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冬,困难群寡的生活最令人悬念。近日,记者来到江西新余,走村庄、进社区,在老苍生家里一路算出入账、听喜忧盼,此间采访到的几个民生小故事,让我们感触感染到那座中部小城的温度与情怀。
困难群寡“揭不开锅”怎么办?一个德律风处理
在新余市渝水区百花湖社区,走过一段正在施工的水泥路,顺着狭小的台阶向上来到二楼李余红的家中。狭小狭隘的老房子里,仅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房间一角的书架上满满当当是孩子们的进修材料,简单得不克不及再简单。
45岁的李余红日常在家负责赐顾帮衬两个儿子,在广州打工的前夫谢文华负责每月寄2500元生活费。受疫情影响,本年谢文华赋闲了,持续4个月没能定时寄钱,李余红一家登时生活进入窘境。
为了生计,一边赐顾帮衬小孩的李余红只得靠打零工维持日常开销,或去附近的造衣厂剪剪线头,或去糖果厂做一些包拆工做,做半天休半天,工资日结,一天赚几十元,日子过得很严重。
“最难的时候,别说几百元的医保缴费,就连家里的米、油都所剩不多了。”说起持家的窘境,李余红不住地感喟。一天,她在手机里看到一则政府通知布告,说能够打德律风申请临时救助。让她没想到的是,拨通社区热线德律风不到5天时间,工做人员就送来了1000元的救助资金,同时还带来了大米、食用油等物资,解了一家人燃眉之急。
“多亏了政府出手相助,要否则实不晓得那日子怎么往下过。”李余红说,固然如今仍是很难,但好在孩子他爸传来了好动静,在广州工地上找到了工做,过段时间应该就能从头有收入。
既无低保兜底,又面对事实性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下,像李余红如许的家庭并不是个案。在新余,近年来本地在全市范畴成立热线救助帮扶机造,逢年过节,以及日常生活中因重特大疾病、交通变乱等招致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的群寡,只要打一个德律风,颠末核实就能获取200元至几千元不等的根本生活救助。
为了让困难群寡可以及时晓得乞助通道,相关通知布告不只在电视台、手机端等线上渠道公布,还张贴在村庄、社区的收支口和通知布告栏等显眼处所。“热线的设立,能够让民政部分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群寡遇困情况,进一步完美现有监测机造。”新余市民政局局长曹卫红说。
70岁的严水长不会用智妙手机,就是在路东小区通知布告栏看到的救助通知布告。“每次打德律风,社区干部城市第一时间响应。本年我已经领了三次物资,有大米、食用油、面条,端午还送来了粽子,中秋送了月饼。”严水长与老伴年事已高,膝下16岁的女儿尚在读书,暖心的关心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住的是拆迁安设小区,工做在公益性岗位,老严对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在困难的时候有人帮了你,要时刻记在心上。好好读书进修,未来做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可喜的是,老严女儿的成就本年大有前进,语文在全班考了第一,总分全班第二。
记者采访领会到,为实正实现只要契合尺度就“一个都不克不及少”,新余各地还组织了由民政人员、社区人员、意愿者构成的常态化监测步队,用入户摸排、存眷互联网乞助信息等体例,时刻存眷困难群寡生活,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家住渝水区新钢街道木樨村的李新年是社区重点照顾的对象。李新年17岁的女儿患有多囊肾,经常要到外埠做查抄,13岁的儿子患有脑瘫、需持久服药。每年除报销外,还有2万多元的医疗收入,全家已欠债10多万元,仅靠李新年丈夫一人每月4000元摆布的收入勉强支持。
