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界中的一群小花脸-山雀(山雀类鸟名称及图片)

admin|
207

山雀科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共10属59(或60)种。本期介绍的是在我国常见的几种被称做“山雀”的鸟类。

大山雀

Parus major

大山雀的啼声来主动物世界00:0001:25

体长:14-17 厘米;体重 14-22 克。

散布:从欧洲经西伯利亚南部至黑龙江中游河谷。指名亚种P.m.major,在黑龙江河谷东部有一些大山雀和远东山雀之间的杂交个别。

生境及习性:落叶林、混交林、树林、灌丛、公园和花园;冬季常参加混群。

特征:体型大,吵闹,腹部浅黄色具黑色纵纹。头部黑色,白色面颊部明显,枕部具小白斑。上背、翼覆羽和腰部黄绿色,尾较长,为蓝灰色至黑色,外侧尾羽白色。雌雄均有腹部的纵纹(雄鸟更宽,而雌鸟不达腿基部),幼鸟纵纹则不至下腹部,但具黄色的下体部和尾下覆羽。两翼蓝灰色,大覆羽具明显的白色翼斑,三级飞羽黑色且具白色羽缘。

裸区:喙黑色。眼黑色。跗跖相当强壮,黑或灰色。

鸣声:啼声包罗有力的tee-cher tee-cher。

远东山雀

Parus minor

远东山雀的啼声来主动物世界00:0000:16

体长:15厘米;体重11-20 克。

散布:中国中部、北部至俄罗斯库页岛和日本的常见候鸟。指名亚种P.m.minor 散布于中国华北和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域、库页岛、千岛群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南至九州岛北部),P.m.kagoshimae 亚种散布于日本九州岛南部和五岛群岛,P.m.dagektensis 亚种散布于韩国郁陵岛,P.m.amamiensis 亚种散布于奄美大岛和德野岛,P.m.okinawae 亚种散布于冲绳。

生境及习性:温带和亚热带丛林,以及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郊野的花园和公园等林地生境。

特征:黑色、灰色和绿色,特征明显的山雀,腹部具纵纹。与大山雀的区别为仅在上背有黄绿色;背部、翼覆羽和腰部蓝灰色,尾羽黑色,外侧尾羽白色,下体米白色或皮黄色,无黄色色彩。黑色宽阔纵纹自颏部至腹部,雄鸟腹部处最宽并延伸至尾下覆羽,雌鸟则偏窄。两翼三级飞羽黑色具白色羽缘。尾羽次要为白色,基部黑色至中部变窄(备注-曾归入大山雀)。

裸区:似大山雀。

鸣声:典型反复的bee-tsu bee-tsu bee-tsu…,tea-cher-tea-cher,以及 tsupi tsupi。鸣唱为反复的啼声音节tsutsupii tsutsupii,tsupiitsupii,tsupi tsupi tsupi。

苍背山雀

Parus cinereus

苍背山雀的啼声来主动物世界00:0000:42

体长:13-17 厘米。

散布:南亚至东南亚P. c. commixtus 亚种散布于中国东部和南部;P. c. nigriloris 亚种散布于日本琉球群岛南部。

生境及习性:多种丛林生境,但更偏心常绿阔叶林和红树林;也见于庭园。

特征:羽色很暗、灰色的山雀。头部黑色,自头顶至眼下和颏/ 喉部以及枕部和颈侧均为黑色,面颊部具小白斑。上背、背部和肩部中灰色,翼覆羽黑色和飞羽黑色具灰色窄羽缘,大覆羽的翼斑不甚明显,三级飞羽具白色羽缘。尾羽长,灰黑色,外侧尾羽白色。喉部和颈侧的黑色延伸至上胸至腹部中央构成黑色粗纵纹(雄鸟更宽),下体黑暗灰色,两胁深灰色(备注-曾归入大山雀)。

裸区:似大山雀。

鸣声:与大山雀和远东山雀明显差别,为刺耳、具电子震动感的zerr zerr zerr。鸣唱为愉快的反复双音节哨音。

绿背山雀

Parus monticolus

体长:12-13 厘米;体重 12-17 克。

散布: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P. m. insperatus 亚种仅散布于中国台湾地域。

生境及习性:中国台湾中海拔山区的阔叶林带(800-2800 米),有些个别于冬季会下至200 米或更低海拔处。

特征:体型小、色彩亮丽的山雀,似大山雀,但能够通过绿色的上背和两条白色翼斑加以区别。头部、喉部和宽阔的腹部纵纹黑色,面颊花白色,后缘更圆,该白斑比大山雀的更小,但更圆,枕部白色;下体亮黄色。两翼蓝黑色且具白色羽缘,在翼覆羽构成两条白色翼斑,幼鸟则为黄色,三级飞羽黑色且具白色羽端,飞羽均具蓝灰色羽缘,尾羽上部蓝灰色,下部黑色,近羽端具白点(见大山雀)。雌鸟的腹部纵纹更短,行于腹部中央,雄鸟则几乎达

