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出自谁
出自《大方便佛报恩经变》。
此偈在宝顶大佛湾北岩中部通编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中者最为醒目。此外,在大佛湾通编7号妙智宝塔等16处均有刊刻。可称作菩提偈。
上世纪40年代大足石刻考察团认为此偈为宝顶的创建者赵智凤的述志之作。杨家骆说:“此次在宝顶发现赵氏像的数十处,其上大抵有:‘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二十字,盖示其艰苦卓绝之志也。”
该团吴显齐亦全引杨家骆言,可见此一认识为当年大足考察团的共识。陈明光认为此偈是赵智凤“自造像,面佛发誓”的誓言。
此偈在佛经中未找到完全相同的出处,故大足的专家将其列入藏外石刻文献,归之第一类:“修改个别字句之作” 。
扩展资料: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略称《报恩经》。经文见录于《大正藏》、《碛砂藏》、《频伽藏》等经藏。有一卷本、七卷本两种同名卷本。一卷本据历代经国记载为“汉支谶“所译,但古已失帙。因此,一般所指《报恩经》即以七卷本而言。
据考证,《报恩经》不是由天竺成经翻译而来,而是在宋梁之际(445年至516年之间),由汉僧割裂、截取、增删、改写和辑录《涅般经》、《贤愚经》、《杂宝藏》等经典中的有关内容,逐步撰集,编纂而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大足石刻三偈的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归元寺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归元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而得。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归元禅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白光、主峰两位法师弘法行善,感动了信众集资买下了汉阳王氏葵园建造禅寺。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禅堂落成。因《易经》“元者善之长也,乾元资始,坤元资生,而易行其乎其间,此万法归一”以及佛教经典《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得名“归元禅寺”。
康熙一年(1662年),白光法师离开了归元禅寺去京山重兴古佛寺。留下《临别酬咏》成为了归元禅寺开创初期“清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熙三年(1664年),主峰登上了归元禅寺开山祖师的法座,成为了归元禅寺的第一任方丈。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主峰圆寂。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白光圆寂。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翰林周金然前往湖广主持乡试时,谒方丈旦升上人,并撰写《归元寺记》。
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建五百罗汉堂。
道光三十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归元禅寺遭太平军兵燹,禅堂寮舍尽毁。
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归元禅寺主持雪严常禧广募众缘,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寺院,基本恢复原貌。
同治七年(1868年),钟鼓楼重建。
光绪十三年(1887年),归元禅寺得到了清朝光绪皇帝敕赐的“归元禅寺”四字匾额以及《龙藏》一部。由此,提升了归元禅寺在佛教丛林之中的地位。
光绪十五年(1889年),德宗赐“归元禅寺”四字并《龙藏》一部。归元禅寺由民间寺院提升至皇家寺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罗汉堂重建,是寺院中最有声誉的建筑。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爆发。民军总司令部以归元禅寺南,粮站也建在寺内。因此,清军连连炮击归元禅寺,攻破汉阳后,摧毁了寺内大雄宝殿、禅堂等建筑,仅五百罗汉堂、老藏阁、普同塔三处幸免于兵祸。
1953年,归元禅寺被列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