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狼群闻到猞猁气味就落荒而逃群狼难道还打不过软萌的大猫?为何美洲狮会被狼群击败,而猞猁却能击败狼呢

admin|
55

狼群一有机会绝对不会放过猞猁,猞猁之所以猎杀狼群幼崽,觉得狼群怎么可能不是猞猁的对手呢,这并非狼群打不过猞猁,难道狼群打不过猞猁吗,为何美洲狮会被狼群击败,猞猁确实不是狼群的对手,一旦狼群发现有机会猎杀猞猁。

为什么狼群闻到猞猁气味就落荒而逃群狼难道还打不过软萌的大猫

1997年,白俄罗斯动物学家们启动了一项有关猞猁的研究项目,观察欧亚猞猁与狼的斗争情况。在长达20年时间的观测研究过程中,动物学家们仅仅在纳利博基森林里就记录到16起猞猁主动猎杀狼的事件。

甚至有一种说法,说白俄罗斯的猞猁将狼杀到“断子绝孙”,因为猞猁专门挑狼幼崽下手,狼为了延续后代,不得不调整繁育策略,设法保护幼崽。有时候狼群在森林里活动,一旦闻到猞猁留下的气味,会马上逃离那片区域,用“落荒而逃”来形容狼群都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狼群会害怕单独活动且体型较小的猞猁呢?难道狼群打不过猞猁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1、投机的夜间猎手:猞猁

猞猁是体型似猫而远远大于猫的猫科动物,猞猁属下一共有四种动物,分别是西班牙猞猁、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

其中西班牙猞猁是欧洲最大的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在欧洲西南部,与狼没有交集,也就不存在与狼斗争的情况;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体型较小,战斗力比较弱,无法与狼抗衡,狼甚至是短尾猫的天敌。

那么唯一与狼有交集且能猎杀狼的,就只剩下欧亚猞猁了,它是四种猞猁当中体型最大、最凶猛的一种,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欧亚猞猁的相关情况。

欧亚猞猁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不过猞猁是喜寒动物,基本上生活在北温带寒冷地区,即使在北纬30度以南也有分布,也是栖息在寒冷的高山地带,是分布的最北的一种猫科动物。

成年猞猁的体长在130公分左右,体重大约32公斤,尾巴比较短,不到25公分,它们的前腿有五根脚趾,后腿则有四根脚趾。我国猞猁分布比较广泛,内蒙古、新疆、西藏和东北各地均有分布,不过猞猁的整体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十分机警,听觉发达,耳朵经常转动,能够听到数十米外鼠类活动的动静,而且昼夜都在茂密的森林里活动,可以捕食小型鼠类,还可以捕获树上的鸟类。但是这并不不是说猞猁只吃小型哺乳动物,长白山地区的猞猁还会捕食狍子等较大的有蹄类动物。

猞猁捕猎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伏击的方式,它们善于埋伏在猎物经常出现的地方,借助石头、大树等作为掩体,等到猎物走近时,才发起突然袭击,捕获猎物。猞猁的忍耐性非常好,能在一个地方静静的守候几个昼夜,它们很会节省体力,不喜欢对猎物穷追猛打。

猞猁还很聪明,遇到危险时会立马爬到树上躲避,如果来不及就在地上躺着装死。如果捕获的猎物比较大,一顿吃不完,猞猁还知道把剩余的食物藏起来,留着下一顿吃。

在自然界中,生活在森林里的老虎、豹子、熊和狼都是猞猁的天敌,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表示疑惑,本文不是在介绍狼怕猞猁吗,怎么狼也是猞猁的天敌呢?

