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昀下面一段的梧桐木声音又太过混浊,因此称为文武七弦琴,昀上一段的梧桐木声音太过轻灵,伯牙天资聪颖,就为瑶琴添弦一根,瑶琴按周天三百六十度,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
瑶琴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瑶琴乃伏羲氏所琢,伏羲氏见到凤凰只吃竹实,饮醴泉,栖息于梧桐之上,就知道梧桐树必定是树中之王。于是,伏羲氏找到一棵高三丈三尺的梧桐树,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为了天、地、人三截。
伏羲氏发现,昀上一段的梧桐木声音太过轻灵,昀下面一段的梧桐木声音又太过混浊。只有中间的那段梧桐木,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于是伏羲氏将这段木头在流水中浸泡了七十二天后,又选了良时吉日让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因为这种乐器声音美妙好似瑶池的仙乐,因此命名为瑶琴。瑶琴按周天三百六十度,共长三尺六寸一分,前阔八寸,后阔四寸,厚二寸。瑶琴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
其中,金徽按照十二个月份分为十二个,还有个按闰月设立的中徽。瑶琴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
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来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凭吊自己的孩子伯邑考时满心忧伤,就为瑶琴添弦一根,因为其音清幽哀怨,就叫做文弦。
在后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因为其音激烈发扬,就叫做武弦。
瑶琴先是有宫、商、角、徵、羽五弦,后来加了两弦,因此称为文武七弦琴。
请问瑶琴是什么意思
瑶琴就是比较名贵、音质非常好的琴!以下是这个词的来源典故!
《列子·汤问》所记载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还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