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灭绝了吗
截止2021年,未认定灭绝。
2018 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更新发布,暂未确认白暨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白暨豚自成一科,是古老的孑遗生物,化石证据表明 530 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已在长江出现。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侵害而数量锐减,在 1988 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被认为是第一个由于人为因素而走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洞庭、鄱阳湖等地。以中上层鱼类为主食。
形态特征
白暨豚雌性成体最大体长253厘米 ,雄性成体229厘米,体型大小的性二型明显。白暨豚体形中等粗壮,有狭长而稍微上翘的喙,圆的额隆,低三角形的背鳍位于从吻端向后约2/3体长处,是其最显著的野外识别特征。鳍肢宽而梢端钝圆。与海生的海豚相比眼睛较小,但不像恒河豚的眼那样小。
体上面主要呈蓝灰色或灰色,体下面白色。在头和颈的侧面从眼至鳍肢形成灰色和白色间的波状分界。白色部分在鳍肢前向上伸入灰色部分形成2个显著的白色斑。
头骨的吻突狭长,在上齿列后端与眶前凹之间略缩窄;吻突侧面有明显侧沟,腹面两上颌骨间有约与上齿列等长的浅沟;上颌骨基部向后方扩展,在头骨后缘与上枕骨相接,侧缘向上翘起形成上颌脊,在眼眶部强烈上曲;鳞骨颧突不达额骨眶上突;
上枕骨仅微向后方隆起,故头骨后缘平直;两上颌骨腭部相接;翼骨钩突具深凹腔;鼓围耳骨与颅骨保持松动的直接联系;下颌联合极长,其长接近或达到下颌骨长之半;牙齿略前后扁,曲面向内,齿冠具纵脊形成的网状釉褶。每个齿列有31-36枚圆锥形的齿。椎式:C7,T10-11,L5-8,Cal9-21=41-45。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暨豚
白鳍豚的简介
小本票规格 140mm*60mm ,发行量50万。T57白鳍豚,于1980.12.15发行,1套2枚1种,规格40mm*30mm。面值8分 悠然自得 发行量1200万枚面值60分 环游潜底 发行量 150万枚