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英】蝙蝠:它到底是一种如何的文化符号?(蝙蝠在工具方的文化和含义)

admin|
137

2020年春节发作的“红遍中国”(地图)的疫情,使得各人一提到蝙蝠,不是在面前浮现那些介绍蝙蝠汤若何有营养的画面,就是那些看起来面目可怖的“吸血鬼”外型。人们几乎忘了,在中国古代,蝙蝠那个形象曾经是中国的传统不祥物,我国的前人怎么会把如许一种Animal当做不祥物呢。按理来说它长得既欠好看,栖身和生活的情况也十分阴沉,白日见不到只要晚上才会出来,那种动物为什么会成为不祥的代表呢?那中间有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中国人们的感情表达体例与西方国度差别,他们强调委婉,并以委婉为美,因而,关于幸福的文化逃求可能以一个“福”字来呈现仍是远远不敷的,所以人们就缔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象征符号来表示。大天然中生息的的蝙蝠,无论是外形,仍是它身上的颜色都与美不沾边,以至能够以说长短常丑恶,但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就有幸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祥符号,在服饰、建筑(构件或粉饰)等事物上到处可见。

唐代段成式写了本很有意思的书《酉阳杂俎》,内中有载:“南中红蕉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南人呼为红蝙蝠。”汉代文学家焦赣《易林·豫之小畜》:“蝙蝠夜藏,不敢昼行。”苏东坡同志在放逐海南岛时,写了篇文章叫《闻子由瘦》,里头也有句说:“土着土偶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那大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相关记录了,宋代少数民族有食鼠及蝙蝠的风俗。

但是事实中国前人为何如斯喜欢蝙蝠呢?那此中有一些固然纷歧定准确,但是却很有意义的说法,好比“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其貌不扬的小工具蝙蝠却出尽了风头。

世界上约有九百多种蝙蝠,分为大、小两大类。它们既可能栖于天然的情况中,也有可能栖身在人工的情况。在屋檐下、墙壁缝以及树林果园内的叫家蝠,属于小蝙蝠。蝙蝠在夜间悄悄无声地穿越、兜转、盘旋,自若地飞翔。有一点我们可能要出格地留意,在古代缺乏好的照明前提,所以各人凡是是看不清蝙蝠到底长什么样的,只知它样子像只老鼠却可以翱翔,然后者却是很容易被留意到的。五代的马缟说:“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飞翔天际是前人求之不得的,所以即便形象再丑恶,蝙蝠能飞那点也把它粉饰了。小家伙们飞入室第中却又不攻击人类,似乎与人类息事宁人,李白有诗云:“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上古时人类称号一般动物皆是单字,如猪、马、鸡、豺、狼等。但称号灵兽则用两个字:白矖、螣蛇、白泽、麒麟。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猛兽袭击,多栖居天然岩洞或树上。蝙蝠为便利地猎取食物,其活动范畴大致在人类的栖身地附近。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前人栖身的洞窟亦是盘踞着蝙蝠,人类在未驯化其它动物之前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与蝙蝠朝夕相处。现代医学证明,蝙蝠身上确实照顾了超越100多种毒性极大、凶恶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 等等,但病毒不克不及对它们形成任何危险。同样的病毒,寄生在人类或者其它动物身体内,必死无疑。虽然如斯,蝙蝠与中国古代人类共处却息事宁人,并没有引发瘟疫或者严重恶性疾病,那此中或许有把它当做神一样的存在的因素在内。

蝙蝠的“蝙”字,取其倒悬于屋檐的形态。古代缺乏防蚊虫的设备和药剂,蚊虫毒物侵袭不堪其烦,漫长黑夜里蝙蝠入室翱翔,捕获蚊虫等为食物。蒲松龄写过一首《驱蚊歌》:“安得蝙蝠满生成,一除毒族安群民。”蝙蝠使人们免受蚊虫毒物叮咬,前人觉得蝙蝠能去五毒驱逐鬼魅,有巡夜保安然的感化。有诗云:“时闻有仙鼠,窃药檐隙间。”前人认为家有老鼠意味着五谷丰收,家来蝙蝠视为安康幸福!在前人朴实的世界不雅里,不常见的走兽、动物、六合间的异物,常被认为是祥瑞。蝙蝠亦是有益动物,擅长捕食苍蝇、蚊子等有害虫豸,又能给动物传花授粉。蝙蝠在人类消费活动中有不成轻忽的感化。故而前人又给“蝙”那种小动物加一个“蝠”字,即“蝙蝠”。前人认为蝙蝠是祥瑞之兽,很喜欢它,“福”文化很有可能不是先有“蝠”字,然后才与祷告的仪式相连系,转而造出“福”字来。

