与质量状况等适当增减。培育前期,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供性腺发育充足的营养需求。
亲虾蛄抱卵时钻穴,并基本不摄食,故估计大多数亲虾蛄抱卵时,宜减少投饵量。另外,亲虾蛄孵幼后,转入生长,摄食量大增,还干扰其它抱卵虾蛄,因而最好用地笼网等诱捕出池。
5、日常管理
培育期间,巡塘是必需的工作,检查进排水情况、赖尿虾活动和摄食情况、水质情况,尤其是幼体排放情况。一旦发现亲虾蛄排放出假蚤状幼体,即集幼体入育苗池进行育苗。
亲虾蛄产卵和孵化
赖尿虾的产卵繁殖对环境条件尤其是对底质、洞穴和光线要求严格,没有合适的条件便不产卵,或即使产卵也不孵化。
因此要在玻璃纤维圆缸(直径2mx1.0)底部放入采自潮间带的软泥(厚20-30cm),铺平,加上海水至离泥面30cm处,用次氯酸钠浸泡24小时消毒,再中和、洗涤,并使缸内海水pH值与过滤海水一致,再用黑布遮盖备用。
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大、活泼、附肢齐全的亲虾蛄(性腺系数在15%以上)16尾,经甲醛消毒处理后再放入上述孵化缸中。
赖尿虾挖掘洞穴的能力很强,只要底质和环境条件适宜,性成熟的亲虾蛄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u”形洞穴的营造,而且是一大一小2个口,大口直径5—7cm,小口直径2cm左右。当水温提升到24-25℃时,亲虾蛄开始在洞内产卵抱卵。
赖尿虾产出的卵团为黄色,直径在1.5-3.0cm之间。成熟的卵细胞呈圆形,直径约410—450um,一次性排完,并用颚足抱在口上而且不停地转动,只要卵团不破碎或不受外界刺激会一直抱着,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如果有外来刺激如强光、急流水、水温差大等都会将卵团迅速抛掉。
赖尿虾受精卵的卵裂形式为表面卵裂,在26-28℃的水温条件下,经20天左右流水孵化,培育至赖尿虾假水蚤幼体(即赖尿虾幼体)。这期间水流量应加以控制,以不使缸中冲混为宜,出水与进水应等量,用100目的筛绢换水。缸内的溶解氧含量应大于5mg/L。
产卵、孵化至幼虫都是在洞穴与母体一起完成,当幼体离开洞穴及母体,在水中浮游时,即为变态的赖尿虾幼体。从赖尿虾幼体变态为幼赖尿虾需3-4个月的时间。这时幼体应从原培育缸中分离。
幼体培育
从l相假蚤状幼体入池到仔虾蛄出池的这段培育过程为幼体培育。育苗海水需经沉淀、沙滤处理,为防重金属离子含量太高,可加EDTA钠盐2—5mg/L。换水是保证良好水质的重要措施。将刚孵化出浮游的幼体用虹吸法,从原孵化缸分离出并移到另一含泥底的缸中继续培育,水温控制在26-28℃。
每天分4次混投单胞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和小球藻等)、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其密度分别为(5-10)×104个细胞/ml、10个/ml和5个/ml,并每天换水2次,每次约1/3体积。用黑布遮盖缸面。
然后在一个2m×2m×1.2m水泥池中,底部铺上10cm厚的泥沙质软泥,经消毒处理后再将上述已在缸中培育了22天的幼虫移进。由于玻璃纤维缸体积小,幼虫密度大,水温下降太快,换池后需以0.5-1.0℃/天的速度逐渐将水温降至自然水温。
前期以投喂轮虫5-10个/ml、卤虫无节幼体5wh/ml为主,辅投少量蛋羹,每天需换水1/3体积,适量充气。后期随着幼虫的发育,投喂大个体的卤虫、小虾、蛤肉碎块及鱼用人工配合饵料。
赖尿虾是深受欢迎的海鲜佳肴,但其育苗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因此未被广泛推广养殖。这需要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对赖尿虾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方面的技术有所突破,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扩展资料
虾蛄多穴居,生活於近岸水域中,但也可见于1,300公尺(约4,300呎)深处。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幼体和成体都善游泳。为肉食性动物,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其他的甲壳类和小鱼、海滨蚯蚓、沙蚕等为食。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
螳螂虾蛄(S. mantis)常见於地中海和邻近的大西洋水域,长20公分(约8吋),在底泥和有机碎屑中生活。鬼虾蛄(S. empusa)是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最常见的种类。日本沿岸的Oratosquilla oratoria可供食用,长亦达20公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虾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赖尿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