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表现及如何诊断
肝吸虫学名称为中华分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时间,虫体摄取宿主的红细胞、白细胞,并不断排出代谢产物和分泌有毒物质,损害宿主。成虫不断排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肝吸虫卵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尾蚴从螺体内逸出,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如果遇到淡水鱼、虾,尾蚴则即附着鱼体并侵入鱼、虾组织,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即囊蚴。这时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小鱼、小虾,或生鱼片、没有煮熟的鱼、虾以及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发病。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感染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长时间重度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
血吸虫里的钉螺喜欢呆在什么地方,会对人有什么伤害
血吸虫 又称裂体吸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血吸虫对宿主带来的危害以虫卵所致的损害为最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在儿童则可因反复感染而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其防治原则是年年查治病人、病牛,杀灭钉螺,管好人、畜粪便,粪便要储存一段时间再使用,防止能孵出毛蚴的虫卵落入有螺水体,管好水源。到1958年,中国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近些年有钉螺的面积和病人有回升趋势。因此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地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 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由以上可以看出,人们是否感染血吸虫完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尾蚴数量的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有关。
犬常用的驱虫药有哪些怎样选用
根据寄生虫种类的不同,犬用驱虫药分为驱线虫药、驱吸虫药、驱绦虫药、抗原虫药和杀蜘蛛昆虫(外寄生虫)药5大类。
(1)驱线虫药
①左旋咪唑。主治犬蛔虫病、钩虫病,按10毫克/千克,口服。
②丙硫咪唑。为低毒、广谱、高效驱虫药,对犬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最好;对犬的绦虫、吸虫也有良好效果;对虫卵、幼虫也有效。用药方法:线虫病5~20毫克/千克;绦虫病10~15毫克/千克;吸虫病50~100毫克/千克,1次内服即可。
③噻苯唑。对犬蛔虫、钩虫和旋毛虫均有效,对鞭虫也有良好效果。内服时按50~100毫克/千克给药。
④甲苯咪唑。对蛔虫、钩虫、鞭虫、旋毛虫、类圆线虫均有良好驱杀作用;对丝虫、绦虫也有一定作用。按5毫克/千克给药,随食物连服5天。
⑤肠虫清。主要成分为丙硫咪唑,其药理作用与丙硫咪唑相同。大犬每次服2片,小犬剂量减半。
⑥复方甲苯咪唑。作用同甲苯咪唑。成年犬每次服2片,幼犬剂量减半。
⑦左旋咪唑擦剂(驱虫精)。主要成分为左旋咪唑。对蛔虫、钩虫、类圆线虫有良好驱杀作用。犬按0.1~0.15毫升/千克涂于耳壳或大腿内侧毛稀的皮肤上。
⑧羟嘧啶。对鞭虫有特效。口服剂量为10~20毫克/千克,减虫率达100%。
⑨海群生(乙胺嗪)。对犬心丝虫及其微丝蚴有特殊杀伤作用。成年犬按60~70毫克/天,分3次服,连用30天。幼犬剂量酌减。
⑩驱虫助长灵。驱虫、健胃、助长作用1次完成。犬按每千克体重0.2克给药,拌料饲喂。主治犬蛔虫病、钩虫病、旋毛虫病和类圆线虫病,对犬绦虫病、吸虫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2)驱吸虫药
①吡喹酮。对犬肺吸虫、血吸虫和华枝睾吸虫等有良好驱杀作用。对犬的多种绦虫也有良好效果。治疗犬华枝睾吸虫病按75毫克/千克用药;治疗犬肺吸虫病按50毫克/千克给药。
②硫双二氯酚。适用于治疗肺吸虫及华枝睾吸虫病。犬按100~200毫克/千克,1次口服。
③血防-846(六氯对二甲苯)。对日本血吸虫、肺吸虫和华枝睾吸虫病均有治疗作用,剂量为120~200毫克/千克,口服。
(3)驱绦虫药
①氯硝柳胺(灭绦灵)。犬按100~125毫克/千克给药。对犬的棘球绦虫可适当增加剂量。
②吡喹酮。按50毫克/千克,口服,驱虫效果良好,安全,无副作用。
③丁萘脒。对犬的带科绦虫、复孔绦虫、棘球绦虫均有效。犬的剂量为25~50毫克/千克,口服。
④氢溴酸槟榔硷。对犬、猫绦虫有良好驱除作用。将患病动物绝食16~20小时后,按2~4毫克/千克给药,将药包在肉馅中投服。为防止呕吐,应预先给犬内服稀碘酊液(水10毫升,碘酊2滴)。该药副作用稍大,120毫克为极量。
⑤氯硝柳胺哌嗪。110毫克/千克,口服,有良好驱虫作用。
⑥南瓜籽仁粉。30克/千克,口服,与槟榔合用效果好。
此外尚可选用丙硫咪唑、巴龙霉素等。
(4)抗原虫药
①贝尼尔(血虫净)。是治疗犬巴贝两虫病的特效药。犬按3.5毫克/千克给药,以生理盐水配成5%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②咪唑苯脲。治疗犬巴贝西虫病,对犬伊氏锥虫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犬按0.25毫克/千克/天皮下或肌肉注射。
③苏拉明(拜尔205)。是治疗犬锥虫病的首选药物,参考剂量为30毫克/千克,以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静脉滴注。
④磺胺二甲氧嘧啶。对弓形虫、球虫有效。犬按55毫克/千克/天给药,连服21天。
⑤氨丙啉。为高效抗球虫药。按100~200毫克/千克/天给药,混入食物或饮水内,连服7天。
选择驱虫药时应该要有针对性,不滥用药,以免造成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犬有什么寄生虫就应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同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剂量,以免中毒。目前,市售的驱虫药很多,选择驱虫药的基本原则是低毒、广谱、高效、无残留、使用方便和廉价。当前较理想的驱虫药有丙硫咪唑和吡喹酮等。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大范围驱虫时,为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应先作小规模驱虫试验,待取得经验后再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