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鲎会中毒吗
吃鲎中毒的说法靠谱,但不是所有的鲎都会引起中毒。不过,一旦中毒,往往是急性的,弄不好还会送命。
远古之鲎
鲎这家伙长相古怪,前半部分是个大“盖子”,形似马蹄,所以还有个名字叫“马蹄蟹”。不过,虽然鲎确实有螃蟹一样的螯肢,但是它可多了一个利剑一样的尾巴,而且细细数来,算上螯肢,它胸甲下面有6对足,比虾蟹多了一对。事实上,它和虾蟹的亲缘关系很远,是三叶虫的同族,与蜘蛛、蝎子的关系更近一些。
其实,在三叶虫时代,鲎就已经很兴盛了。最早的鲎形动物化石见于距今5.05-4.38亿年前的奥陶纪,之后的志留纪已经大量分布。今天的鲎产生于大约距今2亿多年前,那个时代恐龙还没有崛起。沧海桑田,这么漫长的地质时代过去了,鲎成为了远古生物类群的孑遗之一,而且几乎没有变化,生物学家称之为“演化呆滞”,换个好听的说法,叫“活化石”……按照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是因为在这片海域中,鲜有动物与之竞争,没有给它们造成足够的生存压力……
今天,地球上共生存着4种鲎,分别是分布在北美太平洋沿岸的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分布于日本海、中国海域直至印尼的中国鲎(东方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分布于中国香港、北部湾、雷州湾至印尼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至印度恒河河口海域的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和分布于越南西贡以南、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直至印度洋海域的南方鲎(Tachypleus gigas)。这几种鲎在外型上不太容易区分,尤其是不同发育阶段体态不同,容易造成混淆,早年就有学者将我国香港等地的中国鲎幼体错误鉴定为南方鲎。不过,成年的圆尾鲎很好被区分出来,因为它的尾部截面是圆形的,而其他三种鲎尾部的截面都是三角形的。
大才之鲎
老实说,鲎这玩意儿最开始并不怎么受重视,虽然个头不小,但是并不算美食,唯一的亮点是,繁殖季节雄鲎和雌鲎总是抱在一起,渔民一捞就是一对儿,结果得了一个“鸳鸯鱼”的名声。但是,从上个世纪科学家发现鲎的眼睛能够增加成像清晰性,可以通过仿生学应用于探测行业以后,它就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了,而这位科学家后来获得了196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之后,人们很快发现了鲎血的神奇功用。这些家伙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运输氧气的是与我们大相径庭的血蓝蛋白,或者说,是蓝色血液的家伙……但重点不在这里……人们发现,细菌能够使鲎血迅速发生凝集反应,灵敏度极高,这是鲎身体对自己出现伤口后的一种保护措施。人们则用这一特性制造了鲎试剂,用来快速鉴定细菌污染,用于医学、药品和食品的检测,鲎也成了医学上的“献血者”。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接下来又从鲎血中找到了“鲎素”,这是一系列短肽,也是鲎血中抵御疾病的成分。鲎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减缓癌细胞增殖,甚至体外实验显示鲎素对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鲎成了医学上炙手可热的家伙。
但是,一只鲎身上的血是有限的,加之其成年需要十多年的时间,饲养周期长,因此,尽管已经有了人工养殖的鲎,一些地方仍然采集野鲎的血液。一般来讲,在非繁殖期,从一直鲎身上获取100毫升血没有什么影响,也不会危及生命,是可持续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采集野鲎血时都这样做,那就难说了……再加上食用性捕杀,鲎资源正在逐渐枯竭。目前,中国鲎已日渐稀少,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西省二级受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和携带。
鲎毒可畏
虽然算不上美食,但在吃货国,鲎还是被端上餐桌,开发了一番,结果不时有人中毒、甚至死亡……
在四种鲎中,目前还没有食用美国鲎中毒的报道,鸟类在鲎繁殖季节偷食鲎卵也未见中毒报道,其可能是无毒的;虽然有实验认为南方鲎有一定的毒性,但鸟类大量食用鲎卵后也未见中毒症状,估计毒性不大;至于中国鲎,除了一些食用过敏的案例外,没有中毒报告,应该是安全的……但是,圆尾鲎就不同了,这玩意儿真的能吃死人……科学家在圆尾鲎体内检出了剧毒的河豚毒素等物质,还有部分贝类麻痹性毒素……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因主要存在于河豚体内而得名,纯品为无色针状晶体,在碱和强酸性环境中易分解,但水煮、腌制及暴晒等传统食品处理方法不能将其去除,只有在100℃下加热7小时或200℃下加热10分钟、长期碱处理才能去除。河豚毒素发病情况因食入量而定,潜伏期短,一般在10-45分钟内出现症状,有的在数小时后发病,病程迅速,初期有脸红、头痛等症状,之后发生剧烈的肠道反应,之后出现感觉神经麻痹,严重者呼吸、心跳、血压都会受到影响。致命性剂量会使患者在4-6小时内因呼吸衰竭死亡,致死最快可发生在出现症状后10分钟内。
但是,河豚毒素是怎么跑到鲎体内去的呢?
Kungsuwan等在1988年发现,在圆尾鲎肠道内,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主的弧菌能够产生河豚毒素,是使鲎带毒的主要细菌。1994年,又有科学家从圆尾鲎的肠道、卵、卵巢中检出至少3种细菌能够产生毒素。这些细菌至少自圆尾鲎幼体开始,就和其发生了共生关系,使毒素在圆尾鲎体内积累。实验已经证实,圆尾鲎对这些毒素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而这些毒素也成为了圆尾鲎报复捕食者的强大武器。
因此,安全起见,在圆尾鲎分布的区域内,野生鲎类是不能随便捕来吃或贩卖的。虽然吃货们有时候愿意尝尝鲜,除了遵纪守法外,也一定要多学一点知识,注意安全……
相关新闻报道:
我记得小时候在稻田里见过像河蚌一样的东西,和鲎,鲎虫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部分地区违法,国家还没有相关规定。从良心上说还是别吃比较好。只是长得有点像而已。海里的鲎是蜘蛛的亲戚,淡水的鲎虫是金鱼虫的亲戚。鲎、蜘蛛、蝎子属于螯肢类是一家子,剩下的其它节肢动物(苍蝇蚊子、虾蟹、鲎虫、蜈蚣、等等)属于有颚类是另外一家子。如果有机会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鲎的嘴就是一个洞,没有牙也不能动。这是螯肢类的特点,蜘蛛和蝎子也一样。有颚类是有口器的,也就是蚂蚱或者螃蟹的“大牙”。某些有颚类特别是昆虫的口器特化了,但也是从原来的大牙演化过来的。如果你有机会养鲎虫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嘴一直在一张一合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