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盗龙是这么时期的
化石时期:晚白垩纪 保护现状 灭绝(化石)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恐龙总目Dinosauria 目: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兽脚亚目Theropoda 科:驰龙科Dromaeosauridae 亚科:伶盗龙亚科Velociraptorinae 属:伶盗龙属Velociraptor 种: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 二名法 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Osborn, 1924 [编辑本段]简介 伶盗龙(学名:Velociraptor)又译迅猛龙、速龙,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一种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大约生活于8300 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也是目前唯一确定的已知种,但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伶盗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及中国内蒙古等地。 伶盗龙的体型接近火鸡的大小,小于其他的驰龙科恐龙,例如恐爪龙与阿基里斯龙,但它们之间仍有许多相同的生理特征。伶盗龙是种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龙,具有长而坚挺的尾巴,双脚的第二脚趾具有大型的镰刀状趾爪,这些趾爪被认为用来杀死它们的猎物。伶盗龙与其他驰龙科的差别在于长而低矮的头颅骨,以及朝上微翘的口鼻部。 伶盗龙是最广受一般大众熟悉的恐龙之一,这导因于它们在麦克·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小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电影中的抢眼表现,但小说与电影版本对于伶盗龙的描述有误。对于古生物学家而言,伶盗龙则是种重要的恐龙,目前已发现超过12个伶盗龙的化石,是驰龙科中数量最大的。而其中一个著名的标本,则保存了与原角龙缠斗中的伶盗龙。 [编辑本段]叙述 伶盗龙是一种小型驰龙类,成年体长约2.07米,臀部高约50厘米,体重推测约15千克。与其他驰龙类相比,伶盗龙具有相当长的头颅骨,长达25 公分;口鼻部向上翘起,使得上侧有凹面,下侧有凸面。它们的颚部有26-28颗间隔较大,且后缘带有锯齿的牙齿,这特征证明它们可能是捕食行动迅速猎物的活跃捕食者。它们的大脑较大,脑重/体重比在恐龙中属于最大的之列,显示它们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 类似其他驰龙类,伶盗龙具有大型手部,在结构与灵活性上类似现代鸟类的翅膀骨头。手部有三根锋利且大幅弯曲的指爪,中间的指爪是当中最长的一根,而第一根指爪是最短的。伶盗龙的腕部骨头结构可以作出往内转、以及向内抓握的动作,而非向下抓握,非常灵巧。 如同其他的兽脚类恐龙,伶盗龙的第一根脚趾是小型的上爪。但与其它以三根脚趾行走的兽脚类恐龙相比,驰龙科如伶盗龙只依靠后肢的第三,四趾行走(驰龙类都是这样)。伶盗龙的第二脚趾可以向上收起离开地面,上有大型、镰刀状的趾爪,这是它们著名的重要原因,也是驰龙科与伤齿龙科的典型特征。这些趾爪的外缘长度可达65毫米,是可怕的攻击武器,可能用来撕开猎物。 伶盗龙尾椎上侧的前关节突,以及骨化的肌腱,使它们的尾巴僵硬。前关节突开始于第10节尾椎,往前突出,支撑后面4到10根其他的脊椎,数量依所在位置而定。这些结构使得整个尾巴在垂直方向几乎不能弯曲,但一个伶盗龙标本保存了完整的尾巴骨头,这些骨头以S状水平弯曲,显示尾巴在水平方向有良好的运动灵活性。这样的尾巴可以帮助伶盗龙在高速奔跑时保持平衡和灵活转向,也说明了伶盗龙是出色的奔跑者。 在2007年,古生物学家爱伦·特纳(Alan Turner)、彼得·马克维奇(Peter Makovicky)、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以及他们的同僚宣称在一个来自于蒙古的伶盗龙化石的前臂发现了羽茎瘤(Quill knobs),确定伶盗龙具有羽毛。 [编辑本段]发现历史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支探险队于1922年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发现了第一个伶盗龙的化石标本;该标本(编号AMNH 6515)包含一个遭到压碎,但是完整的头颅骨,以及第二趾爪。两年后,该馆的科学家亨利·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确定该标本属于一种肉食性恐龙后,将它们命名为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 );但奥斯本将该第二趾爪误认为来自于手部。伶盗龙的属名衍化自拉丁语,velox意为「快捷的」,raptor意为「强盗」或「盗贼」,意指它们善于奔跑的身体结构,以及肉食的食性;种名则是发现地蒙古为名。同一年稍早,奥斯本则在大众媒体上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并将它们取名为Ovoraptor djadochtari。但因为Ovoraptor并未在科学文献与相关的正式文件中被提到,因此该名称的状态为无资格名,而伶盗龙仍保有命名优先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期间,北美洲的挖掘团队被共产蒙古所驱离,而苏联和波兰的探险队与蒙古大学合作发现了许多伶盗龙化石标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971年由波兰与蒙古团队所发现的“搏斗中的恐龙”(编号GIN 100/25),该化石保存了了一只伶盗龙和一只原角龙搏斗的场景。这个标本被蒙古视为国家级的宝藏,但从2000年起,被外借给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供一个暂时性的展览。 冷战后期以来,已有数个中国、美国、加拿大、蒙古等国家科学家所参与的科学考察队在中国和蒙古境内发现了多具伶盗龙化石。在1988到1990年间,一个中国与加拿大所组成的挖掘团队在中国北部发现了伶盗龙的化石。在1990年,一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蒙古国科学院所组成的挖掘团队抵达戈壁沙漠,发现了数个保存良好的骨骸。
迅猛龙的新物种的发现是不是就意味着迅猛龙与伶盗龙分家了
相信许多看过《侏罗纪公园》电影的朋友,对于电影里面的恐龙都有很深的印象。电影里面的迅猛龙是一种凶狠并且十分聪明的动物。它的原型是来自于“伶盗龙”。为了突显它的凶猛,电影中就将它的名字称为了“迅猛龙”。但是中国的地质学家们发生了另一种新的恐龙物种,就是就将迅猛龙的称号给了这个新品种。所以我们电影当中看到的迅猛龙就不能被称之为迅猛龙,只能称它为伶盗龙了。
一、美颌龙的复杂关系这次这个新品种的迅猛龙被人们开始分在了美颌龙类的当中。许多人对于美颌龙是比较陌生的。美颌龙的体积十分的庞大,并且与迅猛龙都曾经出现过《侏罗纪公园》电影当中。只是电影当初是将它们说成是来自于德国三叠纪的“三叠原美颌龙”。所以人们从前以为它们是美颌龙最开始的先祖,但经过长有的调查研究之后才发现与美颌龙家族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仅仅只是长得有些相似。为什么美颌龙的种类这么繁杂呢。因为许多专家将分类不了的恐龙类别都归入了美颌龙的类别当中。
二、新品种迅猛龙而这一次地质学家们所发现的这一个恐龙的新品种,就是发现在中国河北所在的地区,人们把它命名为英良迅猛龙。代表着这个新品种的恐龙所运动起来非常的迅速并且十分凶狠。至于它究竟有多凶猛,可以从它的化石当中看到,这种恐龙的胫骨比股骨头要长了许多倍,就证明这种恐龙在奔跑的时候速度非常的快。但是由于化石的不完整,看不到它的上半身,但是专家推测它有一个长长有脖子以及小巧的脑袋,加上奔跑迅速,所以抓捕一些小型的猎物时是轻而易举的。因为这此特征所以将它的名字叫为迅猛龙。
地质学家发现的新恐龙的品种,并将它取名为英良迅猛龙。所以在电影里面我们平时称的迅猛龙就不能再称原来的名字,只能称之为伶盗龙。而恐龙化石的发现也让我们对于那个古远的时代有着更深的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还有许多未解开的谜团,都等着专家们去探索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