到肛周。

裸区:喙短,黑色。眼黑色。跗跖蓝黑色。

鸣声:不非常喜欢鸣声,啼声为粗哑干涩的chichichi。鸣唱由3-4个简单而忧郁的哨音构成tsew tsew tsew (tsew)。

台湾黄山雀

Parus holsti

体长:13 厘米。

散布:中国台湾地域中海拔山林的特有候鸟。单型种。

生境及习性:偏心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的树冠层,以及阔叶林间或附近的针叶树,很少去到人工的针叶林带。一般活动于海拔1000-2500 米,少量个别在冬季会下至更低海拔(200 米或更低)。

特征:不会混淆的具冠羽的亮黄色山雀。前额至枕部以及刺角状的头冠蓝黑色,头冠后缘白色,黑色的过眼纹可延至喙基,上背部和背部深蓝灰色,两翼和尾羽黑色且具蓝灰色羽缘,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羽端白色。喙部至眼上、面颊部以及下体亮柠檬黄色,脸部颜色最深,至肛周变成白色,腹部两腿间具黑色黑点。雌鸟更偏暗淡, 较少蓝色,上背更偏灰绿色,脸部更偏柠檬黄色,腹部无黑色黑点。

裸区:喙黑色,相当粗壮,眼黑色,跗跖深灰色。

鸣声:告警时发出多种啼声,有相当消沉的jerrr 和似大山雀的pitchou,凡是也发出愤慨而突然的tsih chichi ch ch cheh!。鸣唱为反复而高声的哨音pit pit tsee pit pit tsee,tsu-wee-wee tsu-wee-wee-tsu,低声而迟缓的tsuweee tsu-weee…或者两者的混音。

黄腹山雀

Periparus venustulus

体长:10 厘米;体重 9-12.5 克。

散布:中国东南,南至浙江,北至河北林区,周期性发作式扩散,在朝鲜半岛有过记录。单型种。

特征:似体型小而彩色的煤山雀,头部更圆而喙更粗短。头冠、面颊部和喉部黑色,与宽阔的白色枕斑和窄的白色面颊斑比照明显;上背部暗灰色且具黑色纵纹,两翼黑色且具两条由白色黑点(覆羽羽端)构成的翼斑。尾羽黑色,外侧尾羽白色。下体黄色。

裸区:喙短而厚,黑色。眼黑色。跗跖深灰色。

鸣声:高音的鼻音si-si-si-si。

黄颊山雀

Periparus spilonotus

体长:14 厘米;体重 18-23 克。

散布: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南半岛和中国南部。本区域内P. s. rex 亚种散布东至中国福建,在中国台湾地域时有逃逸记录。

生境及习性:开阔的常绿阔叶林(海拔800~2745 米)。

特征:体型大,黄、黑、灰和白色,具明显冠羽的山雀。雄鸟前额、眼先、脸部、头冠后侧和枕部黄色,头顶、头冠、自眼部至耳羽的眉纹,以及自颏部至肛周条纹黑色。上背部深灰色具粗著的黑色条纹,两翼黑色,覆羽的白色羽端构成两道翼斑,初级飞羽基部白色,构成白色斑块,三级飞羽具白色羽端。尾羽甚长,黑色,外侧尾羽的外翈白色。胸侧至肛周米白色,雌鸟偏黄绿色,且翼斑黄色。

裸区:喙黑色。眼黑色。跗跖蓝灰色。

鸣声:警告啼声为高声消沉的cherrrr,比远东山雀更消沉。

煤山雀

Periparus ater

体长:10-12 厘米;体重 8-10 克。

散布:普遍散布于欧亚大陆的常见候鸟,指名亚种P. a. ater 散布于欧洲西北部至俄罗斯东部、堪察加南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向南至远东地域、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海道,P. a. pekinensis 亚种散布于中国山西向东北至河北和山东,P. a. insularis 亚种散布于南千岛群岛和日本,P. a. ptilosus 亚种仅散布于中国台湾地域高海拔山区。

生境及习性:活动于山区和低海拔地域成熟的针叶林和混交林,在公园和花园不常见到。冬季喜好参加山雀类的混群,凡是会率先响应“pishing”声。比其他山雀类更偏心针叶林。

特征:体型很小、相当苗条的黑色和灰色的山雀,头大而尾短。黑色头部具明显的冠羽(中国台湾地域的亚种P. a. ptilosus 尤其明显),枕部和面颊部白色。上背部、腰部和尾羽深蓝灰色,两翼偏黑色,覆羽的淡色羽缘构成两道窄翼斑,三级飞羽羽端白色。颏部的黑色扩散延伸至上胸,颈部灰色,胸部和腹部皮黄色或米白色。

