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和织纹螺近期需要谨慎食用,若食用后会有什么后果?多地发布海虹织纹螺预警,这种海鲜为什么不能乱吃

admin|
196

海虹和织纹螺近期需要谨慎食用,若食用后会有什么后果

“五一”假期,去海边吃饭吃朋友,不可少吃海鲜吧。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个地方发布了警告,提醒大家,两种水产品近期不要吃,否则会有食物中毒的风险。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洋渔业局日前发布了有关食用海虹的警示。与此同时,最近的检测结果显示,海虹体内有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过安全限度两倍以上,食用后毒性很强。福建省泉州市海洋渔业局近日也发出警告,称每年4月至9月是蜗牛中毒最严重的时期。吃了织纹螺后,会引起头晕、呕吐、口和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可短至5分钟,长至4小时。提醒大家不要吃外面的蜗牛,以免意外发生。

上海虹又叫贻贝或青口,是贝类的一种,北方常见双壳深褐色,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繁殖能力强,常附着在许多海岩上,也可以养殖,所以产量很大,价格也不贵,往往几块钱就能买一斤,其中一个人经常吃海鲜。海鲜如海虹,织纹螺,既便宜又美味,是许多人经常在桌子上。住在海边的人会在退潮时把它捡起来。

生物体本身是无毒的;它们吃的藻类是有毒的,随着它们的积累,它们会把藻类带在身边。专家说可以分为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神经毒性和失忆症贝类毒素。目前,这四种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都没有特定的治疗药物。麻痹性贝类毒素被认为是最常见、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呕吐、腹泻、嘴唇,面部颈部感到刺痛和瘫痪,严重的人甚至窒息死亡。

据近年来上海市监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每年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水中的毒藻生长茂盛,喂养了上海天然毒素在体内的含量升高,“五一”期间毒素积累高峰,一般到6月,海洋彩虹中的毒素含量低于上限。也就是说,一年之中,除了3月到6月,其他时间吃海虹是完全安全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源新闻”专家数据库成员吴广涛表示:“如果有大面积的有毒藻类泛滥,那么许多海洋生物是有毒的,不仅仅是贝类。”有毒藻华发生在春天到秋天,这段时间温度相对较高,但这不是衡量或判断。

多地发布海虹织纹螺预警,这种海鲜为什么不能乱吃

  在2021年三四月份,很多地方都发布了禁止贩卖食用海虹的预警,原来是有很多人因为吃了带有毒性的海虹中毒。根据秦皇岛工作人员的检测,当地的海虹体内的毒素已经超过安全标准的两倍以上。

  海虹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的海鲜,在没有预警的时候是可以吃的。一般海虹会在三月份到六月份不要去使用一种带有毒性的藻类,这些藻类的毒性在海虹体内沉积,被人类误食后引发人类中毒,在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很多人因为吃了毒性超标的海红导致中毒。一般在九月份左右海虹体内的毒素就会达到安全标准就可以食用。所以我们只要耐心等待海虹体内的毒素达到安全标准。

  而织纹螺同样是海鲜,但是是一直不能吃的,虽然很多地方都在售卖织纹螺,但是售卖织纹螺是违法的,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刑。因为织纹螺体内是可能含有海豚毒素,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导致人类死亡,而且目前没有特效了解毒药物,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织纹螺也被叫做海丝螺、白螺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一般为尾部细长较尖,外形像圆锥体,大小和指甲盖差不多,壳面一般是紫褐色或者红黄色,肉体为淡黄色。每年我国都有不少地区都会发生因为食用织纹螺而中毒的事件,很多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尝鲜的心理进行食用,甚至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吃织纹螺的习俗,这样的行为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从2012年卫生部就发起了通告,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但是仍然有很多不法商家为了蝇头小利而去贩卖织纹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