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和姚崇不和,玄宗任命张说为中书令,张说升迁为中书侍郎,张说(yuè)(667年-730年),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玄宗升张说为中书令,张说和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张说只带领了二十人。
唐朝张说几个儿子
张说有三个儿子:
1、张均,张说长子。开元中历官大理卿。受禄山伪命为中书令。肃宗立,免死,长流合浦。集二十卷,今存诗七首。
2、张垍,张说次子,妻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全唐诗》存其诗一首。天宝九年杜甫在长安识张垍,作诗投赠,希望汲引,见集三《奉赠太常张卿珀二十韵》。
3、张埱,曾任给事中,后被贬为宜春郡司马。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如何评价唐朝开元名相张说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开元时期名相。张说曾执掌唐代文坛三十年,是开元前期的一代文宗,因被封为燕国公,所以和许国公苏颋被并称为“燕许大手笔”。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政治生涯可谓是跌宕起伏。张说的出身并不显赫,他的父亲仅做过洪洞县丞的小官。
张说年轻时文章就写得非常好。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在洛阳城南门亲自主持贤良方正策试,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被任命为太子校书。在任校书郞期间,张说曾两度出使蜀地,写下不少诗篇,大多表达了旅居外地的思乡之情。这首《蜀道后期》就是其中的名篇: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长安初年(701年),武则天诏令张说、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张昌宗不学无术,只知道高谈阔论,“历年未能下笔”。只有张说和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
书修成后,张说升迁为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升迁为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年),张昌宗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谋反,并胁迫张说作证。张说当时应允了,但在上廷作证时,不但没作伪证,反而揭露张易之逼他诬陷魏元忠的真相。张昌宗再次威胁他,张说对武则天说:“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诬证之耳!”张昌宗又气急败坏地说张说和魏元忠是同谋。张说据理反驳,并且说:“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
张说理正词严,保护了魏元忠,但武则天认为张说是个“反复小人”,把他流放到了钦州。
唐中宗复位后,张说入朝担任兵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等职。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张说升迁为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这年秋天,谯王李重福潜入东都,想要谋夺皇位。兵败后,睿宗命张说审理此案。张说很快查清了事实,睿宗称赞他说:“知卿按此狱,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非卿忠正,岂能如此?”
第二年,张说进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第一次成为宰相。
张说受到了太子李隆基的礼敬。但太子姑母太平公主交结大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唐睿宗曾对待臣说:“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侍臣们明白,这显然是在挑拨皇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妄图动摇太子的地位。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张说却直言不讳地说:“此是谗人设计,拟摇动东宫耳。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睿宗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下诏命皇太子监国。第二年,又传位给太子。
睿宗虽然退位为太上皇,但仍掌握着朝政大权。太平公主仍然干预政事,她恨张说不趋附自己,就奏请睿宗,将他贬为尚书左丞,出为东都留守。张说知道太平公主怀有异谋,就派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铲除太平公主一党。
平定了太平公主之后,玄宗任命张说为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元年(713年),玄宗想要重用姚崇。张说和姚崇不和,就多方阻挠,但玄宗仍任命姚崇为相。张说私自到岐王李范家里申述,被姚崇告发,因此被贬为相州刺史,不久,又被贬为岳州刺史。
在岳州,在为朋友梁知微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张说写了一首《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苏颋担任宰相后,上奏说张说“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遐方”。开元六年(718年),张说任荆州长史,不久又升迁为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在幽州,他写过一首题为《幽州夜饮》的诗歌: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为凄婉悲壮,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开元七年(719年),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第二年,朔方大使诛杀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了并州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张说只带领了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诸部落深受感动,得以安心。开元九年(721年),突厥降将康待宾反叛,张说率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大破康待宾,并招抚了随从反叛的党项人员,奏请设置麟州,安顿党项,使他们各安其业。
同年,张说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元十年(722年),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巡视边防五城。康待宾余党康愿子举兵造反,张说率兵追讨,在木盘山擒获康愿子,又把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多人强行迁到了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随后,玄宗升张说为中书令。开元十二年(724年),张说倡议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和徐坚等人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封禅泰山,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
第二年,玄宗打算重用崔隐甫,受到了张说的干涉。张说和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对宇文融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因此,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唐玄宗让源乾曜和崔隐甫等人一起审讯张说,罪状大多属实。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勒令张说致仕退休。开元十七年(729年),张说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不久,接替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卒,时年六十四岁。赠太师,谥文贞。
张说三任宰辅,在文治武功上均有可观之处,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 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但他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在人品上也有可訾之处。
据说姚崇临死前对儿子说:“张说对我怨恨很深,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报复你们。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必来吊丧。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那你们可能会有灭顶之灾;如果他看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得到他所撰碑文后,你们马上誊写,呈报皇上,并准备好石碑,立即雕刻。他考虑事情通常比我迟钝,几天之后一定会后悔。倘若他要以修改为托词收回碑文,你们就说已报请皇上批准,并将雕刻好了的碑拿给他看。”
姚崇死后,张说前来吊丧,见到所陈列的珍宝器皿。姚崇的儿子遵照父亲生前的吩咐,把张说喜欢的珍宝全送给了他,并顺利得到了张说撰写的碑文。碑文叙述姚崇的生平,褒扬了姚崇的政绩,据说是当时最好的墓志。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取碑文稿本,说文辞不够周密,需要修改。姚崇的儿子让来人看了已刻好的石碑,告诉他碑文已通过了皇帝审阅。张说为此懊恼万分:“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