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Q》中,你是如何评价任达华和梁咏琪的
你明明知道会煽情,但是你仍然会被感动的电影。
影片的节奏把控的并不是很自然,有些桥段真的令人出戏,有些台词真的让人无力吐槽,但是达叔和小Q的演绎仍然能把你带入到那个情境里,久久不能忘怀。
有一种执拗叫做守护影片的第一幕讲述两个悲惨的个体的相遇。小Q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喜爱他的小主人,有关心她的家人,但是她却要被送到很难搞的暴躁老头家为他引路;李先生有精湛的厨艺,有小成的事业,但是在鼎盛时期遇到失明的重大挫折,他封闭了自己的心。这样的搭配阴差阳错地走到了一起。
第二幕是破冰,讲述的是小Q如何用自己的坚韧慢慢融化李先生心里的坚冰。当被李先生捻出门外的时候,当大雨瓢泼仍然执拗地盯着窗口的时候,当李先生被全世界抛弃被自我抽离的时候,「她」选择了坚持的守护,选择了不离不弃,选择了用自己的身体去推开这个可怜的人,因为「他」是「她」想守护的人。
有一种感动叫做陪伴影片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莫过于小Q明明已经无力再去奔跑,无力再承担作为一只导盲犬的工作,但是仍然执拗的让李先生给她带上绳套,在空余一人的大街上兀自坚持的领航。
她已经无力在承载工作,但是为了她和他的相遇,她想要在还能够执行使命的时候再多带李先生走上一程,尽管步履蹒跚,尽管已经使不上力气,可是只要小Q还能多走几步,我就愿意带你多走一程,苍白的文字真的很难表达这种感动,李先生自然流露的两行泪水和这只小Q的艰难踱步在街头夜色的映衬下真的可歌可泣。
不需要太多的BGM,不需要太多煽情,这是来自于守护的真挚情感。
在我心中,这部电影是如沐春风一般展现一只导盲犬帮助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失明者卸下心防接受自己的旅程,是陪伴,是守护,是爱与被爱,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强行映射和灌输某些并不一定正确的观念。
魔改原著是很多很多IP剧被原著粉吐槽的火力集中点,作为原著粉说实话电影《小Q》的改动其实还挺大,但是客观来说,这个改编相当的成功。
从故事的讲述视角问题。在日版电影中是以渡边女儿的口吻,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讲述导盲犬小Q的故事,而在中国版电影里完全采用双视角第一人称来讲述,采用李宝庭和小Q两个视角相结合的讲述方式,所以电影中出现了部分黑白色的画面,因为那是从小Q的视角拍摄的,狗是天生的色盲,它们的世界只有黑白。从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视角的转变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更直接、更亲切、更生动。
小Q与李宝庭故事结局的改编了。日版的渡边先生最后死了,小Q后来回到了从前寄养它的家庭,在那里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中国版的李宝庭并没有死,只是得了心脏病去美国治疗,期间和小Q分开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小Q虽然回到了寄养家庭,却一直等着主人。终于等回了李宝庭后,它却病重,最后是李宝庭陪着它走完最后一程的。
导盲犬可以为人类默默奉献,人类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你可以是我的眼,我也陪你到生命终结。这样的改编注入了更多的情感,更打动人心,也凸显人性。
《小Q》票房破亿,这部电影的看点到底在哪里
电影《《小Q》》改编自感动亚洲三亿读者小说《再见了,可鲁》,原版由日本拍摄,是很多人心中的好评佳作。
而《小Q》这部电影记录了一只聪明伶俐的拉布拉多犬小Q,从出生到训练成为导盲犬,默默为主人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虽然宠物电影比较小众,此前的宠物电影很多都是叫好不叫座。但《小Q》票房过亿,再次充分验证了中国观众对于它的认可,本土化没有存在不适应市场情况。
如果日本版的电影是感人的,那么本土化的“小Q”更真实。导盲犬和它主人的细节来源于现实生活。主演从不肯接受导盲犬的抵抗,被导盲犬感动。小Q日夜相伴,软化了主演的心,也软化了屏幕前观众的心。每个人都被这种纯粹的情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小Q的生命极其短暂,它只活了短短的12年,但小Q用行动珍惜每一次陪伴与相处的时光,诠释导盲犬的忠诚使命与大爱无语。
男主角的最后一幕也提升了电影的档次。小Q追求的不是刻意的情感,而是发自内心的温暖,以及狗狗纯洁的心灵所带来的治愈感。此外,演员们的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口碑之一,《小Q》票房突破1亿,豆瓣评分非常高,爱与感动,感动落泪,这是一部治愈与温暖的电影,绝对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