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祖师禅的高尚境界
祖师禅与如来禅
老子《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跟那里说的归根得旨是一样的。归根才气得旨。若是我们的思维、思虑不克不及停歇下来,体味不到思维停歇下来的觉得,那么我们就总会跟着念头跑,不是此念就是彼念,不是善念就是恶念,不是是就长短,不是得就是失。若是老是缠在思维的罗网之中,世世代代都不得解脱。
那么,归根得旨的办法是什么呢?办法就是觉照,要把本身的觉照力陶冶出来,沉淀下来。觉照力是实其实在的功夫,但在觉照的过程中,稍有失慎,略微掌握不稳,就会是毫厘有差,六合悬隔,以致于随照失宗。
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或者在不雅想的时候,经常城市呈现如许的情况。哪怕诵经时想趁热打铁不起妄念,可诵着诵着,仍是管不住本身要走入歧途。我们做个尝试,有哪小我能在诵《金刚经》或是《地藏经》的时候做到一念灌输,不起与所诵经文不相关的念头?他人不说,归正我做不到。我问过良多人,也都说做不到,那是诚恳话。因为那此中有随照失宗如许一种费事在感化。没有通过严酷修定的人,要想做到精神的实正灌输、持续地灌输,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学修傍边,要留意培育本身的定力。
前两年,我在柏林禅寺讲《坛经》,其时净慧法师让我讲讲祖师禅和如来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祖师禅是如来禅的一个构成部门,如来禅里包罗了祖师禅,祖师禅是如来禅的更高境界。更高境界并非说祖师禅就在金字塔的塔尖上,不是如许。若是如许看,就把祖师禅看歪看邪了。因为在如来禅的任何环节之中,城市引伸出祖师禅来,就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原来是定学里的一句话,后来就成了祖师禅的名言。
为什么说在如来禅的任何情况、任何次序递次之中,都能够引伸出祖师禅呢?那里的关键,是我们禅宗祖师所提出来的向上提持。其实不论是修密修净,若是我们把心放在明心见性上,能不时处处提持向上的一念,那么一切法都能够引发祖师禅。
让你品味入定的甜头
人思维的惰性太强太强,世世代代的业障、惰性、习性难以把控。为了克制随照失宗的短处,就需要一段时间来养定。若是一小我没有定力、静气,心里火爆爆、乱哄哄的,如何学法?有些人思维太强烈了,见解太多了,佛法见地太丰硕了,总会找些文过饰非的理由遮掩本身的错误。说白了,那些都是因为本身的定力不敷。所以,应该在学修的时候老诚恳实地养静气,习定力。定力自己是见地上的护持,若是没有照实的见地,就不会有照实的定力。
展开全文
说得更曲白一些,定力就是定见。好比说,我认可那个工作,相信那个工作,随意他人怎么说,我都不移不动。他人说吃了狗屎能成仙,我想谁都不会动心,因为我们对狗屎是个什么工具,有本身的定见。还有水中月,镜中花,电视里呈现一个大美女,谁都不会痴心地把手伸到电视里去牵美人的手,没人打如许的妄想。所以,养定并非一件复杂、难以做到的工作,不长短要你坐在蒲团上眼不雅鼻、鼻不雅心。养定,现实上是人们准确知见的一种确定,有了那个定,心里就不会去乱想,在必然的人缘内,就可安住下来,心思就会安静下来。
