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腿龙的历史
在1975年,科林·哈里森(Colin Harrison)及西尔·沃克(Cyril Walker)描述了两种恐龙:重腿龙及安德鲁七镇鸟龙(Heptasteornis andrewsi)。这些化石曾经被归类于沼泽鸟龙,而沼泽鸟龙又被归类于鹈形目。在1978年,Pierce Brodkorb将这三种动物归类为小型的兽脚亚目。由于这三个属的化石都只是股骨近侧与胫跗骨末端等碎片,它们多次被归类于同一物种、而重新分开、并重复地检讨。当中有研究人员提出重腿龙及七镇鸟龙其实是相同的物种,而属于伤齿龙科。相反的,德恩·奈许(Darren Naish)提出它们不是相同物种,而七镇鸟龙实际是阿瓦拉慈龙科。由于化石状态破碎、稀少,无法做出精确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只能确定重腿龙属于手盗龙类,而七镇鸟龙属于阿瓦拉慈龙科的单爪龙亚科。
马门溪龙的古生物学与古生态学
马门溪龙的头部类似梁龙,牙齿呈匙状,但与梁龙不同的是它们的牙齿布满嘴里,而梁龙的牙齿仅分布于嘴部前端。它们的四肢几乎一样长。马门溪龙具有很长的颈部,长度约在8到11米左右,颈部下方有很长的肋骨,颈椎数目在19节左右,远超越其他蜥脚类的颈椎数目。马门溪龙的颈椎长而细,但颈部并不灵活,主要借由与头部、肩部的关节来动作、弯曲。马门溪龙的大部份物种的化石都发现于四川省的沙溪庙组,地质年代为晚侏罗纪牛津阶至提通阶,约1亿6000万年前至1亿4500万年前。它们被认为与其他多种草食性恐龙生活在同一地区,例如蜥脚下目的峨嵋龙、剑龙类的沱江龙、重庆龙与嘉陵龙。同一地区的掠食性动物则有兽脚亚目的永川龙、四川龙。中加马门溪龙的化石则是发现于中国西北部的石树沟组,这里发现的其他恐龙还包含:大型肉食龙下目中华盗龙、原始的暴龙超科五彩冠龙、角鼻龙下目的泥潭龙、阿瓦拉慈龙超科的简手龙、剑龙下目的将军龙、以及基础角龙下目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