“社区干部每次过节都想着我们,给我们送来大米、猪肉、蔬菜、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前段时间呈现疫情又替我们申请了1000元的临时救助。不时被人关心着,让我们一家感应很温暖。”李新年说。
从2017年至今,新余市节日期间救助困难群寡超2.8万户次,发放米、油等救助物资折合资金763万元;日常突发情况的专项救助惠及困难家庭865户,发放一次性生活救助金 61万元;疫情救助困难群寡466户、发放资金61.9万元。
好政府就要为“目生人”做好办事
本年5月,来自江西高安市的陶苏梅,因弟弟在深圳不测灭亡,带着全家人赴深圳处置后事。返程时因高安突发疫情、全城寂静,无法只得在新余市分宜县下高速,临时住在本地酒店。
原认为过一两天就能归去,没想到一住就是一个多礼拜,一行6人每天开销起码也要500多元,那给陶苏梅家形成很大压力。经伴侣介绍,抱着试一试的设法,陶苏梅打通了分宜县救助德律风,很快就有本地社区干部到酒店上门核实领会情况。
“6小我挤在一个房间里,只要两张大床。家里还遭此变故,任谁也不容易。”分宜县天工社区民政专干周玉芳回忆第一次在酒店看到她们时的场景。经询问,周玉芳领会到,陶苏梅一家其实不宽裕,父母都是乡间人,她本人也是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领会相关情况后,分宜县立马开展救助工做,3000元的临时救助很快打到她们的账户上,比本地人更高的2000元救助尺度还超出跨越1000元,那让陶苏梅在外乡感应来自家乡般的暖心关心。
“固然已颠末去大半年时间,但是每次想到本身一个外埠人,也能得到本地政府的帮忙,心里仍是暖暖的。”德律风那头,陶苏梅说。
无独有偶。来自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的郭长平是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的一论理学生,前不久也通过拨搭救助热线申请到一笔1000元的救助。
郭长平父母都在甘肃农村,身体欠好,收入也很少,只能勉强凑齐膏火,生活费端赖他本身勤工俭学。加之学校也鼓舞大学生创业,免费供给店铺,小郭就和同窗一道在学校里开了一个快递投放点,疫情前每月能够赚2000元摆布的收入,生活费根本够用。
然而,本年疫情发作后,学校暂停了校内驿站,持续三四个月快递进不来,那份收入就没了。本年11月16日,一筹莫展之际,小郭拨打了新余市12345热线。“工做人员领会情况后告诉我,市里有那么个救助机造,能够打德律风申请,成果还实申到了。”郭长平说,我一个来自外埠的学生也能得到救助,觉得很好,结业后筹算申请专升本继续留在当地上学。
在新余市委书记蒋斌看来,现代社会,政府就应该是为“目生人”办事。只要人在新余,无论能否新余户籍,只要存在困难,都应该及时得到救助帮扶。
多量农村“留守白叟”谁来照应?政府兜底
冬日暖阳下,新余市高新区马洪处事处木樨村颐养之家,82岁的帅道全正和老伴计们围坐在一路聊天打趣。看到记者,白叟家纷繁热情地号召。
“公共场合按期有人扫除卫生,还有专门的大厨做饭,每顿都不带重样,好着呢!”拉着记者的手,帅道全带着各人一路参不雅他的住所。前几年,帅道全搬进了村里吃住一体的颐养之家,只见十几平方米的住房内,亮亮堂堂,床具、衣柜等一应俱全,独立卫生间门口还专门停止了防打滑处置。
在颐养之家的后院,记者留意到本地还专门辟出了一块不大的菜地,白菜、萝卜、大葱等长势喜人。“做了一辈子农活,实闲不下来,捣鼓捣鼓那些菜地,既能够熬炼身体,我们吃着也安心呀。”帅道全笑着说。
“刚起头运行的时候只要5人,如今那里有21人了,越来越热闹。”马洪处事处党委书记鄢慧君介绍,那些白叟的子女大多在外务工,身边没人照应,集中住在一路,相互也能有个照应。
同业的曹卫红说,新余市城镇化率超越70%,均匀每年有约10万农村生齿外出务工,若何赐顾帮衬好留守白叟的生活是我们不断在思虑、摸索的重要课题。颐养之家就是在那个布景下成立的。
采访中,记者领会到如许一个故事:几年前,市里倡议建立颐养之家,某乡镇率先动作,花了几十万元打造了一个高尺度、设备齐备的颐养之家,本认为会得到上级指导表彰,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在大会上被攻讦。