佛都说了嘛,一切有为法,如海市蜃楼,你还想那么多干什么?为什么不老诚恳实地坐在那里,不让参差不齐的工作牵着鼻子走呢?人往往是如许,今天一个事理,明天一个问题,念头不竭。其实佛说得很清晰嘛,一切念头都是海市蜃楼,生生灭灭地不消去管它。久而久之习惯了,蹦蹦跳跳的念头对你就没有多大诱惑力,你就不会再贪著它,心也就安静下来了。一安静下来,就很容易进入定境。
定境并非昏沉的,也不是百不思百不想,它是清清明明的,就像那个房间里没有灯,我们马上点盏灯,光亮就出来了。用释教的话来说便是:寂而照,照而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盏灯它不会、也不成能大吹大擂说:今天我大放光亮了!它只是照,并且照到美的,美的就现前;照到丑的,丑的就现前,然而它却不会因为美丑而动心。太阳出来照在孔雀身上,它不会因为孔雀斑斓而多照它一会儿,也不会因为看见蜈蚣丑恶,就痛快不照它了。
我们在进入一种定境的时候,思维中并非说没有念头,说不定念头更多更热闹。只不外,来往来来往去的念头与你不相关。你能做到好念头来了不得欢喜心,坏念头来了不得恐惧心,任它自生自灭,来往来来往去,总之不动心就是了。如斯那般一番,你便会渐渐地品味到入定的甜头,体味到了那种身心的欢悦。你才实正晓得什么是海市蜃楼、什么是根尘、什么是空有,你才会产生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感触感染。只要在那种情况下,你才不会随照失宗。
在那个根底上,把念头再向上一提,就会破参。但那还不等于见到原来面目,见到实如自性。只不外那个时候你已经有成本了,能够继续参了,曲到把我们的历历孤明参破参透。
一念觉性便是菩提
修密法的要修明点,何谓明点?一念专注自己就是明点,修明点就是修定。有的人说打坐时看见光亮了,那是打妄想。我们的留意力自己就是光亮。任何事物只要进入我们的留意力之中,也就进入到我们的光亮照了之中。任何事物只要处在我们留意力的觉照之下,就清晰大白了。但清晰大白的是对象,不是光亮自己。
那光亮自己是什么?各人好好参一参。我们修光亮,就是修那个,护那个,守那个。到了不修不护不守的时候,你就自在自由了。还到哪里去找别的一个光亮呢?像不雅大日如来、不雅太阳等修法,做为一种过程和手段能够,但它究竟结果是过程,万万不成贪著。有些人打坐见了光,欢喜得不得了,觉得本身修行有出息了;若是见不到光,他就会懊恼,对本身的修行没有自信心。他却不晓得那些都是念头,都是气象。
随照失宗只要四个字,却把修学之中微细的弊端点出来了。若是经常用那四个字警觉本身的觉照力,用在我们的念头功夫里,我们就会斯须返照,胜却前空,到达如许的境界就不会再随照失宗。即便偶然落入随照失宗,也能够马上回头,立即转身返照,把本份守住,做到归体、归宗,并且本身转身时很快,不消淘神吃力。有些报酬一些如分房子、长工资的工作生气、发脾性,一个念头憋在心里几个月,非常恼火。日常平凡来往来来往去的念头,它不会把你牵动。能牵动你的,都是与你短长相关的念头。它把你牢牢地控造了,那就是短长长短。常言道: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如何把我们的心放平?那个功夫不是说说罢了,要尝尝才晓得。你贪嗔痴种种懊恼还有没有?只要事实才气申明问题。到了三业现前的时候,才看得出你有没有功夫。我们在修行上必然要有那个能耐,在随照失宗时能斯须返照,而斯须返照自己就是胜却前空。各人都晓得无须求实,但须息妄,不怕念头起,只怕觉心迟的事理。哪里去找菩提?一念觉便是菩提!我们能知能觉,用禅宗的话说,是我们晓得转身,在念头上能回头。那个能耐绝对超越你天天不雅空、说空、论空。我今天又住空了,一念不生,万法寂灭了,好安闲!——错!那只是一种气象罢了,它没有什么了不得。睡着了,不做梦也是万法皆空,失念也是住空嘛!