事实上,说狼与猞猁是竞争关系可能会更加准确,一旦狼群发现有机会猎杀猞猁,是不会放过的,但很多时候猞猁为会占上风,而真正让狼害怕的地方,是猞猁专门猎杀狼的幼崽。

总之猞猁作为食肉猫科动物,具备机警、活动灵活、会伏击、会爬树等战斗优势,这些优势让狼群在森林里对猞猁无可奈何。

2、狼群为什么闻到猞猁的气味会落荒而逃?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猞猁属下的四种猞猁,只有欧亚猞猁有机会、有能力与狼一较高下,而狼群害怕猞猁的情况,具有权威数据记录的主要发生在白俄罗斯。

根据从1997年到2017年长达20年的观察,白俄罗斯的动物学家们对纳利博基森林里猞猁与狼长期斗争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其中一组数据显示如下:

1999年~2011年,猞猁生存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0.45只的时候,幼狼在半岁以内存活率为70%;

2012年~2015年,猞猁生存密度在每百平方千米1.5只的时候,幼狼在半岁以内存活率下降到了37%;

2016年~2017年,猞猁生存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2~5只的时候,幼狼在半岁以内的存活率只有4%!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知道,猞猁数量增多,会让狼幼崽的数量减少,用一句夸张的话说:纳利博基森林里的猞猁,几乎让那里的狼群“断子绝孙”!

所以狼群闻到猞猁的气味就落荒而逃的原因也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猞猁专门猎杀狼的幼崽

正如前面所说,猞猁的种群数量是与狼幼崽的存活率呈反相关的,猞猁越多,狼幼崽存活率就越低。猞猁之所以猎杀狼群幼崽,是因为猞猁与狼属于竞争关系,它们生活在同一片森林,食物高度类似,生态位高度重叠。

如果两个物种属于竞争关系,那么它们之间会出现“竞争排除”的现象,也就是说猞猁与狼只有有机会,都会想方设法猎杀对方,以减少对方对有限食物资源的竞争。

当狼群在一处森林里闻到猞猁的气味时,它们便不再此处打窝下崽,以免未来幼崽被猞猁猎杀,所以就“落荒而逃了”。

2、落单孤狼很可能会被猞猁猎杀

除了处于幼崽安全的考虑,成年狼也会忌惮猞猁的攻击,尤其一些落单的孤狼,遇到猞猁很可能不是对手。

狼的作战能力体现在团体协作和奔跑耐力,狼群往往会消耗猎物的体能,但如果是单独的一头狼,与猞猁战斗的话占不了便宜。

猞猁是捕猎高手,活动灵活,擅长伏击,在白俄罗斯动物学家们的观察中,曾多次记录到猞猁主动猎杀狼的情况,其中就包括成年孤狼。

所以说,如果是一头孤狼在森林里闻到了猞猁的气味,很可能会遇到危险,赶快离开有猞猁生活的地方才是明智选择。

3、猞猁生活的区域不利于狼群发挥战斗优势

猞猁一般只在有高大树木的密林或山中生活,尤其是针叶林地带分布较多,它们几乎不会离开山林。因为山林里有猞猁喜欢吃的鼠类、鸟类等猎物,猞猁在山林里可以发挥战斗优势。

但是对于狼群而言,山林反而成了它们集体捕猎的障碍,狼无法在森林里发挥战斗优势,而且一旦猞猁上树,狼没有任何手段将猞猁猎杀。

因此当狼群进入一片有猞猁生存的森林时,一般都比较谨慎,它们往往会选择离开猞猁生活的区域。

总之,说狼闻到猞猁的气味会落荒而逃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有猞猁生活的区域,尤其在密林之中,狼的日子不会好过,猞猁一有机会就主动猎杀狼的幼崽,所以狼群选择离开这片树林是明智的。

3、狼群真的打不过猞猁吗?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感到很疑惑,觉得狼群怎么可能不是猞猁的对手呢?其实有这种疑问是正常的,因为从战斗力而言,猞猁确实不是狼群的对手。

猞猁是独居动物,体型也比狼小一些,即便它的动作灵敏,也架不住狼群的围攻,尤其在一片空旷之地,猞猁无论如何都逃不出狼群的围攻。

比如在北美地区,那里的地形很多都是一马平川,北美狼群规模很大,一群狼平均有7~10只(规模有10只的狼群已经很少见了,千万不要误以为会有上百只规模的狼群),它们经常抢夺美洲狮的食物,甚至还会猎杀美洲狮。所以从战斗力上来看,独来独往的猞猁无论如何都不是狼群的对手。

而在白俄罗斯的纳利博基森林里,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乱木,这对猞猁来说是天然的优势,但对狼群来说就是障碍,森林乱木太多不利于狼群规模的扩大,因此那里的狼群规模很小,甚至会有很多孤狼。

