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屎壳郎的简介
屎壳郎 屎壳郎(shǐ ké làng ),学名蜣螂。 世界上约有2300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蜣螂发现了一堆粪便后,便会用腿将部分粪便制成一个球状,将其滚开。它会先把粪球藏起来,然后再吃掉。蜣螂还以这种方式给它们的幼仔提供食物。一对正在繁殖的蜣螂会把一个粪球藏起来,但是这时雌蜣螂会用土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将自己的卵产在梨状球的颈部。幼虫孵出后,它们就以粪球为食。等到粪球被吃光,它们已经长大为成年蜣螂,破土而出了。 中药名蜣螂虫。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屎壳郎还有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等好听的名字。李时珍解释说,因为屎壳郎虫能“转丸、弄丸,俗呼推车客”因为它们“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这种虎背熊腰的将军顶着一个很不相称的扁平小头。它们的触角顶端几节扩大成片状,可以开合,像鱼鳃一样。这种鳃叶状触角是金龟子类特有的。屎壳郎膜质的后翅通常保护在坚硬的前翅下,只有飞行时才展开。它们是一种大型甲虫,体长23.7—40毫米,宽16.8—23毫米,体短阔,椭圆形,背面十分圆隆,体黑或黑褐色。它是人类清洁卫士,又是一种药用昆虫。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蜣螂入药的记载。入药者为雄体,含有1%蜣螂素。药性味咸寒,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主治癫痫狂、小儿惊风、二便不通、痢疾等。外用治痔疮、疔疮肿毒等。 主治: 1、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2、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吃下。 3、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4、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为末。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5、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 7、小便血淋。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8、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9、疔肿恶疮。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10、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生命如此顽强的屎壳郎,为什么也濒临灭绝
人们总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对于围着排泄物转的屎壳郎来说,绝对是不公平的,同样是吃便便,狗子仍然是可爱的,而屎壳郎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屎壳郎,又叫蜣螂,全世界大约有2万多种蜣螂,大多数都有粪食性,也就是说,屎壳郎几乎不需要任何其他资源,只要有排泄物就可以生存。
生活需求如此简单,因此造就了屎壳郎顽强的生命力,和蟑螂一样,它们遍布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土地。
粪便见证了它们的一生。
正如它们的名字所暗示的,它们和便便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可以说便便见证了它们的一生。
成年后的甲虫,整天飞来飞去寻找成堆的动物粪便,牛和大象粪便是它们的最爱。
当它们找到一坨完美的便便时,以粪便中富含微生物的液体成分为食,有时会将便便做成球,不停翻滚粪球前进,它们非常强壮,能拉动自身体重1141倍的便便,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移动6辆校车。
带着食物,雄性甲虫开始寻找心仪的雌性伴侣组建家庭。当发现一个合适的地方,雄性甲虫就会把粪球埋在地里,而雌性甲虫将卵产在粪球上,粪球成为即将到的甲虫宝宝的食物。
臭了自己,造福全世界
在自然界中,没有这种不加思考的浪费发生。
像屎壳郎这样以排泄物为食的生物很多,比如兔子、考拉、苍蝇和胖头鱼,然而在众多生物中,貌似只有屎壳郎背上了鄙夷的名号:屎虼(gè)螂、屎比房、推丸、裹粪牛、滚粪牛、滚粪郎。
这让人很费解,在如今痴迷于回收利用的时代,无论是纸板瓶子还是蔬菜瓜果,我们都希望能全部回收,反而对于我们自身产生的排泄物漠不关心,难道我们忘记了曾经的粪便污染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吗?
屎壳郎的工作,不是一个肮脏的行为,相反,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过程,对排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它们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报。
因此,我们要感谢这些负责处理粪便的蜣螂,这些美丽、强壮、有光泽的甲虫们,勤奋地在粪便里挖洞、埋洞、下蛋、消化。
众所周知,粪便中含有虫卵,如果没有屎壳郎的努力工作,那么带虫卵的粪便会污染周围的草,牛吃草后也会感染发病,最终牧场兽医费用也会增加。
可见,屎壳郎的存在,能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大部分的粪便污染问题。
屎壳郎,是古埃及文明中的图腾,是让人崇拜的“圣甲虫”。
古埃及人非常喜欢蜣螂,他们认为蜣螂是地球革命的主宰者,圣甲虫形象在很多古埃及电影和纪录片中都有出现。
蜣螂之所以成为古埃及崇拜的对象,最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低需求和高回报。
它们生活在食物链底端,靠到处都是的排泄物生存,却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好处。
据证实,4000只蜣螂能在15分钟内就收集到大象粪便大小的粪便,而16000只蜣螂在不到两小时内就能将3斤重的粪便搬走,鉴于它们一两厘米的体型,这是非常惊人的工作效率。
然而,如今就连吃“粪便”都不安全了,屎壳郎的数量正在下降。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40%的昆虫物种正在减少,这其中就包括蜣螂。
研究人员认为,昆虫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
1、人类影响改变昆虫栖息地,例如森林砍伐,将自然栖息地转为农业用途等;
2、除草剂、杀虫剂、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
3、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等极端天气。
对屎壳郎杀伤力最大的,是滥用杀虫剂和抗生素。
畜牧业中,为了提高产量保证家畜健康,往往会给家畜服用驱虫药和抗生素,然而这些药物往往会残留在粪便中,导致吃了这种粪便的甲虫出现繁殖能力减弱、体弱多病等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屎壳郎越来越少,粪便就会越来越多,一个失去屎壳郎的世界,毫无疑问将面临到处“踩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