其实,人住空的时候也是良多的,只不外本身不晓得。因为晓得的时候你也就没有住于空了。你本身住空时,它没有给你带来多大的益处,也没有给你带来多大的害处。因为我们的生命或者说是精神本身,它有歇息的时候。体乏了,疲倦了,就会处于那种形态。魂不守舍的时候就有点那种味道。失神、失念的形态都是相对住空,那并非值得骄傲之处。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斯须返照的时候。当我们觉得本身哪一点不合错误时,或者发现本身又在打妄想了,那种觉得自己就是斯须返照。那个才能,那个警醒之心,就是我们的觉照自己。那是最了不得的,是成佛的资粮、见道的成本。分开了那个,哪里还有更好的法?分开那个,一切法都是死法!若是我们那种觉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一天24小时不离不异,让它在我们的心中不生不灭,使本身永久不犯错误,永久明大白白,那才是实正的欢喜。
斯须返照,看起来轻飘飘的一句话,但它有极大的功用!一小我要通过好多年的苦修苦炼,才气把那个功夫堆积下来。功夫熟练了,你才不会再跟着念头跑。那是学佛的人必需养成的根本功夫,同时它也是更高的功夫。它不是太冗杂,没有太多的热闹。它就是我们的一念觉性,一念觉性便是一念菩提。那是最宝贵的。
我们看看廓庵禅师所绘的禅宗《十牛图》,牧牛的目标,就是把它驯教得纯和而不顽野。脾气调顺了,实如之性就圆融熟练了。
妄见息灭之后
斯须返照,胜却空前。前空改变,皆由妄见。在那里,空是能够有所改变的,但能变的空,会让人心里觉得不踏实。空自己是能变的,正因为万物万法体性本空,才有万物万法的流转不息。
前空改变,皆由妄见。那里的妄见,也能够读做妄现。在我们本身的身、语、意还没有彻底了悟之前,也就是说我们的命根还未断,还没有到达彻法源底,还有那么一丝命根不竭时,就像我在前面打过的例如,妄见,就会像手术之后没有被彻底割除的癌细胞一样,还会复发。
只要我们的心意识有所活动,本来没有的妄想固执就会无中生有了。你在床上睡着了,睡得打鼾,那时候到哪里去找妄见呢?早上起来眼一睁,良多工作都是清清晰楚,明大白白的。第一件工作做什么?是先洗漱仍是翻开天然气烧水做饭?良多事都是顺着人的本能,或者是工做、生活的需要,很天然地起头去做了。但是,若是我们念头的别离一路,长短心一路,人我心一路,本来是有序的就乱套了。疑心一路,费事就来了。各人修行那么多年了,对皆由妄见应该有比力深入的体味。关键是在有妄见的情况下,各人要晓得息妄,要打住妄想。但打住妄见之后,还有个什么?那是良多学佛人所迷惘不解的。
现实上,三祖巨匠在《自信心铭》中已说清晰了,不消求实,唯须息见。那八个字是《自信心铭》的命脉啊!各人必然要留意。我们经常在寺庙里听一些修行人,出格是老修行者在讲开示时,更爱引用的就是那句不消求实,唯须息见。
我们对善常识的那两句开示,到底该若何理解呢?大大都人都嘴上说说,嗯,是如许的。但他不去实修实行。还有一些人认为息妄是对的,但息妄是为了求实。他不相信息妄即是实,总觉得息妄的背后,还别的有一个实。他总认为不求实,息妄有什么用?不求菩提,断懊恼有什么用?如许,他就总会使本身处在倒置之中,不敢相信懊恼一息,菩提就出来了;寡生见一消弭,佛菩萨就站在本身面前了。人们老是有如许一种曲解。现实上,在《自信心铭》里面,不消求实,唯须息见,那息见就是证实!我们必然要坚信那一条。
息什么见?息妄见。什么是妄见?懊恼是妄见,包罗理障、所知障都是妄见。日常平凡我们打妄想,那个念头来那念头去。你说要把贪嗔痴慢等种种妄想,全数息掉,对此各人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是,若是让一个学佛的人把戒定慧等种种见地、种种佛法、上师所传的无上妙法息了,那就等于是把他学佛的命脉拔了!他怎么舍得?但他恰好不晓得,若是固执于本身所学的八万四千秘诀,那仍是妄见!
《金刚经》里说得很清晰: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不法。我们学修佛法,就像搭船过河。过了河,到了彼岸,你还坐在船上,舍不得下来或是把船背上岸,那是不成能的事,也是愚笨的事。上了岸之后,大白牛车来接你了,该坐牛车了,再不会坐船了。现实上佛经里面早就把那些要点说到了,任何一部经都把关键点到了。
但一般学佛的人,他就是放不下,总觉得佛法好啊!好啊!懊恼妄想他还容易放下,因为那是恶的工具;恰好是佛法,是善的工具他放不下。那并非说如今我们就把什么都放下了。各人刚刚学,资粮都没有,连佛法僧三宝是什么都不清晰,四圣谛三法印也不晓得,十二缘起也不晓得,什么经都没有读过,什么都一知半解。那个时候还不克不及放弃,不单不克不及放弃,还要多灌注贯注一些才好。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自信心铭》语言的妙处就像长江的海浪一样,后浪推前浪,环环相扣。
我们接着往下看,前空改变,皆由妄见;不消求实,唯须息见。那里说前空改变就有问题了。既然都空了,还会改变吗?如何理解呢?其实,空不会变,有也不会变,并非说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六合万物就变了。
我在佛学院上课时,有时开打趣问: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们听得进去不?世人答复:听得进去。我问:咬得死不?答:咬得死,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绝对是准确的。于是,我接着问:那么是你妈生你,仍是你生你妈?