在这种情况下,成年狼面对猞猁时,凭借体型优势尚可自保,但如果是狼幼崽,就只能被猞猁猎杀,猞猁大部分时候也只朝狼幼崽下手。

所以说,狼并非打不过猞猁,而且狼也属于猞猁天敌之一,狼群一有机会绝对不会放过猞猁。但是狼担忧的是自己的幼崽,它们没办法无时无刻保护幼崽,只能选择远离猞猁生活的区域,才能更好的繁衍下一代。

4、结语

猞猁长的很像猫,但是比猫的体型要大很多,因此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大野猫,但它并不软萌,而是极其凶狠的食肉动物。

猞猁与狼算是一种竞争关系,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与斑鬣狗一样,它们互相猎杀,是永远的宿敌。

如果狼群进入一片有猞猁生存的林区,闻到了猞猁的味道,狼群往往会选择“落荒而逃”。这并非狼群打不过猞猁,而是在密林之中,狼群很难保护好自己的幼崽,为了不“断子绝孙”,狼群只能远离猞猁。

关于猞猁的话题就介绍这么多,读者朋友有其他观点和看法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出来!

为何美洲狮会被狼群击败,而猞猁却能击败狼呢

美洲狮是一种大型的猫科动物,也是美洲第二大的猫科动物,而猞猁则是一种中型的猫科动物,两种动物除了都是猫科动物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生境中都会与狼遭遇。不同的是在一些地区,猞猁对狼“痛下杀手”,而在一些地区,美洲狮竟然会主动的规避狼,那么,为什么体型较小的猞猁在面对狼时比体型大的美洲狮更有优势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猞猁杀狼?

猞猁是猞猁属下所有动物的统称,在猞猁属下有四种动物:欧亚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猫,其中西班牙猞猁(又称伊比利亚猞猁)是欧洲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主要分布在欧洲西南部,与灰狼没有任何的交集,而加拿大猞猁在北美地区频频被体型小一些的渔貂捕杀(为了适应在雪地中捕杀雪兔,加拿大猞猁的战斗力直线下滑),与北美地区的灰狼更是没有可比性,至于短尾猫虽然也分布在北美洲,但是它的天敌之一就是北美地区的灰狼,更是不可能越级去挑战灰狼,因此,就剩下了欧亚猞猁。

在四种猞猁中,体型最大、最常见的就是欧亚猞猁了,它们广泛的分布于欧亚大陆上,有着7个亚种的分化,同时欧亚猞猁也是最凶猛的猞猁。而杀狼的正是分布于白俄罗斯境内的欧亚猞猁指名亚种。

白俄罗斯的动物学家们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一项关于野生猞猁的研究项目,根据从97年到17年长达20年的观察,动物学家们在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中记录了猞猁与狼的长期斗争,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仅在纳利波基森林中就发生了16起猞猁主动猎杀狼的现象,其中猎杀的年龄和数量分别为:雄性成年1只、雌性成年4只,未成年的幼狼11只。(下图为刚光顾完狼穴的猞猁)

而且在猞猁密度较高的地区,森林中的灰狼会主动的向外围迁移,从而尽可能的避免与猞猁冲突,而且根据研究显示,猞猁的密度与狼幼崽的成活率成反比,每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旦超过了10只猞猁,那么该区域内狼幼崽的成活率会低于20%。

由此可见,在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中,猞猁“杀红了眼”,而狼是打心底里害怕猞猁的,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纳利波基森林中每年从春季一直到秋季,猎物密度较大,因此狼群会选择单独行动,而且该森林中灰狼的平均体重在35公斤左右,而猞猁的体重平均则有30公斤,这才给了猞猁单杀狼的机会。

北美地区灰狼与美洲狮的关系

在北美地区灰狼与美洲狮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这是因为在北美,灰狼的亚种较多,而且体型较大、分布较广,与在北美洲同样分布很广的美洲狮属于统一生态位的竞争者,因此,二者的冲突是北美地区食肉动物中最多的。

