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兄弟5人经常在此合奏乐器,立了李隆基为太子,而这都离不开父亲李旦的良好教导和那段父子兄弟相依为命的黑暗岁月的磨砺,为何甘心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关于唐睿宗李旦立太子的前因后果,李旦作为父亲、李成器作为大哥,以及李旦立储的前因后果吧一、李旦父子6人相依为命的岁月天授元年(690年),没有不爱皇权的人,李隆基登基。
你的摘抄本上有哪些好的句子,分享可以吗
1、杯中倒满无情酒,眼里再无意中人;
2、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了不敢哭的人;
3、拥有美好之物,也心存随缘之心;
4、最深的痛,是遇见你又失去你;
5、眼泪是自己的,却为别人而掉;
6、接受成长,也接受所有的不欢而散;
7、感觉不到喜欢,那就是不喜欢;
8、这个世界,多的是无法联系的思念;
9、没有来日方长,你我匆匆一场;
10、所有的离别,都是我在练习失去你;
11、一见如故,生万千欢喜心;
12、我用真心待你,但不执着于你;
13、解释是虚伪的掩饰,有些话永远只是台词;
14、愿爱你的人更爱你,愿你爱的人更懂你;
15、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生病了才知道谁最爱你;
16、真正的忘记,不需要任何努力;
17、听歌最怕应景,触景最怕生情;
18、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19、你是世间独有,可遇不可求;
20、愿所有的不安,都是虚惊一场;
21、如果没有如果,后来没有后来;
22、真正喜欢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去坚持;
23、如果爱你少一些,话就可能多一些;
24、生活总有遗憾,未来依旧美好;
25、人生很简单,不要回头看;
26、每一个百毒不侵的人,都曾经无可救药;
27、是不是因为没有在一起,我才会如此的想念你;
28、比你想像的深情,也比你以为的冷漠;
29、就算别离,也不要辜负重逢的意义;
30、感恩相遇,也接受别离。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句子,欢迎光临我的头条主页。
李成器作为嫡长子明明能登上皇位,为何甘心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
关于唐睿宗李旦立太子的前因后果,里面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佳话。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仅2年。虽然在为政上,李旦并没有留下显赫的功绩,但李旦做到了有唐一代所有帝王都没有做到的事情——父子相亲、兄弟和睦。北宋词人宋祁评价李旦:
睿宗(李旦)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赠太子,天与之报,福流无穷,盛欤!
上述这段话说的是,李旦是一个好父亲,他养育的5位德行高尚的儿子,1位继承帝位是为唐玄宗、1位被玄宗追认为皇帝、剩余3位兄弟皆被玄宗追认为太子。在皇权的巨大诱惑下,李旦父子6人,依旧保持着父子兄弟相亲相爱,避免了围绕唐代其他帝王发生的或杀兄、或杀子、或逼父的立储悲剧,这殊为不易。李旦的谥号为“睿”,大概是称赞这位儒雅的帝王,教子有方吧。
以下,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李旦父子之间那些感人至深的事情,以及李旦立储的前因后果吧
一、李旦父子6人相依为命的岁月
天授元年(690年),绝代女皇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天下。当时,已经为皇帝的李旦、太子李成器(李旦嫡长子)被剥夺头衔。李旦被降为皇嗣,太子李成器被降为皇孙,迁居东宫。 自此,李旦父子开始了艰难的皇嗣和皇孙生涯。
李旦第一次登基为皇帝的时候,太子人选就是自己的嫡长子李成器。之后,在唐中宗李显死后,李旦第二次登基为皇,那一次,他将庶出的第三子李隆基立为太子。
武周天下中,为了权力斗争,武氏和其他酷吏都将李唐宗室作为打击目标。李唐子孙在武则天时期,过着异常艰难的日子。在这种境况下,连一个小小的宫婢都不将李唐宗室放在眼中。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李旦的妃子刘氏、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则天皇帝大怒,将刘妃、窦妃招入宫中秘密处死。这对于李旦来说不啻为一个沉重的打击。自此之后,他的5个尚且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了母爱的关怀。
为了保全家族,李旦对于二妃被杀事件丝毫不敢提及,他忍着巨大的悲痛,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庇佑着摇摇欲坠的家族。后来,韦团儿诬告二妃事件被告发,武则天处死了韦团儿。但作为皇帝,武则天与平常人的思维不一样,她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补偿自己的儿子,而是担心儿子李旦会记恨自己。于是,她下令将李旦父子幽禁起来。
李旦父子被幽禁之时(693年),老三李隆基只有7岁、大哥李成器15岁、二哥李成义11岁、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均为幼龄稚童。幽禁的岁月除了不见天日的苦闷之外,更令人窒息的是不知何时会到来的一道赐死诏书。
