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齿龙的化石样子
豆齿龙化石样子像现代的乌龟,身长快到2米,是一种龟龙。它背上甲壳由400多片放射状六边形的小甲片组成,非常精致完美。进一步研究表明,它的头骨枕部还有三枚大型椎状鳞,而以往发现的豆齿龙都没有或者只有一片椎状鳞。一般人印象中的海怪,像鱼龙或蛇颈龙,都有尖利的牙齿,可以撕咬海洋中的动物。但豆齿龙的牙齿像一颗颗豆子,功能跟磨盘一样,可以磨破、压碎软体动物(类似现代的贝类和螺类)坚硬的外壳。这些独特的身体结构,有哪些奇特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这件标本对研究楯齿龙类的系统发育及古地理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这个标本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古老和最完整的豆齿龙化石,也代表了该类群中一个全新的属种,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康氏雕甲龟龙”。
棱齿龙的发现
棱齿龙的第一个骨骸是在1849由早期古生物学家发现。然而在当时,这些骨头被认为属于年轻禽龙。直到1870年代,古生物学家汤玛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uxley)发表了棱齿龙的完整叙述。在棱齿龙第一个种被命名后,威廉·达尔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牧师提供赫胥黎大量的棱齿龙化石。早期古生物学家将这种小型、二足、草食性恐龙塑造成不同模样。在1882年,有些古生物学家提出棱齿龙如同现代树袋鼠,能够攀爬树以寻找躲藏处。这个观点持续了一世纪。然而在1974年,彼得·加尔东(Peter M. Galton)提出棱齿龙更准确的肌肉与骨骼结构,并说服了大多数古生物学家棱齿龙是生存于地面上。之后发现了3个接近完整的化石,以及20个较差的化石,尤其是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的威特岛。在威特岛的一个地点中发现12只棱齿龙化石集合在一起,可能是一群恐龙被上涨的潮水困住。化石在其他地区如英格兰南部、葡萄牙都有发现。棱齿龙的两侧肋骨有软骨构成的骨板,小头龙与奇异龙也有类似的骨板。目前棱齿龙只有一个种,就是赫胥黎当初所命名的福氏棱齿龙(H. foxii)。加尔东与詹森在1979年命名了另一种维氏棱齿龙(H. wielandi),但该种现在被认为是福氏棱齿龙的一个突变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