中国的文化是喜庆的文化,人们喜好借助谐音,天然界中的动动物以及各类器物,都可成为民间社会的美妙依靠,如瓶谐“平(安)”、鱼谐“余”,连“鸡爪”因为音近“凶兆”,也成为美妙的事物。而谐音欠好以及其他不吉利的动动物,则不被喜欢。“8”字,在经济兴旺的广东省一些地域发音为“发”,有发家的意思,以致于“8”字在社会上十分受欢送,“4”字音“死”,各人厌弃。

在我国良多传统的建筑中,我们都能够在此中的匾额、风火墙、隔扇等建筑构造上面发现栩栩如生的蝙蝠纹饰,有些还不行一只,或者是四周环绕四五只蝙蝠纹环绕着一只脸庞圆润、大耳朵,微开的嘴中有两颗板牙,面带浅笑,憨态可掬的蝙蝠,或者是完全笼统的一个海浪形。中原地域是汉文化传统地域,在那里良多蝙蝠,图案上城市精心地隐藏蝙蝠的腿脚,而事实上,蝙蝠的脚对它来说长短常重要的,因为上而有种特殊的肌腱,让它们吊得非常安稳,但是民间的蝙蝠图案“神似”中略带“形似”,后肢脚爪往往会美化成紧握的小拳头。人们认为蝙蝠上门是喜事,意味着“五福临门”。中华传统文化里,蝙蝠做为“福”文化的符号,普遍地呈现于建筑、服饰、器物上,婚嫁、寿诞、喜庆妇女头上戴的绒花以及文房四宝的墨盒和笔洗都有内含有它的不祥图案。

蝙蝠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不祥符号。凡是蝙蝠纹样少少孤立存在,其更多与其他纹饰相共同,中华文化中有如下几种常见组合:

“五福捧寿”是在五只蝙蝠中间雕一寿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末命)。“福诚意灵”由蝙蝠、寿桃、灵芝构成。“多福多寿”是把多只蝙蝠与寿桃刻在一路。“福禄寿僖”将蝙蝠和梅花鹿、寿桃、喜鹊为伍。红色蝙蝠,寓意“鸿福齐天”或“鸿福无量”。蝙蝠口衔盘再伴以祥云,象征福之绵绵无限。

因为蝙蝠其貌不扬和夜行的习性,老是使人感应可怕。在浩瀚的古典文学做品中蝙蝠形象却不多见,诗词歌赋中少之又少,神魔小说《封神榜》《西游记》里无蝙蝠精或妖,蒲松龄《聊斋志异》疑似有蝙蝠仙。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没写蝙蝠精,呈现两次蝙蝠的形象,一是孙悟空在小雷音寺变革的,“摇身一变,变做一个仙鼠,俗名蝙蝠”,容貌心爱至极。巧得很,仍是在小雷音寺,有蝙蝠伴飞的北方玄武七宿第三宿“女土蝠”,伴同二十八星宿一路挽救遇难的唐僧师徒。

中国呈现蝙蝠的欠安形象首推明代冯梦龙的《笑府·蝙蝠骑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冯梦龙的蝙蝠形象应该来源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带进中国的伊索寓言《鸟、兽和蝙蝠》。尔后的蝙蝠形象受损不大。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写了一个恶人经常演化成蝙蝠害人,那恶人“就如一个大蝙蝠容貌,满身黑白斑纹”,但他毕竟深受中华福文化熏陶,对蝙蝠其实不非常厌恶,也不肯意去危险蝙蝠。于是他说李氏擒住蝙蝠后,“拿个篮儿盖好了,恐猫鼠之类害他”。随后在庞白叟家属一再恳求下,释放了蝙蝠。

中世纪时,外形奇异,黑夜出没的蝙蝠常被视为恐惧的象征,吸血蝙蝠、暗中之神,和恶魔有着扯不开的关系。明代起头西方布道士进入中国传布基督教文化,而基督教中蝙蝠属于似鸟而非鸟,似鼠而非鼠的“两面派”,故被归类为可憎的鸟。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良多人认为西方人重视现实察看,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吸血照顾病毒,并传染各类疾病;中华文化对蝙蝠只是垂青它的谐音寓意。现代科学研究表白,全世界70%的蝙蝠吃虫豸,只要3种蝙蝠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为生,并且吸血蝙蝠次要散布在美洲大陆,中国境内没有那种生物,吸血蝙蝠以吸食鸟类血液为主,几乎不吸食人类的鲜血。如许看来中国人察看到的蝙蝠习性仍是很详尽科学的。

