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有几种
1、短波UVC
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是波长200~280nm(纳米)的紫外光线。短波紫外线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可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对短波紫外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中波UVB
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渗入皮肤内部。但由于其阶能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
3、长波UVA
简称UVA。是波长 315~400nm 的紫外线。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保护皮肤的作用。
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做“晒黑段”。长波紫外线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4、UVA细分
UVA 可再细分为 UVA-2(320~340nm)与 UVA-1(340~400nm)。
UVA-1 穿透力最强,可达真皮层使皮肤晒黑,对皮肤的伤害性最大,但也是对它最容易忽视的,特别在非夏季时 UVA-1 强度虽然较弱,但仍然存在,会因为长时间累积的量,造成皮肤伤害。
特别是皮肤老化松弛、皱纹、失去弹性、黑色素沉淀;UVA-2 则与 UVB 同样可到达皮肤表皮,它会引起皮肤晒伤、变红发痛、日光性角化症(老人斑)、失去透明感。
扩展资料:
紫外线涉及领域
1、化学领域
涂料固化,颜料固化,光刻。仪器分析:矿石,药物,食品分析。
2、生物领域
促进植物生长,诱杀蚊虫。
细菌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的吸收紫外线的最强峰在 254~257nm。细菌吸收紫外线后,引起 DNA 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细菌死亡。快速便利,因无物理接触无二次污染。
3、医学领域
紫外线灭菌法、人体保健照射,诱杀害虫,油烟氧化,光触酶(二氧化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外线
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主要有哪些
防晒分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这两种防晒方法实际是指防晒剂的不同:
化学防晒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线吸收剂,优点是制成的产品透明感好,缺点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种类和添加量都受到国家卫生部的严格控制
物理防晒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屏蔽剂。
优点是对紫外线有惊人的散射作用,使用安全,很少引起过敏反应,添加量也不受控制。
具体的来说
:
物理防晒剂主要指超微粒的氧化锌、氧化钛,它涂抹到脸上后非常均匀,象一面镜子,太阳照射了之后,它就会折射过去,反射和散射紫外线,从而避免紫外线直接接触皮肤。物理防晒品的优点是可以长时间反射紫外线。物理防晒除了有防腐剂以外,很少有其它化学成分。
化学防晒剂是将紫外线吸收后再以一种较低的能量形态释放出来,这样也避免了紫外线的直接损伤。根据其吸收紫外光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
uva和
uvb吸收剂。化学防晒剂中的防晒系数越高,紫外线越弱,它防晒的时间就会越长。防晒剂吸收紫外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防晒剂也在氧化,吸收到一定的程度,防晒效果也就弱了,时间长也就没有了。烈日再照射的话,和没有涂抹化妆品是一样的。化学防晒剂的缺点是: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的依赖性,对皮肤细胞及皮肤结构带来破损。尤其是含铅、汞比较多的化妆品,在若干年以后,可能会得皮癌。化学防晒一般含有铅、汞,在防晒化妆品中铅、汞的含量不能超过0.5,一般来说,化学防晒系数越高,铅、汞的含量就会越高,一般化学防晒系数达到8就可以了。涂抹化学防晒剂,如果外出时间在10点—13点之间,面部裸晒半个小时以上,应该重新洗面、洁面,涂抹防晒霜。
物理防晒品和化学防晒品除了成份的区别外,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对阳光防护功能的区别
*防晒机理的区别
在被阳光照射时,化学防晒剂的分子空间结构会发生形变,吸收阳光中紫外波的能量,并且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热量,从而起到防晒的作用;而物理防晒品是通过产品中的纳米级的微粒对光反射或散射来起到防晒作用。
*抵御uva和uvb的机理的区别
化学防晒品内所添加的化学防晒剂有的只抵御uva,有的只抵御uvb,所以必需添加多种不同的防晒剂来起到即抵御uva又抵御uvb的作用;而物理防晒品内的主要的物理防晒剂是即能抵御uva又能抵御uvb的。
*吸收程度的区别
通常化学防晒剂较容易被皮肤所吸收,特别是高spf值的化学防晒产品,因此比较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所以最好在使用乳液之后才使用化学防晒产品,乳液在这里起到了隔离作用;而物理防晒剂不会被皮肤吸收,所以不易引起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