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什龙的发现与分类
该物种的正模标本是一个左肠骨(或者说是骨盆上部)化石,该化石发现于犹他州中部的克里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化石标本由James Madsen于1976年命名。其拉丁文属名是为了纪念美国古生物学家Othniel Charles Marsh,他曾记录并描述了很多的恐龙化石材料。而种名的喻意则是为了庆祝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两百周年。骨骼化石特点表明马什龙是一种鸟兽脚类恐龙。该分类单元包括一些具有较多鸟类身体特征的兽脚类恐龙,如著名的霸王龙,伶盗龙及异特龙等。Benson在2009年通过参照一些最近发掘的巨齿龙(斑龙)化石标本中的大量新特征,发现马什龙应属于巨齿龙超科(或称棘龙超科)。其生存年代为启莫里阶(晚侏罗纪),距今大约一亿五千五百到一亿五千万年前。 两百年马什龙“Marshosaurus bicentesimus”的一块右肠骨标本由于某些“未被描述的病理原因”而产生了变形,这很有可能是由于伤病造成的。此外还有一个显示出病理损伤的肋骨标本。
坐东北向西南的店铺风水
在兽脚亚目之中,异特龙的头颅骨、牙齿与身体的比例适中。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依据一个长度为84.5公分的异特龙头颅骨,估计该个体的身长为7.9公尺。每块前上颚骨各有5颗牙齿,牙齿的横剖面呈D形,而每块上颚骨约有14到17颗牙齿;异特龙的牙齿数量与骨头大小并不呈正比。而每块齿骨约有14到17颗牙齿,平均数量为16颗。越往嘴部深处,牙齿就越短、狭窄、弯曲。异特龙的牙齿都为锯齿状。这些牙齿很容易脱落,所以它们会不断地生长、替代,并成为常发现的化石。异特龙的眼睛上方拥有一对角冠,由延伸的泪骨所构成。角冠的形状与大小随者个体而不同。鼻骨的上方也有一对低矮的稜脊,并沿者鼻骨,连接到眼睛上的角冠。这些角冠可能覆盖者角质,并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替眼睛遮辟阳光、视觉展示物、以及物种内的打斗行为(问题是它们非常脆弱)。头颅骨后上方也有一个稜脊,可供肌肉附著,这特徵也可见於暴龙科动物。泪骨内侧有凹处,可能内藏腺体,例如盐腺。上颚骨内侧有凹陷处,发展的比基础兽脚类恐龙的鼻窦还好,例如角鼻龙与马什龙;这些凹陷处可能与嗅觉器官有关,例如犁鼻器。异特龙脑壳顶部较薄,可能为促进脑部的体温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