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小灵猫是几级保护动物(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小灵猫是几级保护动物吗)

admin|
282

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1、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2、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3、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4、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5、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扩展资料:

大熊猫资料——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小灵猫是几级保护动物

是哺乳纲灵猫科(Viverridae)动物。灵猫类是长江流域以南比较常见的中小型食肉动物。它们是食肉目中比较繁杂而又原始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34属,75种左右。我国有9属11种。本科动物身体瘦长、四肢短、颜面狭长而吻鼻向前突出。体躯上常有斑块和条纹,不少种类具尾环。头骨吻部窄长。前臼齿之间具齿间隙。听泡内分隔成前后2个小室,外面仅见一斜浅沟,代表前后两部的分界。后腭孔位于颌腭缝之前,约与第二上臼齿相平齐。上臼齿内缘窄于外缘。大多数灵猫科动物在会阴部有一会阴腺,即香腺。多在树上生活,也有比较原始的地栖类群。较小的种颇似鼬类。体长200毫米至800毫米或1200毫米。体重约1-15公斤。多数种类前后足均具5趾。身体上有各种形式的斑块和条纹。有的呈现于头面部和颈部(如花面狸、椰子狸)。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和长颌带狸几乎全身斑驳,但如熊狸、红颊獴等少数种类仅有极小的密麻斑点散生,不形成大的斑块和条纹。现代生存的许多种灵猫其足型特征、头骨、牙齿结构、生活习性等均有很大差异。以足型结构而论,有明显分化:比较原始的地栖类群(獴亚科Herpestinae)前后足5个趾均同等发育。足垫很少鼓胀。趾长,爪也长,几接近趾长;较为进化的地栖类群(灵猫亚科Viverrinae),已形成类似猫科动物的趾行性足。行走时,主要以趾掌触地。趾垫非常鼓胀、厚实,表面光滑。前足碗垫和后足踝垫均退化甚至消失。如尚存,则与掌垫(前足)、蹠垫(后足)分离而远置于足跟部,趾爪均大大缩短,第一趾大多缩小退化,失去机能。爪半伸缩性,有的属种(如斑灵狸、大灵猫)甚至有爪鞘保护爪;树栖或半树栖的长尾狸亚科(Paradoxurinae)和带狸亚科(Hemigalinae)是向另一方向发展的类群,变成半蹠行性。行走时,趾掌、腕部和踝同时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