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怎样保护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在香港回归之际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香港政府在龙鼓洲水域首先建立了海岸公园保护区。就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同时,由一些环保团体发起组织的、以拯救中华白海豚为目的的“中华白海豚资源中心”在香港成立。据调查,香港水域现在大约有60—80只中华白海豚,近年来因受水质变化的影响,每年约有10多只死亡。这个组织成立以后,将采取各种措施,在中华白海豚生存的区域净化水质,平衡生态环境,为中华白海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同时还将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白海豚所面临的恶劣形势,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拯救行动。
粉红海豚和中华白海豚
是同一种。粉红海豚也称“印度太平洋高脊背海豚”(Indo-PacificHumpback dolphin)。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粉红海豚每两三年,才生只小宝宝。宝宝刚出世时,外皮是灰色的。但灰色的色素会随着年龄增长褪去,更显粉红嘟嘟,是越老越可爱。中华白海豚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常见于我国东海。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拉丁文学名: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Osbeck, 1765)
中华白海豚为什么会被誉为“水上大熊猫”
中华白海豚,学名为Sousa chinensis。
同其他鲸和海豚一样,中华白海豚也是哺乳动物,拥有哺乳动物共同的特点:恒温,用肺呼吸,胎生,幼儿哺乳。
最早的有史料记载的中华白海豚是在唐朝被发现的。虽然这种可爱的海豚名字里有一个“白”字,但实际上,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一般深灰色,再长大一点就会呈现灰色,成年的中华白海豚一般则呈现粉红色。
中华白海豚一般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的美称。
外形特征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嘴部狭长。刚出生的幼年白海豚体长大约在1米左右,长大之后可以达到2.0~2.5m,体重则有200~250kg。白海豚的眼睛乌黑发亮,显得可爱聪慧;背鳍位于背部的中央位置,尾鳍则是水平状的,十分健壮有力,在快速游泳有利于保持平衡。
成年的中华白海豚的粉红色皮肤其实是其表皮下的血管导致的,与它特殊的体温调节方式有关。
定位系统中华白海豚的眼睛较小,视力比较差。和蝙蝠一样,白海豚也是主要依靠回声进行定位。当发出的声波信号触碰到物体的时候,就会被反射回来,被白海豚下腭的一个脂肪凹槽接收,传入内耳进而精准定位。
这种回声定位系统反应迅速,非常灵敏。现代测绘和遥感技术,已经参照白海豚的回声定位完成了水下声呐技术的研究,对于现代海洋的开发和国防军事的建设都意义重大。
繁衍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常年都可以进行交配,妊娠期和人类差不多,通常是10~11个月,每胎产下一只幼仔。
每年的六七月份,白海豚会在水中完成交配,然后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产下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