“关键是要可持续、可复造、可推广。不要花架子、搞盆景,自觉逃求高峻上。”蒋斌说,起首要重视整合资本、节约成本,让下层接受得起。
记者在新余市走访社区、村庄发现,大都颐养之家都是优先操纵闲置村级活动场合、小学校舍等集体房屋停止改扩建。无集体房屋的,则是发动爱心人士无偿捐赠或租赁、借用村民闲置住房停止革新补葺。
曹卫红介绍,在颐养之家选址上,新余也想了许多招,好比,辖区范畴广的行政村,在白叟相对集中的天然村建立集中供养点,另设若干小型活动点,采纳“1+N”、“一个厨房管一个村”、送餐到户等体例,延伸办事触角。而对地处山区、交通未便和地广人稀的行政村,则实行“吃住一体”形式。“总的原则就一条,便利白叟。”
而为包管颐养之家的可持续运营,新余市提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的尺度,小我自缴200元,市、县两级财务各补助50元,村落自筹50元。加上帮扶单元、爱心人士等的捐赠撑持,白叟们吃用根本不愁。
与此同时,连系白叟家的医疗需求,新余市还在颐养之家配套成立“晓康诊所”,派出医务人员按期为白叟量血压、诊疗疾病、代买药品、指点白叟用药和饮食等。
“一日三餐有保障,身体安康有人管,还有同伴一路看看电视、唠唠家常,每天表情好,颐养之家实正成了白叟们颐养天算的幸福之家。”帅道全说。
据领会,目前新余全市已建成736个农村颐养之家,惠及白叟1万余人。
确保农村塾生娃天天吃上肉蛋奶
刘思明是渝水区蒋国珍小学六年级的一论理学生,相较两年前,他在校生活的更大变革是:早餐多了一盒免费牛奶,晚餐多了一份免费荤菜,并且宿舍每天供给热水,冬天能够洗上热水澡。
吃饭、住宿曾让刘思明犯愁。父母在外务工,家里只要年迈的爷爷和奶奶。周一至周五,他在学校单独生活,常常“两三天换一次衣物”。
刘思明曾经面对的那些生活问题,很多农村寄宿造学生也同样碰到。“过去,一些农村的孩子要从家里带菜,为了避免变馊,只能带咸菜,很容易营养不良。到了冬天,一些女孩子用冷水洗头,那些对身体都欠好。”蒋国珍小学校长陈勇深有同感。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造学校生活前提和炊事程度,保障农村塾生身心安康,近年来,新余市在全市推行以炊事改善动作、免费热水淋浴和免费洗衣办事为次要内容的“小荷工程”。
“小荷工程”施行之初,也有人担忧新余是个小地市,财力不敷,普惠性的政策恐怕难认为继。
钱从哪出?节流!市委次要指导责成财务部分审查近三年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成果发现每年1200万元的教育附加费竟然“趴在账上睡觉”。
有了经费,也不克不及大手大脚,必需精准用在刀刃上。
精细测算敲定施行计划:炊事改善动作根据每生一天5元的尺度停止补贴。同时,全市中小学根据8至10人一个淋浴头的尺度,建立热水淋浴场合,并在学生宿舍楼安拆洗衣设备,重点面向寄宿中小学生开放利用。
渝水区教体局局长卢冬根介绍,早餐免费供给一盒奶,家庭负责一个鸡蛋,晚餐免费供给一份荤菜。“相当于5块钱撬动了一家一天出一个鸡蛋,并不是简单凑份子,而是要让每个家庭都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配合把学生的营养保障好。”
走进南安中学学生卧室,被子折叠齐整,洗漱用品摆放有序。每个卧室卫生间内,新拆了淋浴设备,用手一拧,热水喷洒而出。“学校每天禀四个时段供给热水。”南安中学校长说。
早餐事后,南安中学三年级学生张楚翔把需要换洗的衣服拆进洗衣网,放在洗衣房指定的篓子里,有阿姨专门清洗烘干,中午就能够领归去。
张楚翔兄弟两个,父亲从小残疾,家里较为困难。住校一段时间以来,他发现学校既有热水器,又有洗衣机,前提比家里都要好。
不只是南安中学,现在“小荷工程”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造学校全面铺开,笼盖52所学校或教学点,帮忙1.1万多论理学生吃上营养餐、洗上热水澡、穿上清洁衣,有效改善了农村塾生炊事和住宿前提。
一些到访者以至感慨:新余中小学住宿前提比一些大学都好!
