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江南春作者:杜牧 年代:唐千里莺啼绿映红,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这首《江南春》脍炙人口,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赏析“南朝四百八十寺,《江南春》也是这样的一首绝句,“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与“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
这首《江南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杜牧这首诗名为咏春,实则是借往昔繁华抒古今兴亡之叹。的确,唐代诗人素来有借古讽今的传统,在《全唐诗》中咏史的诗句随处可见,而杜牧更是其中杰出者。
据《新唐书》记载,时人称杜牧“有王佐才”,“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至。”与胸怀天下的士子一样,杜牧强烈的使命感在其作品中表露无遗。
这首《江南春》就是他的代表作。晚唐之前的咏史诗多用古体与律诗,但杜牧独出机杼喜用绝句。所以如此,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专制体制下,没有不是的天子,臣民对皇帝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根本就做不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往往会适得其反引火烧身,甚至带来杀身之祸。最高明的办法,无过于“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但许多文人无法掌握这个尺度,一不小心就容易管不住自己的臭嘴。
杜牧的绝句就很含蓄婉转,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倘若杜牧是个导演,那他一定是极高明的导演。镜头下,只是几个由远及近的画面,就将一件历史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一字旁白,心有灵犀的观众也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江南春》也是这样的一首绝句,水村、山郭、酒旗,画面感如此强烈,会令读者误以为这是泼墨山水的印象江南。一般讲来,广义上的南朝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偏安江左的政权,因为他们的都城都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因此也称为“六朝”。而习惯上,只是将宋、齐、梁、陈四个短命政权称为南朝。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大约为一百七十年。短短的一百多年间,就走马灯一样更换了四个王朝,这样混乱不堪的历史时期,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统治者居然还有闲情逸致修筑“四百八十寺”?
其实,杜牧“四百八十寺”只是泛指,南朝一百多年间修建的佛寺具体数字只怕谁也说不清楚的。就拿建康一地来说,到唐初时,就至少有寺院五百余所,历史上,建康城的寺院大多建在城南,直到今天,南京地方仍有“出了南门尽是事(寺)”的俗谚留传。据专家统计,刘宋时,有寺院1913所;萧齐时,2015所;萧梁时达到巅峰,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陈朝时,尚余寺庙1232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赏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