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垃圾鱼的清道夫,究竟有没有营养价值?清道夫有什么利用价值

admin|
309

被称为垃圾鱼的清道夫,究竟有没有营养价值


清道夫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垃圾鱼,这种鱼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低的,虽然清道夫也是属于鲶鱼的一种,但是清道夫全身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坚硬的骨骼,如果把清道夫身上的骨骼剔除掉,那么剩余的可食用的鱼肉是非常少的,关键是这些鱼肉的味道也不咋地,基本上是有一股土腥味的。其次再加上清道夫常年都是食用一些“垃圾“,所以体内的细菌也是非常的多,在烹饪的过程当中,如果处理的不好,反而会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清道夫实际上只是一种别名,清道夫的学名叫做”甲鲶“,也有人把这种鱼叫做“吸盘鱼”,最早的时候这种鱼是出现在南美洲的一些河流当中,清道夫本身就属于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喜欢在水的底层进行活动。起初人们只是把这种鱼类作为观赏鱼来对外出售,但谁知道当时的市场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后来一些卖鱼的人才对外宣称清道夫这种鱼可以吸食很多观赏鱼排出的粪便,于是这种鱼才有了“清道夫”这个名字。

但实际上清道夫并不能够去吸食鱼类的排泄物,这个只是一些鱼贩子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出来的谎言。当然了,清道夫确实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如果在鱼缸里面养上几条清道夫,那么这些清道夫是可以啃食鱼缸缸壁上的一些青苔的,从这种角度来看,清道夫确实是可以起到清洁鱼缸的作用。

不过由于清道夫繁殖能力特别的强,而且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特别的强悍,在水中几乎没有任何的天敌,所以现在野外很多河流当中都出现了很多的清道夫。目前在国内这种外来物种几乎已经快要影响到生态平衡了,所以平时我们千万不能够随意的放生清道夫,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环境。


清道夫有什么利用价值


1、清道夫鱼本身洁净清爽,很有观赏价值。
2、清道夫的营养价值很低,虽然它的肉可以吃,但是食用价值不高。
3、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清道夫,属于动物界、鲇形目、甲鲇科、下口鲇属。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
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鱼体呈半圆筒形,尾鳍呈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0℃以上,成鱼体长达到30厘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杂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点。
形态特征:清道夫鱼鱼体呈流线型,眼小,口下位,长有突出的上额及肉厚的吻。上、下唇各有左、右2瓣齿。齿呈刷子状。须口角位,左右各1个。鳃耙似密的梳子。体披黑色花纹,黑色条纹清晰。胸鳍基部可发出似黄颡鱼所发出的声音。背鳍2个,无侧线鳞、体侧仅有4排大鳞。
雌雄鉴别:雌的清道夫背体宽,倒刺软而柔滑,体色较淡不发黑,胸鳍短而圆;雄的清道夫背体狭,倒刺硬而粗糙,体色较深发黑,胸鳍长而尖,胸鳍有追星。

清道夫到底是一种什么鱼


清道夫的学名下口鲇,多辐翼甲鲶,原产于巴西,作为观赏性鱼类被引进,它因会吞食箱底的鱼食,青苔,水藻等,是清理水箱里垃圾的能手,故取名清道夫。它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体表粗糙有盾鳞,头部扁平,背鳍高耸,有丰富的吸盘,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50厘米。
清道夫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水体要求不高,几乎只要有水就能活,杂食性,吃藻类,但是有时也会吃蠕虫,昆虫幼生与其他的底栖水生的动物。特别有害的是,它会吞食鱼卵,一天大概3000-5000的量。有时饿急了,也会同类相残相食。在我国目前没有天敌,对本地鱼类和水生生物危害很大,目前在珠江一些支流水系已成泛滥之势,不要随意丢弃到河道中。
清道夫鱼外骨坚硬,骨头较多,肉较少,无毒,营养价值低,由于喜食污秽食物,它的腹内细菌较多,味道腥臭。目前国内食用较少,但在东南亚和越南等国家有人会去食用,但它的皮比较难处理,例如下图要用铁钳才能把皮去掉,而且它的肉真的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