裸区:喙细长,喙端锋利。眼较大,眼黑色。跗跖深灰色。

鸣声:啼声为似戴菊般细声的see-see-see 和tsuu tsutsu-tsu-chi-ririri。鸣唱为相当高声而快速反复的tse tse peen tse tsepeen…,以及铃声般的s’pee,s’pee,s’pee,较远东山雀的啼声更高音而明晰。

灰蓝山雀

Cyanistes cyanus

体长:12-14 厘米;体重 10-16 克。

散布:自白俄罗斯至贝加尔湖和蒙古的狭小同纬度地带,C. c. yenisseensis 亚种散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域和中国东北。在日本北海道为迷鸟,朝鲜半岛亦有记录。

生境及习性:纯落叶林至混交林等多种林型,包罗河边的柳树和湿地四周的灌丛。非繁衍期喜集群活动。

特征:体型小、淡灰蓝色和白色且尾羽较长的山雀。头顶和枕部浅灰白色,过眼纹深蓝灰色,与更宽且更黑的后领环相连。上背、肩部和腰部浅蓝灰色,尾羽蓝色更深,外侧尾羽白色,尾羽端部白色,两翼大致深蓝色,大覆羽具白色宽阔翼斑,三级飞羽具明显白色羽端。下体白色。

裸区:喙十分粗而短,黑色。眼黑色。跗跖黑色。鸣声 啼声为细而反复的chi chwee chi chwee chi chwee… jii jii 或tsee-tsee-tserrr de-de-de。鸣唱多变,包罗啁啾和颤鸣声以及短的颤音。

杂色山雀

Poecile varius

体长:11-15 厘米;体重 16-18 克。

散布:东亚特有种;南千岛群岛,及日本自北海道至琉球群岛为候鸟;亦散布于中国东北和中国台湾地域以及朝鲜半岛。可分拆为三种:杂色山雀指名亚种P. v. varius 见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南千岛群岛以及日本,P.v. sunsunpi 亚种散布于日本种子岛和屋久岛,P. v. namiyei 亚种散布于日本伊豆群岛北部,P. v. amamii 亚种散布于日本琉球群岛北部自奄美大岛至冲绳,P. v. olivaceus 亚种散布于日本西表岛。伊豆杂色山雀 P. (v.) owstoni 亚种散布于日本伊豆群岛南部。台湾杂色山雀P. (v.) castaneoventris 亚种散布于中国台湾地域。

生境及习性:落叶和常绿阔叶林,冬季也混群于其他山雀中活动于林地、灌丛、公园和花园。

特征:体型大、吵闹、蓝灰色和浅栗色的山雀。前额、眼先、面颊部和小枕斑米白色或奶白色;头部其余部门,头顶、脸侧至眼部一线、颏部和喉部为黑色。后领环和下体大部门区域深红褐色或浅至中栗色,上胸皮黄色。上背、两翼、腰部和尾羽浅蓝灰色。杂色山雀各亚种在野外较难区分,但羽色由北至南逐步变深橄榄绿色。伊豆杂色山雀体型更大、颜色更深,前额、小枕斑和面颊橙红色,上胸黑色部门更宽,栗色面颊与全为栗色的下体连成一片。上体深棕蓝灰色。各亚种在繁衍生态和鸣唱也有所差别。台湾杂色山雀体型明显较小,面颊和枕部条纹纯白色,无任何皮黄色或橙色,上体深蓝灰色,下体暗栗色。

裸区:喙相当粗壮,黑色,伊豆杂色山雀尤为深色。眼黑色。跗跖甚强壮,黑色。

鸣声:啼声包罗带鼻音的nii nii 或tsuee tsuee,快速的vay vay vay 和弱声的tsuu tsuu tsuu,以及有尖细的see see see,似戴菊,警告是发出消沉的tsutsu beebee bee。鸣唱为慢而细声的tsuu tsuu pee tsuu tsuu pee 或反复的tsi-turrr,差别的区域有良多变革。在中国台湾地域,啼声音节更高,亦有可能为一种快活的chay chikyechay cherr,以及高声而快速的tsititititititi 鸣声。

池沼山雀

Poecile palustris

体长:11-13 厘米;体重 10-13 克。

散布:欧洲的常见候鸟,东亚地域有连续散布的种群。P. p. brevirostris 亚种 (有时被独立为亚洲池沼山雀P. brevirostris)散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远东地域北部以及朝鲜最北部,P. p. ernsti 亚种散布于俄罗斯库页岛,P. p. hensoni 亚种散布于南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P. p.jeholicus 亚种散布于中国河北北部、辽宁和朝鲜,P. p. hellmayri亚种散布于中国东北和韩国。

