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尽,一个“入”字形象生动,江入大荒流 进行赏析“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各出自哪首诗作者是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是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一句诗,《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月涌大江流,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尽,月涌大江流各出自哪首诗作者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恰故乡水⑥,
万里送行舟。
诗文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进行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
翻译: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江中的月影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云彩的兴起与变化,在空中结成了海市蜃楼。
“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扩展资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是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一句诗。《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