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是什么
冬虫夏草 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r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于土质的缘故,生长在森林草甸的上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黄棕色为主,生长在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前者以四川、云南、甘肃产为多,后者以西藏、青海产为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 基本情况 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3~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微臭,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主产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以青海藏草堂冬虫夏草产量最大。此外,西藏、四川等地亦产。
冬虫夏草
中医是实践科学,随着经验的积累,吃法在不断地进步,由于科技和认知的局限,仍处于低效利用的阶段。仍然有很多人吃了冬虫夏草,却无法感受到珍贵价值所在。 导致我们对冬虫夏草核心价值产生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选择了“低效”甚至“无效”的冬虫夏草。购买了非直接服用级(未清洁、不密封)的冬虫夏草,或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吃了“假草”、掺了杂质的“伪劣草”、存放不当的“失效草”。 第二,“低效”的吃法,既有局限,也有很多的误区,只能吸收部分精华。由于当时认识和科技手段的限制,这些吃法,离真正全面获取精华还有较大距离。 第三,传统吃法吸收利用效率低下,不吃足量也无法获得真实的价值体验! 今天,随着大量西医药理试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冬虫夏草的诸多功效已经被证实。素有“百药之王”的冬虫夏草,是一个天然的化合物宝库,价值珍贵。不仅对癌症、糖尿病、肝病、肺病、肾病、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在双向调节免疫、强壮补虚与平衡调理,保持健康,减轻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以对癌症的预防效果、促进病后的恢复等方面具有确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