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蓝血的动物吗
鲎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节肢动物,长相既有虾模又有蟹样,有人称之为“马蹄蟹”有的干脆叫它“海怪”。鲎是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鲎仅存四种 现存的鲎的种类很少,仅存四种,分别是美洲鲎、东方鲎(又称中国鲎或日本鲎)、南方鲎和圆尾鲎。这四种鲎中,体长平均值最大的是东方鲎,最小的是圆尾鲎,而且各种鲎都是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大。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之一,种类以东方鲎为主,其中数量较多的分布区是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沿海,尤以我省和广西最多。在我省沿海,厦门岛、金门岛等周围鲎的数量较多。厦门岛周围、集美沿岸和同安湾的海滩,不少是泥沙海滩,非常适合鲎的繁殖的栖息,因此厦门地区鲎资源非常丰富。 鲎有四只眼睛 鲎体色呈蓝褐色至深褐色,整个头胸甲质地坚硬,形态上鲎明显有别于其他节肢动物,鲎躯体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即前端较大的前体部和后端较小的六角形后体部,通过附着于前体部头胸两端突出物之间的可动关节,后体部可以自由移动。在后体部末端的缺口处伸出一长剑般的尾刺,这也是鲎在分类学上被归类于剑尾目的缘由。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 .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雄鲎是“无情郎”鲎多数栖息在风浪较平静的海湾内,此处沙滩多为泥沙质,适于鲎的繁衍生息。鲎喜爬行,偶见其游泳。它多在晚上摄食,其胃口不小,多以小动物为食,但耐饥饿能力也很强,甚至数月不进食也无大碍。但是,鲎卵、胚胎及其幼体也是一些鱼类和海鸟的美味佳肴。 鲎的繁殖季节多在五月至九月,在此季节,当夜幕降临,海水潮涨潮落之时,雄鲎用步足抱握器紧紧抱住雌鲎的后体部侧缘,就这样,雌鲎背着雄鲎缓缓爬上海滩,用步足在沙地挖坑为巢,将卵产于沙坑中,随之雄鲎将精液撒到卵堆上,再由潮水上涨时冲刷上来的泥沙将卵堆覆盖,受精卵便在沙层中进行孵化。然后这一对鲎又向前爬行2 0厘米左右,重复以上过程。大约产十几堆卵后,潮水退去,这一对鲎就乘夜色撤离海滩,回到海底世界。由于雌雄鲎出外常成双成对,因此,沿海渔民戏称之为“海底鸳鸯”。成鲎通常是成双成对出现,但渔民认为雄鲎较无情,因为在水中发现一对鲎时,只要轻拍一下趴在雌鲎上的雄鲎,它就会把雌鲎抱紧,这样只要捉住雄鲎,雌的就跟着上来,要甩都甩不掉,算是捉一只提一双;而如果先捉雌鲎,雄鲎就迅速溜了。 鲎是献血冠军 鲎又有“无脊椎动物献血世界冠军”的美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无脊动物像鲎一样拥有大量的血液。一只成年鲎一般可制1 00—300毫升血,而且血液采集也较为便利,因此鲎是无脊动物血液学研究的绝好材料,也是目前鲎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材料,鲎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鲎血是鲎抵御入侵病原的免疫系统。另外,对鲎血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开发出一些抗菌素、抗艾滋病及抗癌药物。
有没有什么生物有蓝色血液
有蓝色血液生物:鲎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扩展资料
“海底鸳鸯”鲎:肥大雌鲎驮瘦小“丈夫“前行(图)
导报讯(记者 林彬彬)现在是鲎的繁殖季节。昨日中午,一游客在厦大白城海边抓了一对鲎,把“夫妻”俩拆散了。
目击市民王先生介绍,抓到鲎的是一个年轻男游客。当天中午,两只鲎出现在靠近沙滩的海边,游客发现后,就把它们带上岸,仔细“观摩研究”了一番。“加上尾巴,它们的体长大概30厘米。”王先生说。
最后,游客把其中一只鲎放生了,而另一只鲎被另一个游客带走。
当地老渔民呼吁,现在鲎已经不常见了,希望大家保护它们。
相关资料
繁殖季节“夫妻”形影不离
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有“活化石”之称。中华鲎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沿海,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每年的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通常于日落后,在大潮的沙滩上产卵,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沙滩上挖穴产卵。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有“海底鸳鸯”之美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鲎
中国新闻网—“海底鸳鸯”鲎:肥大雌鲎驮瘦小“丈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