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海参苗养殖技术
一、准备1、池塘越冬准备。10月底,池塘已连续养殖两年,准备清塘的可将池水排干,捡净海参,清除淤泥和杂物,暴晒半月以上。首次进水0.5米,每亩使用漂白粉10~20kg,憋水三天后大换水两次,再使用多元有机酸类产品解毒,如“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不准备清塘,可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池中打洞的野杂鱼、杂虾、石蟹等敌害。憋水一天后排水,使用“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解毒。敌害尸体能捞的尽量捞,捞完后,使用化学改底类如“底速安”一亩一包,处理底部敌害尸体,连用两次,第二次隔天后使用“底巧”一亩一包。处理完一周后,可泼洒活菌制剂如“强效EM”一瓶两亩,稳定水质。2、越冬投苗选择海参要度过环境恶劣的冬季,需要选择体质强壮的海参入池,抓苗前要仔细观察,如有条件选择当地池塘暂养苗最佳,因池塘苗体质强,适应性好。选择大棚苗要注意选择(1)、健康。体表无损伤,无黏液,刺挺且高,在水中伸展较好,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受刺激后收缩较快,管足附着力强,所排粪便呈粗长条状。(2)、避免购买老头苗。俗称渣子苗,指同一批中生长最慢的苗,发黑、发硬、不伸展,一般是卖到最后挑剩下的,11年一虾场有客户13亩池塘投苗2100余斤,养殖一年后,清塘总计出产2200多斤,基本没长,赔十多万元。(3)了解苗种生产过程中用药的数量和种类。避免买到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健康苗,长期添加激素或大量抗生素的参苗体色发黑发亮,体型肥胖,这种苗前期生长迅速,但经常出现化皮和破肚现象,后期生长缓慢。多选择经常添加有益微生物的参苗,近年来,使用微生态代替抗生素已经初见成效,也越来越被人所接受,这类参苗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高。(4)检查参苗是否掺水。有的养殖单位在卖苗前大量投喂海泥,使海参暴食,达到增重目的,还有在卖苗前停止充氧,同时猛的降低盐度,造成海参缺氧吃水,增重20%左右,这类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吐肠和死亡。以明年春天出参算,投苗选择20-30头/斤最佳,为使海参较早适应冬眠前池塘环境,一般从10月底开始投放,水温降至8度时,停止投放,密度依池塘春季剩苗密度、养殖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100斤/亩。二.管理1、合理换水进入十月份以后,海参起蛰,至少每隔3-5天换一次水,每次20-30厘米。同时降低水位以利于水温快速下降,进入十一月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换水量20%左右,同时提高水位,延缓降温。冬季海参代谢低,换水量小,12月份左右换水量10%左右,12月份以后水位严格控制在1.5—2米以上,在气温突降前更要注意提高水位,避免冻伤。进入1月份以后,可只进水,不排水。开春后,刚开始换水时,每次换水量不能太大,避免海参应激。冬季外海水温一般较低,尽量选择晴天下午换水。2、适时增氧改底11月份池塘经常出现上下水温一样,俗称同温期,底部溶解氧低,出现海参回笼现象。冬季换水量少,再加上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减弱,也容易出现底部溶解氧低,建议11月以后,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底生氧”一亩一包,缓慢放氧,改善池底缺氧情况。11月份喂料较多,需加大改底频率,水温10度以上,使用生物底改如“底巧”一亩一包,水温10度以下,使用氧化型底改如低速安一亩一包,7-10天一次,中间可使用芽孢杆菌产品调节水质,使水质清爽,半透明,如“利生素”。12月份以后,使用底速安15天一次或爽底安15天一次。3、封冰后的管理进入冬季池塘容易结冰,结冰后及时打部分冰眼,下雪后清除冰面积雪,改善池底光照条件,利于水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胶南地区因纬度原因,池塘一般不会全部封冰,但也应注意破冰。4、加强水质检测和日常管理(1)水质检测。水温降低后,海参处于半休眠或休眠状态,一般会蛰伏在池底附着基上,难以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多根据水质检测来监控,主要检测①水温:海参在水温5度以下停止摄食,进入休眠。②溶氧:4毫克/升以上,封冰后容易出现溶氧2-3毫克/升的情况,要及时破冰使用快速增氧剂如过碳酸钠类,再使用“底生氧”改善。③盐度:27-33‰。 ④pH:7.5-8.5,冬季因水中溶氧低,二氧化碳高,容易出现偏酸性,可使用少量生石灰或“增氧解毒安”一包两亩调节。⑤氨氮:不超过0.02毫克/升。⑥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检测水样放入试剂后,颜色越浅越好,平时可使用嗜冷型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减少有机质污染。⑦透明度:50-100厘米,以站在岸边,隐约看见附着基为准。(2)日常管理每日早晚两次巡塘,观察出爬、摄食、生长、粪便情况,以及水色变化,封冰后注意观察是否漏水,如发现冰眼处有小杂鱼或小杂虾活动,则很可能池底缺氧。每十天做一次水质检测,发现有爬在池塘边的海参及时捡回池塘,以免干露时间过长死亡,尤其阴雨天气,更要注意,冬季注意将水浅处的海参捡到水深处,以前发生过在水浅地方,海参冻伤,化皮的现象。发现化皮的海参及时捞出,避免感染。三、病害防治海参冬季发病主要原因是水环境恶化与底质恶化造成。冬季海参基本处于半休克状态,体质虚弱,对病害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现缺氧、pH变化、亚硝酸盐或硫化氢过高等情况,极易发病化皮。所以,冬季病害防治首先要按照上述方法加强水质管理,从改善海参外环境入手,防止病害发生。冬季每月尽可能使用一次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杀灭池底有害菌,或使用消毒型底改“爽底安”一次一亩一包,亦可达到底部消毒的目的。
海参养殖技术
1.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当地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盐度不得低于千分之二十八,无河流注入;该池塘缺点造价太高.也可将一个对虾养殖池塘,最好是泥沙底质,改造成刺参养殖池塘.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该池的优点是即便于观察和管理又造价低,但注意夏季底层水温20摄氏度以上超过3个月的池塘不易养殖海参. 2.放人工海参礁 :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刺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所以对于虾池改造的参池必须投放人工海参礁.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混凝土块,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可用瓦片,石块,果框或空心砖造礁。3.参苗的运输 :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其上再盖上4层湿纱布,然后再将塑料周转箱一个个垛起,外围用塑料布挡风.天冷时,外层加发泡塑料保温.若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4.参苗的投放:苗种的投放规格可在1cm左右.因为刺参6月前后产卵,育苗,9月份苗种在生长至1cm时就可供使用.亦可选择越冬的大规格参苗(规格多在300-500头/斤),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养殖周期,如果人工投喂管理程度较好的池塘,还可以选择体重12-16克/个的参苗,当年80%可达到商品规格.总之,参苗投放规格要根据实际养殖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而定,最好是各种规格混合投放,逐年逐批投放.5.饵料投喂:海参的食性很杂,主要以海底表层的沉积物为食,沉积物主要包括贝壳,硅藻,细菌,原生动物,小的螺类,双壳类的幼贝,挠足类,海藻,虾蟹类及大叶藻类的碎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