生境及习性:多种丛林生境,包罗成熟落叶林至林缘,河边灌丛、灌木、城市的公园和花园,冬季常与其他山雀、和旋木雀等混群。

特征:小而色浅,体型似远东山雀,头部甚小,尾羽甚长,尾端方形。头顶和枕部亮黑色,黑色围兜小而整洁,上背部、两翼、腰部和尾羽均为暗棕灰色,下体、面颊部和头侧白色,胸部和腹部米白色,两胁沾灰色或皮黄色。两翼次级飞羽具淡色羽缘,与褐头山雀十分类似。野外识此外尺度次要有啼声和翼斑外形,但针对西古北界亚种的特征对区内鸟类的判定似乎帮忙不大。

裸区:喙短而粗,较褐头山雀更厚更粗壮,黑色,喙缘浅蓝灰色。眼大,眼黑色。跗跖灰黑色。

鸣声:多种啼声包罗细声的tseet,粗哑的颤鸣声 chichi jeejee,栗腹似的清脆哨音pew-pew-pew 或cho cho cho,与褐头山雀十分类似。鸣唱亦与褐头山雀类似,但更清脆。

褐头山雀

Poecile montanus

体长:11-14 厘米;体重 8-14 克。

散布:在欧洲西北部至俄罗斯远东地域、中国东北和日本为常见候鸟:P. m. baicalensis 亚种散布于叶尼塞河至俄罗斯远东地域、中国东北和韩国北部,P. m.anadyrensis 亚种散布于俄罗斯科里亚克至鄂霍次克海北部沿岸,P. m. kamtschatkensis 亚种散布于俄罗斯堪察加至千岛群岛,P.m. sachalinensis 亚种散布于俄罗斯库页岛,P. m. restrictus见于日本。

生境及习性:多种丛林生境,针叶林、成熟的针叶落叶混交林和林缘,灌丛以及城市的公园和花园;比池沼山雀更喜好活动于有枯树的区域。

特征:与池沼山雀十分类似,在外形上略有不同,头更大而颈部更粗,尾羽更短且尾端更圆。头顶和枕部较池沼山雀更深黑而无光泽,颏部和上胸部的黑色区域不甚整洁,较池沼山雀更大,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具淡色羽缘,构成的淡色翅缘也更明显。

裸区:喙短而粗,但较池沼山雀更细,喙端也更尖,黑色。眼大,眼黑色。跗跖暗灰色。

鸣声:欧洲西部的池沼山雀和褐头山雀易从啼声上区分,但在东亚地域两者非常附近。啼声为粗哑带鼻音的chichi jeejee。鸣唱为高声锋利的tsupii tsupii pipii pipii 或cho cho cho,较池沼山雀略带金属感。

北褐头山雀

Poecile songara

体长:12-14 厘米;体重 8-12 克。

散布:天山山脉经中国北部和中南部至中国东北。P. s. stoetzneri 亚种散布至中国河北。

特征:似西伯利亚山雀和褐头山雀,但上背、两翼和尾羽深灰褐色,且看上去并没有翼斑。头顶自前额至枕部暗棕黑色,黑色的颏部和喉部更宽阔,面颊斑块在脸侧较宽而在眼下和喙基较窄。下体暗灰褐色,两胁沾锈棕色,较褐头山雀深良多。灰色下体和锈棕色两胁比照不明显,而差别于西伯利亚山雀。

裸区:喙端甚钝,黑色。眼黑色。跗跖蓝灰色。

鸣声:啼声包罗粗哑的bjee bjee bjee 和tsujee tsujee。

文中各类山雀特征图版

本文文字内容以及图版节选自

《东亚鸟类野外图鉴》

《东亚鸟类野外图鉴》收录了东亚地域鸟类25目105科,已有记录鸟类共985种,外加源于其他区域但很可能呈现在区内的19种,共描述了1004种。天文范畴上则包罗了俄罗斯远东地域、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部及台湾地域,涵盖国内的东北、华北东部,向南经华东曲至福建,除上述区域之外,对在内蒙古中部、山西,甚至华中地域不雅鸟也会有所助益。

每幅插图都努力于在文字描述以外,呈现尽可能丰硕的信息。与照片比拟,插图更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选用适宜的姿势来更清晰地表示鸟类羽饰的特征。因而,虽然许多品种叠收起同党时下背、腰部、尾上或尾下覆羽被遮挡而不成见,画家们会选择一个特殊的角度和姿势来呈现它们那些部位的特征。

《东亚鸟类野外手册》是现代鸟类图鉴中的范例之做,英文版出书十年来不断深受读者的喜欢。无论从笼盖范畴、内容丰硕水平和绘图量量来看,它都是当之无愧的“辨识东亚地域鸟类的顶级东西书”。中国不雅鸟人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