民国期间鲁迅在《谈蝙蝠》一文中说:“蝙蝠固然也是夜飞的动物,但在中国的名望却还算好的。”鲁迅认为西方人不喜好蝙蝠,推源祸始,恐怕是伊索寓言里塑造了蝙蝠的骑墙形象。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不祥寓意的动物,逐步被贴上了险恶的标签。蝙蝠在以后的岁月成了时好时坏,亦正亦邪的符号。故而一些年轻人都认为蝙蝠是险恶的象征,不祥之物。

中国传统文化缔造了一黑一白两个大蝙蝠形象,白的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黑的是鬼王钟馗,他们的配合特点是边幅奇异丑恶,契合蝙蝠特征。《承平广记·仙人二十二》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是六合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后得道成仙,张果老宅心仁厚,专爱助桀为虐;鬼王钟馗是黑蝙蝠酿成,一身正气浩然,刚曲不阿。

鬼王钟馗和暗中之神蝙蝠相随,那在中华文化中寓意着什么?钟馗的画像或者雕琢中,总有一只或者两只蝙蝠相随。蝙蝠夜里翱翔,通顺无阻,前人认为蝙蝠眼睛好使。中医讲究吃什么补什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中说:“伏翼并不是禽类。蝙蝠屎可治眼疾。

其实蝙蝠目力很弱,靠自己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翔。蝙蝠发出的声波像海浪一样向前推进,碰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即改动飞翔的标的目的。因为其“雷达”本领,前人给捉鬼的钟馗找了蝙蝠做领导助手,钟馗“光天化日不愿出,上元之夜始出为游遨”,蝙蝠在黑夜里为钟馗导航引路,鬼在哪里就把钟馗引到哪里。其实前人其实不晓得蝙蝠的“雷达”功用,只是“蝠”还能够通古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的奥秘文书“符”,引申用来避邪、消灾之意。蝙蝠帮忙钟馗抓鬼,惩恶扬善,钟馗与蝙蝠,有驱魔祈福之意。千百年后人类认识了蝙蝠的反响定位系统和信号处置体例,并创造了雷达,给飞机拆上了“眼睛”。

中国人对蝙蝠的感情,取其象征意味而忽略其形外在的形态。工具方文化之差别,西方重形,东方取意,意在形外,形意彼此渗入,蝙蝠纹饰的外型语言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意象感情和审美取向。中国人借助蝙蝠的谐音,塑造了各类不祥图案和寓意,却其实不零丁祭祀供奉蝙蝠。原因有三:一是“仙鼠犹惊燕,莎鸡欲变蛩”,蝙蝠为上仙,法力超群。明代屠隆的诗歌描画蝙蝠栖身地,是一片梦幻的仙境:“仙鼠飞飞似白鸦,灵泉尽日浴金沙。只闻洞里人吹笛,不见空中女散花”。二是有长命、仙化和药用价值,蝙蝠生活高山岩洞里或屋檐下。活动在前人类生活圈的野生鼠类寿命一般只要1到 2 年,同体型的蝙蝠有一部门寿命高达40余年,在医疗不兴旺的古代,人类寿命较短,能自在翱翔又寿命极长的蝙蝠也许会陪同一小我类族群中的几代人。苏轼《洞霄宫》写道:“洞中飞鼠白鸦翻。长松怪石宜霜鬓,不消金丹苦驻颜”,生活在石洞中的蝙蝠是长命的形象。三是蝙蝠丑恶不胜,形象不雅观,人们觉得奇异而敬畏,有辟邪化煞的意义。