我们很难想象在那段幽禁岁月中,李旦父子是如何生活的。但不难猜测,李旦作为父亲、李成器作为大哥,必定倾尽心力维护着自己的家庭。我们也可以想象到,7岁的李隆基,对于父亲、大哥的依赖以及其他三位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据说,李旦擅长音律,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他们父子6人经常合奏,用以度过漫长的黑暗时光。大哥李成器擅长长笛、老三李隆基擅长腰鼓、其余三兄弟各有所长。
在李隆基称帝之后,他们兄弟亦经常聚在一起,合奏声乐,用以追忆那段相互温暖、令人难忘的幽禁岁月。也正是这段幽禁岁月,让李旦父子培养出了非同一般的情谊,使得日后帝国立储和权力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时光就这么慢慢向前流淌,一晃7年已过。晚年的武则天已经决定归政李唐。于是,圣历二年(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结束了长达7年的幽禁岁月,一家人终于重见天日。
二、唐隆政变,李隆基有匡扶社稷之功;兄弟情深,李成器辞让太子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但帝国并没有走上正规。李显的妻子韦后想要效仿自己的婆婆,女主君临天下。但此时,青年的李隆基早已展露了自己一代雄主的气象,他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唐隆元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帝都长安城发起政变,史称“唐隆政变”。
政变以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韦氏集团告终。之后,李旦复辟为唐睿宗。在这次政变中,李隆基有匡扶社稷之功,受封为平王。李旦复辟之后,摆在他眼前的就是立储大事。
照理说,他第一次登基的时候,长子李成器便立为太子,按照嫡长继承制,这一次被立为太子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一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建立了匡扶社稷之功,势力正盛。李旦自然想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他和李渊一样,遇到了千古难题。而温和的李旦,更加不愿意看到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
正在两难境地之时,李成器站了出来,这位大哥以莫大的气量,抵住了皇权的诱惑,说出了那番光耀千古的佳话,成全了父子兄弟之情。李成器在知道立储难题之后,主动向父亲提出辞让太子之位,他说道:
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李隆基)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
李成器的辞让,化解了李旦立储的难题。之后,李旦和群臣顺水推舟,立了李隆基为太子。大哥李成器以其谦谦君子之风,战胜了皇权的巨大诱惑,成就了父子兄弟之情。这种胸怀,令人感叹。
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之后,立太子的前因后果。我们当然可以说,没有不爱皇权的人,或许李成器是看到了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李隆基抗衡,才不得已主动辞让。但我更相信,在那段艰难的幽禁岁月中,李旦父子之间建立了不为人知的深厚情谊。正是这份情谊,让李成器选择了放弃帝位,成全兄弟之情。
三、花萼相辉耀千古,兄弟之情永相存
对于兄长的辞让,李隆基内心深受感动。登基之后,李隆基建“花萼相辉楼”,用以彰显自己兄弟5人之间的无双情谊。花萼相辉典出《诗经》:
常(棠)棣之华(花),鄂(萼)不韡韡(weiwe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花萼相辉楼建成之后,李隆基兄弟5人经常在此合奏乐器,李隆基打腰鼓,李成器吹长笛。
在李隆基一朝中,李成器备受荣宠。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登基,晋封李成器为司空。后转任太尉,兼扬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加实封一千户。开元初年(713年),李成器任岐州刺史、开府如故。开元四年(716年),李成器避昭成皇后尊号,改名为宪,封为宁王,实封增加到五千五百户,后历任泽、泾二州刺史。
开元二十九年(742年),李成器薨逝,享年六十三。玄宗李隆基得知兄长死讯后,号啕痛哭。第二天,李隆基下诏,追怀李成器的高尚品德,追谥其为让皇帝。兄弟情深至此,实在令人感怀。
不光如此,其他3兄弟与李隆基的感情也很好。二哥李成义死后追谥惠庄太子。四弟李隆范死后追谥惠文太子。五弟李隆业死后追谥惠宣太子。这就是文首所谓的“一受命,一追帝,三赠太子”。
李隆基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不仅在有唐一代,便是在整个中国古代中,都极为罕见。而这都离不开父亲李旦的良好教导和那段父子兄弟相依为命的黑暗岁月的磨砺。
在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以极为理性,乃至于冷酷的视角,去分析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但历史人物也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内心柔软的那一部分,也值得后人关注。
参考资料:《大唐帝陵》、《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