既然三界唯心,那么我就能够说我妈是我生的,我不是我妈生的。如许说对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所为、日本帝国主义所行,都是你心所生的吗?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底是希特勒策动的呢,仍是你策动的呢?所以啊,那些话不但是图说着热闹,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要颠末严酷的磨炼,才有实功夫。下面说个公案给各人。
高眼禅师去参罗汉桂琛禅师,碰到大雪,就在罗汉庵挂单,并与几位师兄讨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罗汉僧人问高眼:是不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高眼答:是啊。罗汉僧人指着庵前一片石问:它是心生的吗?高眼答道:当然是心生的。罗汉大笑说:师兄啊,你有什么本领把那石头放在你心里头啊?那下,高眼僧人傻眼了,答复不出来。后来,他就守着罗汉僧人请教到底什么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罗汉僧人不睬他,比及有一天高眼僧人问急了,罗汉僧人启齿了:哎呀,说不说都一样,一切现成。高眼禅师当下大彻大悟,后来成为高眼宗的开山祖师。
所以,唯心、唯识并非嘴巴上说的,也并不是是心里想的,当然也离不开嘴巴说心里想。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觉得。空、有都是人心里耍的魔术,所以那里才有前空改变,皆由妄见。
曹宗洞的一位祖师云居僧人,也曾经碰到过如许的费事。有位参学者问他:老僧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对不合错误?他答复:对啊,佛经如许说,祖师也如许说。参学者接着说,那我就打一个妄想,想一坨金子放在我面前,它能马上现前吗?云居僧人没有答话,转身走了。那个问题并非诸位在理论就能够驳斥的。你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那为什么我想的金子没有呈现呢?
云门祖师对于如许的参学者有个好法子,就是不等他启齿要金子,话没说完,先给他一棒,把他脑袋翻开花,就搞定了。所以,我们在修行傍边,良多工作都是落在别离思维之中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我们的别离思维无法处理的问题,它是实修实证的工具。没有实修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克不及处理现实问题。为什么?
那些都是前空改变,皆由妄见啊!你说空说有,最底子处都是妄见啊。正如中不雅所说,凡有言说皆是戏论,说佛说祖都是妄见,天堂天堂都是妄见。为什么?你是本身在想当然地说,并非在现量中自见实如。
要看功夫落不落堂
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自信心铭》说:不消求实,唯须息见。不消去求实,不消去修那个法、证阿谁法,只要能把我们的妄想打落,只要能把斯须返照的功夫落堂,那就对了。还求什么实呢?因为斯须返照自己就是实,还哪里去找实?
2003年,授命于净慧老僧人,我写了一篇关于虚云老僧人的文章,登载在《中国禅学》第二期。其时为了完成那篇文章,我从头读了虚云老僧人的年谱法汇,才发现他白叟家的开示中屡次提到了功夫落堂。于是我的文章就从那四个字动手,在功夫上谈,对此也颇有觉得。日常平凡学修佛法,不管你学什么宗,都要看功夫落不落堂。学禅宗的参话头,话头落不落堂,那是你能否破参的关键。
《易经》讲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现实上虚云老僧人说的落堂,就是《易经》里的精义入神。它要求把我们的身心意,要凝成一点,牢不成破。精义入神,就是说功夫必然要落堂,念头必然要落堂。若是没有吃苦的、放下一切的毅力和决心,不在法上起死回生一番,那么一切都是轻飘飘的,如天上的云,风一吹就过去,一会又飘过来了,就谈不上什么功夫。功夫没有用上去,你的佛法修行怎么能实正进入?
