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侬智高的故事》、《瓦氏夫人的传说》、《韦银豹的传说》,《侬智高的故事》是壮族著名的传说,以及壮族歌仙刘三姐、侗族歌师吴文彩的传说等等,《侬智高的故事》叙述侬智高是武鸣极多村人(一说宁明人,”《刘三姐》是壮族歌仙的传说,侬智高的简介侬智高(1025—1055年),《赶山鞭》与《倒栽树》说的就是吴勉运用智谋御敌突围的动人故事,侬智高是宋代广源州(今左江地区)人。
关于侬智高的故事有哪些介绍
人物和史事传说包括各民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传说,主要有水族的《民丁》,布依族《德者的传说》、《王仙姑的故事》,侗族的《吴勉》、《金王的传说》,毛南族的《卢道一过堂》,黎族的《黄道婆在崖州》,傣族的《诸葛帽》,壮族的《侬智高的故事》、《瓦氏夫人的传说》、《韦银豹的传说》,以及壮族歌仙刘三姐、侗族歌师吴文彩的传说等等。
《侬智高的故事》是壮族著名的传说。侬智高是宋代广源州(今左江地区)人。1052年他率领壮汉族人民举行反宋起义,在南宁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曾挥师东下,围广州57天,后与狄青激战于归仁铺,败走云南,不知所终。他反抗封建王朝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侬智高的故事》叙述侬智高是武鸣极多村人(一说宁明人,一说大新下雷人),家贫,与寡母相依为命,受尽财主欺凌。他自幼习武,长大后杀死财主,携母出逃。侬智高为人刚正,好打抱不平。是年大旱,他杀掉下乡逼赋的贪官污吏,率众造反。打邕州,建南天国,直捣广州城下。所到之处,杀富济贫,深得民心。后狄青偷渡昆仑关(今邕宁、宾阳交界处),侬智高战败归仁铺,遂退守大明山,自己即被长虹驮上九天云霄。
按史实,依智高出身壮族小首领世家,本人曾仟羁縻广源州首领。由于交趾进犯,他请求朝廷保护,屡遭拒绝,愤而起兵反宋。史载侬智高“杀知州陈珙及广西都监张立”,“杀曹觐于封州,杀赵师旦、马贵于廉州,余杀官吏甚众”,“民不得入者皆附智高”,因而“势益张”。故事传说显然对有关吏实作了艺术加工和发挥。侬智高出身寒门,骁勇善战,克故制胜,被塑造成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受到崇敬和信仰。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像神一样升天。故事的结尾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同样,吴勉的传说富于浪漫主义的传奇性。吴勉是明代洪武十一年(1378年)黎平一带侗苗农民起义的侗族领袖。洪武十八年,义军发展到20多万人。后明王朝派大军镇压。《赶山鞭》与《倒栽树》说的就是吴勉运用智谋御敌突围的动人故事。
《赶山鞭》叙述当明军向黎平推进时,吴勉使出赶山鞭,把羊角崖的岩石像牛羊一样向前驱赶,经佳所、永从、顿洞直抵信洞坎,一路岩石滚滚,烟尘蔽日,惊天动地。原想赶到八洛河上游筑坝河,水淹明军,可惜被一位姑娘说破天机,岩石便不动了。《倒栽树》叙述吴勉于岭迁寨被围,为了安定军心,他倒栽一棵树苗,预言树活,义军必胜。树果真栽活,义军士气大振,趁夜突围转移。这两个故事颂扬吴勉的神力与智谋,表达了人民对起义军及其领袖的赞誉和挚爱。这是历史人物故事经常表现的深刻主题。
布依族《王仙姑的故事》是以嘉庆二年(1797年)王阿崇(王囊仙)、韦朝元(七绺须)领导的南笼起义为背景创作的民间传说。王仙姑家境贫寒,卖柴为生,因受买柴人欺负,挥起扁担反抗,后率众起义,群起响应。传说王仙姑能撒豆成兵,竹节为炮,黄泥做火药,打击敌人,所向披靡。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适用了夸张与想象的手法,主题富有教育意义。
《秃尾马》反映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壮族爱国女将军瓦氏夫人的帮事。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江浙沿海。兵部尚书张经素知俍兵(壮族兵丁)骁勇,征调御寇。五十八岁的瓦氏夫人亲率七千兵前往苏淞一带,与永顺土家兵配合,打了抗倭以来第一次大胜仗,斩敌三千,得到皇上嘉奖。抗倭名将俞大犹有一次不幸陷入重围,瓦氏奉命救援。她率领手下二十四位名将,冲锋陷阵,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瓦氏一马当先,冲入倭阵寻找俞大犹,倭寇却难敌其锋芒,避让惟恐不及,只能望其项背,伸手抓她坐骑的马尾。待战斗结束,瓦氏的坐骑已成秃尾巴了。从此,瓦家军威震敌胆,江浙百姓夸她“花瓦家、能杀倭。”