前人在神话缔造、文学创做中没有把蝙蝠形象塑形成人的样子,更没有把它矮化成害人的魔鬼,他们在思惟上维护着传统文化的奇特品量。清代出名的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也未正面呈现过蝙蝠的形象,《聊斋志异》中可以找到蝙蝠陈迹的故事有两则:一则描述的是一个老年须眉控造下的“狐仙”;另一则为吸血老妖控造着“女鬼”。《聊斋志异·上仙》中有一篇描写了他于1683年和伴侣前去济南南门外求仙看病的情形。故事中说:“南郭梁氏家有狐仙,善‘长桑之术’”。梁氏女子其实是一个狐仙,固然擅长治病,但却被一位被人奉为“上仙”的须眉老头所控造。蒲松龄在描述“上仙”出场时的情景时用了“如蝙蝠飞鸣”的词语来描述,或喻示着所谓的上仙,其实是蝙蝠精。那户擅长治病的人家,实则是女子打扮成狐仙,须眉打扮成蝙蝠精,虽有骗财之嫌,亦无害人。而蒲松龄的别的一篇《聂小倩》:“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写的是浙江金华有一老妖胁迫聂小倩摄取人血供老妖饮用,香港影业拍摄的《倩女幽魂》把金华老妖改编成吸血蝙蝠,则亦是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创做中,蝙蝠曾以暗喻的形式呈现此中,但它们却不是两面三刀,墙头草一样的“蝙蝠人”。因而把人比方为蝙蝠就是要去强调他的骑墙天性,那与福文化所有不祥意蕴相去甚远。武侠小说中秦尤的绰号为“飞天鼠”,那小我物形象塑造得极其鄙陋,但是他的轻功很好,干事见不得光,完全就是一只活生生的“蝙蝠”。但也有破例的,好比柯镇恶,他是《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之头号人物,绰号“飞天蝙蝠”,他是个瞎子,只能依靠声音来判断方位、空间,他的边幅也很丑恶,但素质上却是个大好人,嫉恶如仇。申明金庸国粹造诣十分深挚,固然吸收了西方文化,但对蝙蝠的认知仍是很深入,强调传统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出格重视心灵上的慰籍,从远古的期间起头,不断到如今,中国人对蝙蝠的文化缔造与艺术操纵都能够归结为一个字——“福”。“福文化”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变迁与传承中,早已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民出于对“福”的等待与祈求,缔造了一系列与“福”相关的文化形象,好比以蝙蝠为根底的各类图饰,以“福”字为中心的文字创意等等。明清期间,中国关于福文化的逃求进入了茂盛期,蝙蝠形象在民间的文化创意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人们的衣食住行,许多都吸纳了如许的符号,或笼统,或具象。戏曲《铁笼山》中的人物姜维,额头上有太极凰,嘴角有判官的蝙蝠嘴。

中国人在感情的表达体例上重委婉,并以委婉为美,传统的祈福文化围绕着“福”字来做文章仍是远远不敷的,需要一系列人人皆能领悟的象征符号来传递。天然界中的蝙蝠形象,它的形象谈不上美,以至能够说长短常丑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把它演绎成为具有典型中华文明意味的出色纹饰。自从红山文化期间以来,原始人缔造了人面形的蝙蝠玛瑙饰件,把蝙蝠当成神鸟来看待,表达了他们的崇敬,它做为祥瑞的形象已经萌芽。蝙蝠的艺术外型在中国传统粉饰艺术中尤为重要,中国前人借助谐音和图形,用丰硕想像力和超群的聪慧,把丑恶的蝙蝠美化成卷曲自若,风姿潇洒惹人喜欢的祥瑞之物。蝙蝠在中国不祥崇尚风俗中是“福”的象征,堪称是中国祈福第一不祥物。

兰台挥麈[公家号artlch]往期悦读

【研究】魏东方丨再议刘熙载的书法审美倾向

【研究】汤池丨曾侯墓漆画初探

【研究】练春海丨汉代乘车礼节

【撷英】流光中的敦煌(多图,慎入)

【撷英】马王堆汉墓也出土萌物

【撷英】仪征出土汉代漆器

【研究】唐楷之谈摹仿

【撷英】打伞乘车古就是时髦

【研究】李林丨汉魏辽东壁画墓分区与分期研究

【研究】墨浒丨贵霜钱币与汉画像的宗教艺术联系关系

【研究】张鹏丨金代女实功臣墓葬艺术研究:以乌古论窝论家族墓葬为中心

【研究】李永强丨钱选《浮玉山居图》创做年代考选

【论坛】张闻捷丨周代的“行钟”与“行器”

【研究】练春海丨海昏侯墓出土刘贺印枭纽鄙见

【撷英】海昏侯材料集合(多图)

【撷英】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大量精巧图片)

【研究】孙闻博丨秦汉的女子参战与亲属参军

【研究】张建宇丨中唐至北宋《金刚经》扉画说法图考察

【研究】庄慧芷丨抱负与现实: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天象图研究

【研究】周珩帮丨楼兰出土《张济逞文书》的文本范畴及其他问题

【研究】郑岩丨论唐韩休墓壁画乐舞图的语言与意象

【研究】李凇丨论《八十七仙人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研究】何志国丨东汉外来杂技幻术与佛像关系及影响初探

【研究】王雁卿丨北魏平城胡人的考古学察看

【研究】徐东树丨布衣文化转向与碑学鼓起

识别二维码存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