自来水曲通农家,市委书记甘当“农村茅厕总设想师”
本年江西呈现大旱,很多农村地域居民饮水不能不靠车辆送水。然而,近日志者在新余一些农村采访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气象:那里的农村已经率先和城里实现供水一体化,自来水曲通农家。
“哗啦啦……”在分宜县高岚乡间塘村麻布石村小组,村民钟登秀像往常一样拧开厨房里水龙头淘米洗菜,清冽的自来水汩汩而出。
“如今用水便利多了,办了件大功德啊。”回想过去用水的履历,钟登秀慨叹很深:以前用的是压水井,一旦呈现较大的旱情,就会呈现压不出水的情况,就只能等着政府送水,或去很远的处所担水喝,很不便利。
近年来,新余市把保障农人喝上安心水做为一桩大事来抓,积极立异投融资和运营办理机造,出力成立“同网、同价、同量、曲供到户”的城乡供水平安保障系统。
新余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一体化的体例次要有三种,一是把主城区自来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二是对已有的千吨万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停止改建,三是在部门供水分区新建水厂、加压站。资金筹措“借米下锅”,政府出资30%,用于管材与设备采购,企业出资70%,次要用于水厂、加压站和管网工程建立。
为破解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向偏僻农村延伸建立投资大、运行管护成本高的难题,本年初,新余市在偏僻分离天然村因地造宜建立农村曲饮水站,为村民饮水平安供给了有力保障。
仙女湖区新甫村是新余市有名的“氟”村,因为水量欠好,村里白叟大多一口黄牙。近几年,从担水喝到农村小型集中式饮水再到喝上曲饮水,村里白叟们都说:“在如许的旱情下,我们还能喝上那么甜美的水,太高兴了。”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万户50多万名农村群寡喝上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到达90.24%。本年新余市因旱饮水困难生齿仅445人,比拟2013年下降8.7万人。
自来水流进农村的同时,为改善农村人居情况,新余市同步推进茅厕革命,进一步提拔农村群寡的民生获得感。难能宝贵的是,农村公厕的款式、质料、选址满是由新余市委次要指导设想把关。
“好比质料,我们选的是钢构造,同样一座5座式公厕,因为我们是‘钢城’,因地制宜便利,接纳钢构造只需3.5万元,而砖构造要七八万元,省下的成本能够做更多公厕。”新余市住建局干部聂阳举例说,市委还明白要求每个天然村都有一座水冲式无害化公厕,那些都是着眼于更大限度办事苍生民生提出的。
老苍生的感触感染最间接。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桥口村委浒溪坑村民刘学斌说:“村里建了水冲式无害化公厕,还有保洁员按期扫除,清洁又卫生。过年过节,孩子们回家见了都说好。”
蒋斌暗示,面向将来,做好民生工做,最关键的就是安身群寡所盼、将来所向、政府所能,从细微处着眼、细节处动手,持续把各项民生办法做细、做实、做精,实正让老苍生收成实惠。(记者沈锡权、余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