《刘三姐》是壮族歌仙的传说。刘三姐又叫刘三妹、刘三娘,唐代人,生于公元705年到710年之间。她的事迹遍及岭南,被壮人尊为神,塑像供奉。《苍梧县志》说她“出入必歌,使纺绩而故纷其丝,随歌随理,即有绪;使给田,歌如故,须臾终亩”,可见是个善歌的劳动妇女。她遗下的歌很多,脍炙人口,20世纪60年代初将其事迹编为歌剧和电影,誉满五洲。
《刘三姐》的情节是这样的:在广西宜山城外的下枧村,有个刘老头和刘妈,生有一男一女。有一天晚上,刘妈梦黄莺叼着头发扑入胸口,十月后生下一女叫善花,因排行第三,人称刘三姐。刘三姐聪明过人,出口成章,找她对歌的人成群结队,但都没人敌过她。村里有个李示田,勤劳诚实,向刘三姐学歌,两人相好。村里财主莫怀仁,人称“莫坏人”,找个媒婆上门要讨三姐为妾,被刘三姐骂得狗血淋头:“我不爱坏人不爱财,你瞎了眼睛乱跑来。一抓稻草四块板,叫你坏人狗洞埋。”
“莫坏人”又用银子请陶、李、竹三个水客与三姐对歌,没有得逞。他趁刘三姐与李示田在下枧积古山上边砍柴边对歌,偷偷拿砍刀砍断藤条,刘三姐掉到河里,漂了三天三夜到柳州。后来乔装打扮回到村里,对“莫坏人”说三姐没有死,躲在石岩中。“莫坏人”叫她带路,他一进岩洞,刘三姐用拐棍敲下一块大石,把他压扁了。她回到家找到李示田,同赴柳州鱼峰山对歌三天三夜,就不见了。人们说她成仙了,在山上鲤鱼岩里塑像纪念。也有人说他们到桂林七星岩,对歌七昼夜之后,化为黄莺飞上蓝天,岩里也塑了石像。
这篇传说有说有唱,情节曲折,生动活泼,它通过几个对歌的场景,为塑造人物做好铺垫,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歌仙的本领。又通过与莫怀仁的斗争,突出了她的勇和谋。前后照应的黄莺投胎及三姐变黄莺的情节,使“仙”味得以升华,造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效果,十分感人。
《吴文彩的传说》中的吴文彩,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贵州黎平腊侗有名的侗族歌师,他编了不少长诗和侗戏,是一位成果卓著的民间艺人。传说通过编歌使一对被迫拆散的夫妻团圆和演奸臣卢托十分逼真这两个具体而生动的情节,侧面塑造了吴文彩的形象。说明了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赞扬了吴文彩的歌才和艺术功力。
侬智高的简介
侬智高(1025—1055年),北宋时期安德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安德镇)人,成年后与其父的长期活动在广源州,故被一些学者误认为他出生广源州。 广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西南,郁江之源”,是邕州所属四十四个羁縻州之一,隶左江道。该州物产富庶,尤以金矿为最,其“地产金一两,直一缣。” 自从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后,“广源虽号邕管西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如1039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
侬智高系北宋广源州壮族首领。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傥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当时辖安德等州,不属广源州管辖)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家乡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次击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