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龙有什么特征?角龙类恐龙是怎样进化的

admin|
476

角龙有什么特征

角龙是鸟龙类中最晚出现的一种,也是最后绝灭的一群。在白垩纪晚期,它们曾经“多子多孙”,繁殖成各种类型。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它们的骨化石绝大多数发现在北美,但它们的早期祖先却在亚洲发现。由于角龙的形状特殊,所以,尽管人们已经知道了不少奇异的恐龙,但最初发现角龙时,人们还是不大相信,在恐龙世界中竟然会有这样一群奇特的动物。

角龙中最早被发现的是三角龙。1877年,在北美丹佛某农场,当工人们整理土地时,发现了一对大角,后来,这一对角被送到当时美国耶鲁大学的古生物教授马什那里去了,他有点含糊,但又认为是一种野牛的角,时代为新生代第三纪的上新世。他的这种说法受到了一个叫克罗斯的年轻人的怀疑,因为克罗斯在化石发现地区做过沉积岩的地质年代的研究工作,他确信,那一带地层应该属于白垩纪。但是许多人迷信权威,认为发现的化石真的是野牛角。直到后来,又有人从白垩纪的地层中采到了带角的头骨,马什才承认它是头上长角的恐龙,叫角龙。

某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角龙类可能由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鹦鹉嘴龙发展起来的。虽然没有更直接的证据,但原始的角龙有许多特点接近于鹦鹉嘴龙,特别是头骨。新的发现证实,鹦鹉嘴龙与角龙类是姊妹群,而不是直系祖先。最早的角龙是我国甘肃省马鬃山地区发现的古角龙。后期的角龙类是完全四足行走的动物,它们的体型、大小适中,相差不多。人们对角龙最感兴趣的是它们的头部,这是任何其他类型的恐龙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头骨的前部深而窄,有鹦鹉嘴龙式的喙嘴;头特别大,约为身体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头的一半并不是真正的头,而是由于头骨后部的顶骨及鳞骨向后延伸、扩大成带孔的骨板被称为颈盾,也有人把这种折皱状的突起叫颈肩翼,或者叫襞状部。它是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它的颈背区,同时,也起附着肌肉的作用,巨大的颈部肌肉在此处附着才能使笨重的头抬起,而且方便颚骨的闭合与切割食物。角龙的另一特点是头上有角,角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角的外面覆盖着角质套。角龙的脚短而宽,适于走路,前脚有五趾,后脚有四趾,末趾退化,趾上有蹄状构造。

角龙中原始的原角龙发现在亚洲戈壁地区上白垩纪地层的下部,除蒙古国以外,我国的内蒙古、甘肃都发现过原角龙的标本。这是一类不到两米长的小恐龙,它还没有长出真正的角来,只是在鼻部有点凸起,在应该长角的地方显露出有些粗糙的样子,是角的雏形。它的颈部折皱所形成的颈盾是很大的,有一个尖的像鹦鹉似的喙嘴,前颚还有牙齿,这也是原始的特征。从牙齿构造上看,原角龙可能吃的是植物的根、茎、或小的嫩牙嫩叶。角龙是三角龙和其他角龙的祖先,可能喜欢群居,因为曾经在同一个化石坑里发现过从成年到幼年的许多原角龙的骨架。在发现原角龙化石的地方,还找到了成窝的恐龙蛋化石,显然有些是原角龙下的蛋。

比较原始的另一类角龙是秀角龙,在北美发现,是一种体长约为1.8米的小型恐龙,完全用四足行走。前肢已次生性地变大,前、后脚都有趾,但第四、五趾变小。嘴很像鹦鹉嘴龙,它的颈盾比起原角龙要发达得多,与原角龙的角一样,也不很明显,秀角龙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