一项美洲狮生态研究项目(Teton-cougar项目)揭开了美洲狮与灰狼的关系,项目的研究人员从1999年开始就对大提顿国家公园以及提顿山山脉地区的美洲狮进行了长达10年的观察,在观察中,研究团队分析了623个美洲狮的捕猎地点,其中有33个地点出现了狼群的活动轨迹,而在这些地点,从现场的痕迹看,美洲狮是主动回避的,而且这些经常出现的捕猎地点,一旦有狼群光顾,美洲狮出现在该地点的频率也会降低。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狼群的活动中心,美洲狮属于从属物种,它会主动的回避或者改变活动空间,来避免与狼群相遇,而且通过调查和研究也确实佐证了这一说法:在与灰狼的竞争上,美洲狮确实处于劣势,而且在美洲所有的食肉动物中,灰狼对美洲狮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为什么作为大猫的美洲狮会被北美地区的灰狼压制?

美洲狮是美洲体型第二大的猫科动物,仅次于美洲虎,由于美洲虎主要分布在南美洲,而美洲狮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再加上美洲虎喜欢热带雨林,而美洲狮则非常讨厌热带雨林,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冲突。

美洲狮的雌雄个体体型差异较大,其中成年雄性美洲狮的平均体重在60公斤左右,而雌性平均体重仅有40公斤左右,有记载的最大的美洲狮个体雌雄体重分别为100公斤和62公斤(有资料显示有110公斤的美洲狮,但记载非常的粗糙,可信度较低)。

北美地区的灰狼(北美灰狼并不是灰狼的亚种,而是北美地区所有灰狼亚种的统称)最大的就是马更些狼,它们的平均体重在与美洲狮几乎是一致的(雌雄个体相近),而其他的灰狼平均体重大都在40公斤左右。

从体型上看,美洲狮要比大多数北美地区的灰狼要大很多。但是,它之所以被压制有两个原因:

第一体型优势不明显,在西伯利亚地区,狼群与东北虎是此消彼长的,换句话说就是东北虎能够抑制狼群的数量,这是因为东北虎有着平均200公斤的体重,比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狼也要大出3倍以上,在巨大的体型差下,东北虎有秒杀狼的实力。但是,美洲狮就不同了,它比小一些的灰狼最多也大不了1倍,在这种差距下,美洲狮想要完成秒杀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数量。一旦无法完成秒杀个体,那么就给了狼群击败对手的信心,在白俄罗斯,猞猁能杀狼要得益于对方在固定的季节会单独行动,而在北美洲,食物的丰度也不足以支撑狼群独自活动,而且北美地区的食草动物体型都比较大,个体猎杀成功率较低,受伤几率较高,所以北美地区的灰狼是常年群居的,少则三五头,多则十几二十头的数量,显然不是美洲狮能够抗衡的。

当然,美洲狮作为大猫也不是完全软弱的,Teton-cougar项目研究小组通过对蒙大拿州的美洲狮研究发现,在1995-1996年期间,就发生了两起美洲狮杀狼的事件,而且这两起还都是有固定狼群的狼被猎杀,其中在1996年的11月,研究人员在60厘米的积雪下发现了一具成年灰狼的尸体,该狼身上有研究人员放置的电子项圈,证明这头狼并不是孤狼,而是属于B-4狼群的成员,通过对狼的尸检发现,这头狼的头部有明显的被犬齿咬伤的伤口,通过对比,研究人员确定,造成这个伤口的正是美洲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只狼处于空腹的状态。

另外一个事件发生在2003年的1月,研究人员发现在雪地里发现了血迹,顺着血迹,研究人员找到了一头被啃食大半的灰狼,这头灰狼来自于一个由3头成年狼和4只幼狼组成的狼群。从现场的痕迹看,应该是一头成年雌性美洲狮带着两只幼崽将灰狼杀死并分食。

总结

猞猁杀狼发生的地区比较局限,因为这里的猞猁密度较高,猎物密度较大,使得狼群并不固定,因此,猞猁才有机会对孤狼下手。而美洲狮在北美洲面对的是始终抱团的北美灰狼群,在群狼面前,它是没有任何机会的,不过,从科学的研究数据看,美洲狮面对偶尔落单的灰狼时是会主动猎杀并且也有猎杀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