佛法修行是诚恳人做诚恳事。只要最诚恳的人,才气吃得那个苦。实参实悟是极苦的工作,并且是最没滋没味的工作。就像参话头,几年一个话头在心里头咬过来咬过去,一点都欠好玩,哪里像看《华严经》、《法华经》那么恬逸,见地进步了,理论丰硕了,能说会道了,讲起来天花乱坠。但是,那些理论都是光景,功夫不在光景上。若是我们没有实正地精义入神,没有在八卦炉中把本身烧熟炼透,那我们修行都是轻飘飘的。没有辛勤的因,就结不了圆满的果。虽然禅宗讲非因非果,但是做为悟道证道的资粮,仍是要有一番踏实的功夫才行。
不消求实,唯须息见,要做到那一点能够说比登天还难;从另一方面讲,要做到那一点又极其容易。像马祖说饥来弄饭困来眠,甚至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你看,禅宗就是在日常的穿衣吃饭、运水搬柴等动静之中,处理大问题。学佛的人往往把佛法神话了,总觉得学了佛法之后,就会有什么奇异妙用,就会有什么不得了、了不起的觉得,有什么神通功夫,等等。良多人被那些工具蒙住了,不克不及在平常处成立。一切神通都是缘起。当然,修定修到某种水平,加之某种缘起,也可能有神通。但是,那些都如梦如幻的游戏罢了。
游戏三昧不是没有的,但它究竟结果不是底子。底子之处就在于唯须息见,如斯一番则其实自现。我们每天打着灯笼,走十万八千里去求个什么法,是求不到的。而当你晓得逃求不到的时候,回过神来,噢,本来那个才是实!所以古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转本身归山河疆土
各人要留神啊,《自信心铭》是透露天机的!它把我们种种虚妄不实的见地通盘破坏了。所以,我们对《自信心铭》一方面要信得过;另一方面,要照实修行,要有一个吃苦、踏实的息见的过程。你可以息见,你便不会随念头来往来来往去,不被它牵引,就能自在做主,自在收配念头。
历代有成就的巨匠,对本身的念头都有自主性。如文学家写小说,笔下笔底生花,语言文字能任他自在调遣。任何科学功效不过乎是念头的堆砌、概念的组合。但为什么科学家可以把概念完美地组合,获得伟大的科学功效?而你为什么不成以呢?那是因为他在那方面的念头得自由了,境界也就差别了。
不消求实,唯须息见,息见,自己就得自由,我们必然要大白那个事理。息见,事实息在哪里呢?就息在后面那一句上:二见不住,慎莫追随。
我们的见有个底子属性,就是它反频频复城市落在二字上来。那个见它不落是就落非,不落凡就落圣,不是高就是低,不是美就是丑。无论你如何举心动念,那个见都是落在二中。你说我就不落二见,但是,那仍是二见啊,因为你还有个落与不落的选择嘛。人的思维永久都在二之中,不入此就入彼。长短之心,能够说是人精神的底子属性,世世代代都是如斯。
那个长短之心,并非我们如今带有贬意的说法。说得好听点,它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伟大之处。人之所认为人,就是因为有那个长短之心,有了长短之心,人才会运算演算,才有演化,才有种种常识的呈现。长短是地道的判断,其实不只局限于准确与不准确之间。它是人们对外部情况,对事物判断中的最根本、最原始、最纯朴的一种形式。人都有长短的判断,但长短判断过余了,与本身的一己之利连系起来了,就构成了我们各人熟悉的、现代意义上的长短。那种说是道非的长短就欠好了。
所以,人对天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自己,就有长短取舍。对,我就取;不合错误,我就舍。人类文明开展的底子源泉,就来自思维的那种原动力。若是连系本身的一己之私来做判断,就费事了。有了我与非我的别离,于是我的就是对的,非我的就是错的。是我的,我就要扩大,权利要扩大,财产要更多,欲望越来越强。那些都是人心之动,天然会有二见,有长短,有取舍,有人我。
赵州老僧人有位师兄叫景岑禅师,有参学者问他:若何转山河疆土归本身?各人都晓得,修道就是要到达天人合一,把我们本身那个小宇宙改变为大宇宙,与六合万法为一,那个是更高境界。若是到达那种境界,你也就成就了。若何转山河疆土归本身?那自己就是一个修行人应该勤奋到达的境界和功夫。但是,景岑禅师是怎么答复的呢?景岑禅师说:你为什么不转本身归山河疆土呢?那个就是矛盾。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化,办法错了,它是想以一己之私占有整个世界。其实转山河疆土归本身和转本身归山河疆土是一回事,但起点纷歧样,一个是从我动身,去征服、去占有,从而与六合万物融为一体;另一个是舍弃本身,到达无我的境界,从而与六合万物合二为一。
