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和娃娃鱼的区别是什么?什么东西没脚行天下

admin|
143

蝾螈和娃娃鱼的区别是什么

蝾螈和娃娃鱼的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蝾螈

蝾螈,别名四脚鱼,属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

2、娃娃鱼

娃娃鱼一般指大鲵,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蝾螈

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

2、娃娃鱼

娃娃鱼体大而扁平,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体侧有宽厚的纵行肤褶和若干圆形疣粒,四肢粗短,后肢略长,指、趾扁平;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间距相隔6个肋沟左右。

体表光滑湿润,头部背腹面小疣粒成对排列;眼眶周围的疣粒排列较为整齐,更为集中,体侧粗厚的纵行肤褶明显,上、下方之疣粒较大;其他部位的皮肤较光滑。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以棕褐色为主,其变异颜色有暗黑、红棕、褐色、浅褐、黄土、灰褐和浅棕等色。

三、生活习性不同

1、蝾螈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

2、娃娃鱼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

中国大鲵在不同的水域中,食物来源也略有不同,它们食量大,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此外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生活在长江流域大鲵所处栖息地内,有着白甲鱼、宽口光唇鱼、马口鱼等鱼类,为大鲵提供了广泛的捕食对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蝾螈、百度百科-娃娃鱼

什么东西没脚行天下

无足目Apoda(蚓螈目Gymnophiona) 深圳宠物网(www.szpet.org) 2006-4-30 15:34:30 点击数:65 无足目或称蚓螈目通称为蚓螈,是现代两栖动物中最奇特人们了解的最少的一类。蚓螈完全没有四肢,是现存唯一完全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也基本无尾或仅有极短的尾,身上有很多环褶,看起来极似蚯蚓,多数蚓螈也象蚯蚓一样穴居,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蚓螈的虽然有眼睛,但是比较退化,有些隐藏于皮下或被薄骨覆盖,而在鼻和眼之间有可以伸缩的触突,可能起到嗅觉的作用。一些蚓螈背面的环褶间有小的骨质真皮鳞,这是比较原始的特征,也是现代两栖动物中唯一有鳞的代表。所有的蚓螈都是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土壤中的蚯蚓和昆虫幼虫。不少蚓螈是卵胎生,但是也有一些是卵生。蚓螈共有160余种,分布于大多数热带地区,但是不出现于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和加勒比海诸岛,而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却有分布。蚓螈可以分成6个科。吻蚓科Rhinatrematids 吻蚓科分布于南美洲的北部地区,有2属9种。吻蚓科拥有最多的原始特征,如保留有尾部,口开在头的前方,头骨数量多,眼相对比较大,触突与眼相连,鳞很多和身上的环褶上又有很多小的褶子等。吻蚓科为卵生,幼体有小的外鳃,在水中生活,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壤中。吻蚓Epicrionops sp.鱼螈科Ichthyophiids 鱼螈科有2属36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鱼螈与吻蚓非常相似,有人将二者归为同一科,鱼螈也有很多类似吻蚓的原始特征,但是触突已经位于眼的前方等特征比吻蚓略微进步些。鱼螈科为卵生,雌螈用身体盘绕这些卵直到卵孵出。鱼螈科在我国有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两种,其中版纳鱼螈曾经被认为就是双带鱼螈,后来才确认为独立的种,它们是无足目在我国的仅有代表。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盲尾蚓科Uraeoptyphlidae 盲尾蚓科有1属4种,分布限于印度。盲尾蚓同时具有一些原始和进步的特征,原始的特征包括鳞片较多,头骨多和有短尾等,进步的特征包括嘴位于头部下方、触突远离眼睛和身上的环褶不再进一步分褶等。盲尾蚓为卵生,但是幼体阶段很短暂。东非蠕蚓Scolecomorphus sp. 蠕蚓科Scolecomorphids 蠕蚓科有2属5种,这两个属分别分布于赤道东非洲和西非洲。蠕蚓是进步的蚓螈,嘴位于头部下方、头骨减少、没有鳞片和尾巴。平时蠕蚓的眼睛被薄骨覆盖,但是触突伸出的时候眼睛则显露出来。东非的蠕蚓为卵胎生,没有水生的幼体,西非的蠕蚓现在则完全不了解。圣多美裂蚓Schistometopum thomensis 真蚓科Caeciliidae 真蚓科有23属88种,分布于热带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度洋中的塞舌尔群岛,是蚓螈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真蚓科是进步的蚓螈,拥有很多进步的特征,但是也有少数种类具有一些原始的特征。真蚓科成员的体型、习性和生活史都多种多样,体型有大有小,有卵生也有卵胎生。体型最大和最小的蚓螈都属于真蚓科,体型最大的南美洲的汤氏真蚓Caecilia thomsoni体长超过一米半,最小的塞舌尔的短格兰蚓Grandisonia brevis身长只有11厘米。盲游蚓科Typhlonectidae 盲游蚓科有4属12种,分布遍及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盲游蚓科是唯一的水生蚓螈,其中比较原始的成员为半水生性,而进步的成员如泅盲游蚓Typhlonectes natans等为完全水生。盲游蚓无尾无肺也没有鳞片,水生的成员背后有皮肤皱褶形成的鳍,身体后面侧扁,看起来似尾。见参考资料

蝾螈是什么种类的我要详细的解说

蝾螈(Salamander)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其中的一类。目前存活的约有 400 种,它们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潮湿的林地之中,以蜗牛、昆虫、及其它的小动物为食物。蝾螈róng yuán(Salamander),又称火蜥蜴,娃娃鱼,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它是蝾螈科的1属。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 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 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 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朝鲜族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蝾螈,分布各地的潮湿环境中。因为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份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由此得知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 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交配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格外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怎样饲养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体态特征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还有参考资料!更加详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