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间有活的副栉龙吗
副栉龙早就绝灭
副栉龙(属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龙栉龙、似栉龙、拟栉龙、似棘龙、拟棘龙,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
目前已有三个被承认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P. walkeri)、P. tubicen、以及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副栉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扩展资料:
副栉龙是一种鸟脚类恐龙。它们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是鸭嘴龙类恐龙的典型代表。副栉龙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头上延伸出来的头冠,这个头冠呈棒状,比其他有头冠的恐龙的要长。
对于副栉龙头冠的作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头冠应该是它的发声器,可以用来报警或求救。不过这个发声器会因为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
副栉龙的前肢十分健壮,既可以在行走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它们以植物为食,在进食的过程中,副栉龙会利用非常敏锐的感觉保持的警惕性,一旦发现敌害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逃离。
副栉龙灰暗的皮肤也是躲避肉食性恐龙袭击的有效工具。当它们置身于暗夜或丛林中,就像变色龙一样,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掠食者发现。
据古生物学家推断,副栉龙还是种群居性动物 。
参考资料 来源:百度百科-副栉龙
鸭嘴龙和副栉龙有什么区别
一、分布区域不同
1、鸭嘴龙:分布于北美、北极、中国。
2、副栉龙:分布于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鸭嘴龙:它们的腿部有三根趾头,后腿长而有力,前腿则较小且无力。鸭嘴龙许多种类的最大特征就是头上密布的冠饰。鸭嘴龙的吻部由于前上颌骨和前齿骨的延伸和横向扩展,构成了宽阔的鸭状吻端,故名。
2、副栉龙:它们的前肢比其它鸭嘴龙科恐龙的前肢短,并拥有短而宽的肩胛骨。而股骨结实,沃克氏副栉龙模式标本的股骨长达103公分。副栉龙上臂与骨盆都很粗壮。
三、生活习性不同
1、鸭嘴龙:虽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学家相信所有的鸭嘴龙是以二足行走,使身体保持平行姿态,而尾部向后保持平衡。没有人再相信鸭嘴龙在水中生存,虽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龙的攻击,但它偶尔快速的游行逃脱。鸭嘴龙体型较爱德蒙脱龙稍小。鸭嘴龙主要以柔软植物、藻类或软体动物为食。
2、副栉龙:副栉龙的前肢十分健壮,既可以在行走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它们以植物为食,在进食的过程中,副栉龙会利用非常敏锐的感觉保持的警惕性,一旦发现敌害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逃离。
副栉龙灰暗的皮肤也是躲避肉食性恐龙袭击的有效工具。当它们置身于暗夜或丛林中,就像变色龙一样,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掠食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