差别的办法所产生的效果就纷歧样。当你占有时,他人要反对,你想把六合万物占为己有,六合万物都要造反,都不听你的批示。那个过程很费事,让你痛苦也让他人也痛苦。若是转本身归山河大地,从舍弃本身的角度动手,它自己就是无我,就是奉献,于是,相互大快人心。同样的目标,办法差别,感化与效果也就纷歧样。你要占有确实困难,而舍弃很容易。但现代人的心理恰好是反的,人们往往觉得占有他人的问心无愧,舍弃本身的却难以放下。你让一小我把本身口袋里的钱全都供养诸佛菩萨,把本身那一百多斤全数布施给寡生,他是千万舍不得的。
开悟了的人怎么过日子
二见不住还要慎莫追随。有的人到二见不住的时候,也就是两边三际断了,但是他放不下,他惧怕,总觉得还应该有个什么。是不是还想拥有常寂光土、神仙世界或是法报化三身?良多修行人就在打那个妄想。所以三祖巨匠说二见不住,慎莫追随。良多人到了那个时候还在追随。
几百年来,在禅宗里都存在如许的问题,开悟的人是修仍是不修?其实,悟后起修不是嘴上说的。你到底悟仍是没有悟?若是没有悟,就不要提那个问题,过来人本身晓得该如何做。你既然还未开悟,给你说悟后起修,你听不懂;给你说悟后不修,你也不懂;给你说悟后不修即修,你仍是不懂。因为那个问题与你不相关,所以提出如许的问题,几乎没有需要。我们只需要守住本身的本份,做到二见不住,慎莫追随就行了。
昔时临济祖师门下的大门徒三圣僧人去见雪峰祖师,提了如许一个问题:透网金鳞以何为食?透网金鳞,是指从人世的存亡牢笼中已获得解脱的人。我们凡夫都像是网里的鱼,被懊恼、七情六欲、六道轮回网住了,但是透过那个网,就成了一朝脱得罗网去,摇头摆尾不再回。那就实是离开苦海了。那么,离开苦海的人如何过日子?像我们如许的常人是以懊恼为食,但是大彻大悟的人以什么为食呢?也就是说他们平常是怎么样过日子的呢?
祖师们相见时的语言就是那么不同凡响。雪峰祖师十分凶猛,他不正面答复三圣僧人的话,而是说:待汝出网来,即向汝道。若是你是脱网的金鳞我就跟你说,若是你还没有开悟,我就不给你说。三圣僧人是临济禅师的首席门生,话锋也非常蛮横的,他用临济祖师的手段,马上就把话题压住,倒打一钉耙说:一千五百人的善常识,话头也不识。亏你是一千五百多位常住的住持,连话头也不识啊,你莫非听不懂我说的是什么话吗?那话说得实有点蛮不讲理。雪峰祖师见他如许说,马上谦善而殷勤地说:老衲住持事繁。哈哈,我那里有一千五百人常住,工作多得很,对不起了,我先干事去了。那话与前边的问话是前后照应,并丝丝入扣。
雪峰祖师长短常出名的禅师,他早是明心见性的人了,但他每天在做什么呢?住持事繁。你看他并没有往生西方神仙世界,也没有到山里闭关打坐,更没有在方丈寮里享清福。他白叟家慈善住世,每天还不是跟懊恼打交道,跟寡生打交道,为接引来往来来往去的人而劳累。
所以实正明心见性了以后,还不是在人世间的懊恼里磨过去磨过来的。你说那些是悟后起修,仍是悟后不修?都说不上。释迦佛开悟了之后,还不是像《金刚经》开头说的那样: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序递次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他白叟家仍是要做平常的工作,但是其意义就纷歧样了。
从喂鸡中悟出的事理
我们要留意,慎莫追随就是要我们不摘镜中花,不捞水中月,不然便会现出原形,离破参悟道差十万八千里了。接下来后面一句是才有长短,纷然失心。若是你还在追随,那就不是二见不住,还未到达如许的境界。
我们看《自信心铭》的语句,就是如许一前一后,一反一正,回互极佳,把功夫过程中的种种气象都说透了。它给你说一点,你觉得仿佛到达了。到达了以后,又仿佛不是,而它又把那个不是点出来。不是,怎么办呢?继续修炼。你到达二见不住,他便提醒你慎莫追随。而你一旦追随就有长短,所以是才有长短,纷然失心。为什么会纷然失心呢?早告诉你了嘛,毫厘有差,六合悬隔啊!所以,哪怕只是一点点长短,好像不胜利的癌症手术,只要有一个癌细胞没有切除清洁,它就能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念头也是一样,只要一念不净,偷心未净,就会旧病复发,那是绝对的。贪婪一路,好像滚雪球一般。刚起头做生意时,觉得挣个一、两万就够了。实正挣了两万块钱,就有挣十万八万的设法了。我就有如许的体验。