从原角龙出发,角龙类可能沿着三种趋势进化,即体型增大、各种颈盾发展以及头上各种各样的角的发展。这三方面的进化,大有百花齐放,使人眼花缭乱之感,这说明角龙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角龙体型的增大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非常恰当地增大。不过,独角龙的颈盾却很短,而且每边有一个大的孔洞。独角龙在鼻子上有一只大角,在眼睛的上边各有一只小的角,这种古怪的打扮确实是令人难以想像的。

生活在同时代的美丽而硕大的另一种角龙是戟龙,这种动物看起来非常像独角龙,有一个大角长在头顶上。在大角的两旁,眼睛的后边,各有一个很小的角。但是,在它的颈盾上却长着和钉子一样大的棘,从边缘向外伸出,越在中间越大,两边较小,好像我国古代兵器中的戟,所以把它叫做戟龙。这种戟状物由颈部向背部伸出,不仅威武壮观,而且是战斗的锋利武器。

最后的角龙是最有名的三角龙和大的刺甲龙。这两种角龙都有两只长在眼睛之上的眉角,但鼻子上面的角却很小。这两种恐龙都有长长的骨化颈盾,刺甲龙的颈盾在角龙中是最长的,从吻的顶端到颈盾的尽头约有2.5米长,这样使刺甲龙仅头部就有2.5米,将近体长的一半,这在角龙中的确是别具一格。三角龙颈盾中的孔穴已经封闭,这也是很独特的。

角龙的角和颈盾为什么如此多样?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显然,角龙与哺乳动物中的犀牛有类似之处,它们都是体型巨大、在高原生活的食植物的动物,角就是它们变成凶猛动物的标志,在它们巨大的头骨上装备的各种各样的角可以像刺刀一样地向前冲刺。角龙凭借它那强壮的颈部肌肉和壮实的体躯的力量御敌,若是它的敌人霸王龙要想吃它,两者之间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搏斗。此外,现代非洲的羚羊的角也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我们能在这些羚羊和角龙之间找到一些相似之处。总之,可能由于地理隔绝的关系,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恐龙在各自独立的进化支系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角,但这些角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角龙是白垩纪中最繁盛的恐龙,但它们也终于在白垩纪之末全部灭绝了。三角龙是这些恐龙中最后灭绝的。角龙从地球上的消失,彻底宣告整个恐龙世界的灭亡。从此,生物的进化翻开了又一个新的篇章,新生代的哺乳动物统治地球的时代来到了。

角龙类恐龙是怎样进化的

角龙类恐龙属于畸齿龙形类头饰龙类,畸齿龙形类包括头饰龙类和畸齿龙科,而头饰龙类还包括了肿头龙类。在过去的时候,畸齿龙科被认为属于鸟脚类,到后来,人们发现其实它们和头饰龙类更为接近。

2006年,我国青年古生物学家徐星命名了隐龙,隐龙长1.2米,也没有巨大的颈盾和锋利的角,但它具备了角龙类的特征,那就是头骨的喙骨,它是角龙类分类的依据。隐龙具有方轭骨的褶皱,甚至还有畸齿龙科的特点,所以头饰龙类是一个单系群,而且和畸齿龙科是紧密相连的。朝阳龙是另外一类侏罗纪的早期角龙类,他和其它比较原始的角龙类一样,前上颌骨有几颗小牙齿,头骨和早白垩世非常繁盛的鹦鹉嘴龙类似。徐星的研究表明朝阳龙比鹦鹉嘴龙更原始。鹦鹉嘴龙是早白垩世最繁盛的恐龙,也可以说是目前发现最多的恐龙。它们虽然比隐龙和朝阳龙进步,但却也不是巨大的新龙脚类的祖先。可以说,鹦鹉嘴龙类和新角龙类是姐妹群。

角龙类最早出现在白垩纪早期的亚洲大陆上,,早期的原角龙也曾盛于亚洲戈壁上。化石记录显示在距今七千五百万年以前,角龙已经从亚洲迁移到了北美洲西部。在那里,角龙类进行了成功的进化,成为北美洲地区白垩纪晚期最常见的植食性恐龙类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