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在我国有些地区每年梅子成熟的时节常常会出现“梅雨时节雨纷纷”这一现象,探究这(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水出芙蓉,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在我国有些地区每年梅子成熟的时节常常会出现“梅雨时节雨纷纷”这一现象,探究这
(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就是因为他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可见,“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
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3.主要环流形势
副高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梅雨的开始与这个地区稳定而持续的西南季风的建立一致。
(1)高层:江淮上空维持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
(2) 中层(500hPa):
① 副热带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 其脊线从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② 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亚东岸(河套到朝鲜之间)建立了两个稳定 浅槽。
③ 高纬度地区:为阻高活动区 阻高类型可分为三类:(50°-70°N)单阻型、双阻型、三阻型
(3) 低层:在850百帕或700百帕上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地面:
① 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滞,若500百帕平直西风带上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气旋。
② 中纬西风带上有较强的低槽东移时,静止锋波动能发展为完好的锋面气旋。
梅雨锋:梅雨期间的静止锋,称为梅雨锋。它是夏季季风气流和极地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之间的辐合线,具有热带辐合带性质。特点:锋面两侧水平温度梯度小,湿度梯度较大。
看到“红杏”“黄梅”“荷花”想到那些诗句
赏菊(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调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戏莲叶间,于戏莲叶东,于戏莲叶西,于戏莲叶南,于戏莲叶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牡丹花的诗句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