昔时当知青的时候,没有怎么劳动,农人也没怎么管我,一有时间就跑到海灯法师那里缠着。有段时间,看见其他知青逢年过节回家投亲,都是拎着本身养的鸡和鸡蛋,而我回家却是两手空空,很欠好意思,就去买了几只鸡来养。那一养才晓得有多费事!不单要喂养它们,还要天天把它们守着,怕黄鼠狼帮衬,怕此外知青趁你不在时来帮手享用了,怕那怕那,总之,那下子哪儿也去不成,走不了了,连教师那里也去不成了。你看,一个大活人就如许被几只鸡拴住了。喂了两个月,其实喂不下去,算了,不管养成什么样,全数拿归去贡献老妈。就是那么一点点妄动,良多费事就来了。好在年轻的时候,能见机行事,当断则断,不起什么发家望,把其它良多妄想一捏,从此就在教师那里安放下来。
才有长短,纷然失心,我们经常会处于如许的过程之中,一念的妄动马上会产生一系列与之响应的念头,于是,你就会陷于妄念的汪洋大海之中。若是大白了随照失宗的微妙,你才不会呈现才有长短,纷然失心的情况。脑门芯上立着一个差人,长短心一来,马上斯须返照,便不会纷然失心。若是做不到斯须返照,那么必定就要纷然失心,纷繁杂杂的念头就漫山遍野的来了。
何妨以不了了之
今天各人在那里学修《自信心铭》,只是我们相互交换一下心得体味,其它没有什么妄念。要想把它说得热闹一些,或者参加一些其它设法,都没有需要。各人就如许平平常常地来,平平常常地去,听了就听了,听进去了就听进去了,没有听进去就没有听进去。我们用不着去跟他人夸耀那件事,也没有需要贬低它、攻讦它。如许就好。
然而,人的长短之心在任何工作上,任何角落里城市蹦出来。功德情有长短,欠好的工作也有长短;大事有长短,小事也有长短;以至没有事的时候,人们都能够造造出长短来,惹得横生枝节,横生长短。那就是人心的费事之处。若是我们养成不惹费事的习惯,培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立场与办法,好像宝光寺的一副对联所写:全国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了了之,并非指在该认实的事上不了了之。该做的事仍是要对峙做好。但我们思惟上、念头上是要经常有不了了之的觉得。所谓光亮伟大的念头,要让它不了了之;龌龊恶劣的念头,也要让它不了了之。你要想了之,想把妄想打下去,越是如许,妄想就越疯狂。所以,更好的仍是不了了之。
赵州语录有句话很有意思。有人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赵州老僧人答复说:老衲尽管看。哈哈,管你哪个是得者,老衲尽管看着就是了。有时候连看都不看。当不雅寡好啊,不要当演员。不雅寡当累了就睡会儿觉,但是该做的工作仍是要做。你总不克不及肚子饿了,该吃饭的时候说不了了之吧。关键是要对本身心里的种种妄想不了了之。
有时人打妄想的时候,浑然不觉,义正词严地认为本身的所思所想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工作,都是你本身觉得它不得了罢了。所以仍是以不了了之更好。为什么呢?因为才有长短,纷然失心。
紧接着,后面的境界马上就差别了: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多么妙的语言啊!学禅宗的人早就把如许的语言背熟了,写文章、讲开示也都经常在引用,但到底什么是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那个就是念头上的功夫。你有没有如许的功夫?我们说禅宗是心地秘诀,念头功夫绝不是妄言,绝不是为了说出来好听的。一切功夫都是心地秘诀,都是念头功夫。若是你没有把佛法的修行落其实心地秘诀上,没有落其实念头上,那么你所学修的佛法全数是扑朔迷离,跟你毫不相关。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说、概念判断均连结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做者享有。部门转载做品、图片若有做者来源标识表记标帜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做者友情提醒并联络小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