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足虫纲的动物是如何通过伪足运动的
肉足虫纲最主要的特征是虫体的细胞质可以延伸形成伪足,伪足是其运动及取食的细胞器。体表具有一层很薄的细胞膜,使虫体有很大的弹性,可以改变虫体的形状,并做变形运动(amoeboidmovement)。多数种类营单体自由生活,少数种类群体生活,淡水、海水均有分布,极少数种类营寄生。运动肉足虫纲的运动细胞器是伪足,由于伪足的结构有不同,其运动的方式也有区别。通常所说的“变形运动”是指叶型伪足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在大变形虫表现的很清楚。大变形虫体表有一层极薄的细胞膜,细胞质区分成外质与内质,内质又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Plasmagel)和液态的溶胶质(plasmasol)。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由于蛋白质的收缩而产生液体压力,迫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伪足的顶端形成一透明层(hyalinelayer)。流到前端后压力减少,凝胶质变薄,透明层区的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溶胶质又变成了凝胶质,身体后端的凝胶质也部分液化形成了溶胶质,如此反复形成了变形运动。关于变形运动的机制,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运动时的动力来自身体的后端凝胶质的收缩;另一种看法认为动力是来自前端溶胶质的收缩以拖动细胞质向伪足方向流动,因为凝胶质中具有更小的粘滞性。最近有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切片,发现其中包含有粗、细两种微丝,其长度分别为16nm和7nm,它类似于脊椎动物横纹肌的粗肌球蛋白丝和细的肌动蛋白丝,肌肉的收缩是由ATP提供能量靠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滑动而进行运动,变形虫的运动可能也是靠伪足内肌丝的滑动而进行运动。丝型、根型及轴型的伪足,由于仅由外质组成,或伪足中具轴杆,其运动方式不同于叶型伪足。在光学显微镜下借助于伪足内颗粒的流动,可以看到原生质在伪足内沿两个相反的方向流动,在伪足的一侧由基部向端部流动;另一侧相反,由端部向基部流动。底栖生活的种类,靠伪足拖曳身体向前爬行。完全漂浮的种类其在水中的垂直运动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外质的泡化,内质中油滴的改变而进行调节。水平方向的运动借助于水流或风力,其伪足主要的不是为了运动,而是作为取食的细胞器,轴型伪足的延伸及收缩在运动中仅起辅助的作用。
太阳虫的生物特性
太阳虫(heliozoan)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辐足亚纲。虫体呈球形。多分布于淡水、漂浮或藉柄轴固著。常有外壳,由许多分离的小片组成。无外壳的属有许多周围液泡。有称为伪足(轴足)的许多放射状孢质团,主要用于捕捉食物,其次用于行动。太阳虫吞食原生动物、藻类和其他小生物。以二分裂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曾有人报导在几个属中发现具鞭毛的个体,可能为配子。太阳虫(Actinophryssol)为常见种。刺胞虫(Acanthocystisturfacea)为一类似种,体上寄生有无害的寄生绿小球藻而呈绿色,常称为绿太阳虫。光球虫属(Actinosphaerium)个体多核,直径常达1公釐(0.04吋)。体呈球形,因有许多放射状的丝状伪足自身体伸出、形如光芒四射的太阳而得名。多分布于淡水中,少数种类在海洋中生活。属典型的浮游动物。肉食性。有的种类内质常含有共生绿藻,能行光合作用。无性生殖为简单的二分裂法。有性生殖是幼体配合。典型种为放射太阳虫。该目动物是大型浮游动物与游泳动物的食物。这类原生动物形成碳酸钙或硅粒组成的硬壳,这种带硅壳的根足类原生动物能从壳上的孔洞中伸出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